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炊烟(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炊烟(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97发表时间:2019-07-22 22:33:11


   我离开故乡多年,总是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怀有深情,喜欢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也许是想从记忆里找回对故乡的亲切感和那份美好吧。
   说到故乡,我的脑海里不禁会浮现出那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这炊烟,飘在晨昏暮霭中,飘在饥饿的肚皮里,飘在期待和幸福中。
   故乡是游子的根,游子的心结。大凡在外的人,随着岁月的推移,会越来越对故乡留恋和感怀。可真的有一天,回到故土时,故乡的变化会让你很吃惊。时间销蚀了一切,人事的沧桑让你对故乡越来越陌生。你与故乡的感情除了“老家”的外壳,怕就剩下冷漠了。
   故乡于我的印象是什么呢?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村落,广袤的田野,依稀飘起的炊烟,童年的玩伴……可如今,走进故乡,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屋子……村民越来越少,尤其那炊烟稀稀落落,显得有点凄凉。
   三十多年前,一日三餐的饭点时,村子里炊烟袅袅,热气腾腾。家家都在准备饭食。那时,孩子多,口粮紧缺,但父母为了每天的三餐,还是很忙碌的。没有充足的米饭,稀粥总要有的;没有可口的菜蔬,咸菜总要备的。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我们的日子还是走过来了,虽然有些艰难。
   那时,农村烧的是土灶。家家有厨房,厨房的顶上有高耸的烟囱。那烟囱因长期的使用,周边被烟火熏得乌黑,远望像黑色的炮管。烟囱多是方形的开口,也有用圆形的涵管做的。农村人只要分门立户,必定开锅设灶。所以,家家都会支起像样的锅灶。锅灶有大有小。一般家庭人口多,灶上至少有两口锅,一大一小,也有支三口锅的。大小锅各司其职。大锅煮主食,像煮米饭,煮稀粥,煮面条,烧茶水;小锅用来炒菜,炒饭用。时间一长,小锅油光鉴亮,而大锅却少有油水。这样,人们烧茶水,为了避免油渍,自然也就用大锅了。
   农村人的日子过得很简单,很俭朴。那时吃饭,条件不高,最好干的稀的都有,只要能填饱肚皮就行了。不过,一日三餐还是很不容易的。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父母常常为粮食发愁。家里孩子多,劳力少,粮食分得就很有限。平时用粮得俭省,否则会断了粮,接不上趟的。农村人最怕的就是青黄不济的时候,陈粮所剩无几,而新粮尚未收获。
   三姐七八岁的时候,就在家烧一家子的锅,也最会过日子里了。早晚烧稀饭,米粒很少,主食是南瓜,山芋干,玉米等。三姐一小把米,能将一锅粥弄得匀溜溜的,只是吃的时候,很难寻到米粒。烧锅的最怕的就是米瓮里的粮食一天天折耗了,因为这关系到一大家子的生活。断粮就意味着全家挨饿,这是最令人恐慌的事情。好在母亲她们会过日子,平时搭配粗粮多,日子将就过下去,直至新粮上市。
   农村的土灶支的很讲究。灶堂和灶身全部用小砖和土基砌成,一个灶台一般用5年左右。锅台表面抹了一层水泥,很光滑,便于洗刷,这样也干净。有的灶台用得太久,既黑又亮。用土灶,就必须有柴火。所以,家家门前有大大小小的草垛。为了储备柴草,乡里人会在冬闲时到山里去砍草,堆起一大堆来。在乡里,没有粮食吃,人家不会笑话你,因为粮食紧缺,不是哪一家。倘若没有柴火烧,就会被人笑骂了,因为那是懒惰。
   小时候,最想看到的就是自家的烟囱冒烟了。早晨起来,饿着肚子去放牛,心里不愿意也不行。只是到早饭的时候,会远远的看到村里家家烟囱里冒起的白烟,就会显得很兴奋。一边催促牛儿快快吃草,一边就想着早上会吃些什么,马上回家。明明知道又是山芋干稀饭,可还是很期待。有时,母亲会开恩的为我们烙上一锅饼。
   童年时,炊烟在我的心里没有丝毫的诗意,但却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一日三餐的信号。如果哪一天,母亲她们因为忙,迟迟没有烧火,烟囱里迟迟没有冒烟,那么,我的心里会很不安的,至少要忍饥挨饿一会儿。
   不知何时起,村里的炊烟渐渐的稀少了,这除了农村人员大量外流,还有就是灶台革命了。现在,大部分家庭用起了煤气灶,既方便,又卫生,还不用聚柴火。因而,很多家庭拆除了土灶;有的即使留有土灶,也很少使用。所以,现在走在乡下,你很少再能看到炊烟了。炊烟正在消失!
   时代在发展,农村在变化。你看,牛耕已经被耕田机取代,收割完全机械化。犁耙磙子镰刀倒成了摆设,可以放进博物馆了。多少年后,农村的许多文明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传统的农耕文明也许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了。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农耕文化渐行渐远,其实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对于消失的文明,我们可以怀念,但不可以复古,复古意味着一种倒退。不过,面对正在消失的炊烟,心里总有一些失落和惆怅。
   哦,消失的炊烟,我的故乡的难忘的记忆。
  

共 18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的确,大凡在外的人,随着岁月的推移,会越来越对故乡留恋和感怀。而在此文中,作者难忘的是故乡的炊烟。作者介绍了农村烧的土灶的结构、功能,还有关炊烟里农家人点点滴滴朴实的生活,炊烟里有家的温暖和亲情。炊烟是作者心目中的一道风景,是故乡难忘的记忆,如此令人思念和感恩。文章亲切自然朴实真情触动人心。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7-22 22:35:03
  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虽然炊烟离作者已然渐行渐远,但是相信那些炊烟的往事永远会镌刻在记忆深处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