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风雨七十年”】邂逅洋顶岽(散文)
这里只有蓝天白云,只有青山烟雾,只有泉水叮咚,以及简朴的农舍。
这里的风是清新的,水是干净的。
这里没有喧嚣的尘世,这里远离金钱名利的闹市。
这个地方叫洋顶岽。洋顶岽,海拔1050米,位于北纬24度的土楼故里南靖县书洋镇;洋顶岽,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灵雾润泽,峰峦高耸,这是一个自然景观秀美之地,这是最让人向往的一片净土,这是一处人间仙境;洋顶岽,整座山都在云雾里,整个人都在画框里;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林木茂密,山岚飘荡、云蒸霞蔚。洋顶岽,太阳从山的东边升起,照耀着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万物,野草树木在山野自由地生长,山禽野兽在林间出没;洋顶岽,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颠颠簸簸,与山外沟通,颇有与世隔绝的味道……
2002年,有个茶人在这里投建了一个农场,叫“洋顶岽私家茶园”,洋顶岽变成有机茶基地。私家茶园属于儒兰公司的产业。茶人在近2000亩面积的山地上,种植了800亩的软枝乌龙、金萱、铁观音、四季春等优质乌龙茶。有机茶园的管理有一套创新的方法,使用牛奶加豆浆和红糖发酵来做叶面肥料,并且购进百余台太阳能音乐播放机,24小时播放高雅音乐,让茶树享受"贵宾级"的待遇。漫山的茶园,一朵朵莲花状的太阳能念佛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着梵音佛曲,让茶树听佛曲,希望它们有佛性,有美丽的性情。也许,禅茶就这样诞生?
在茶园的经营管理上,不使用杀虫剂与除草剂,而是任由昆虫与杂草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从此,在远绝尘嚣的洋顶岽,在书洋镇的最高峰,不仅有野草的芳香,有湿湿凉凉的山风,而且空气还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从此,默默无名的洋顶岽开始为外人所知道。
2018年国庆假期,风和日丽,我们与一路爬坡来到了洋顶岽私家茶园的一支亲子旅游团邂逅。这是一个来自深圳的亲子旅游团队,二十来个家长带着十多个孩子。他们被童话般美丽的茶山所惊艳!看,成排成行的茶树绕着山体往上盘旋,郁郁葱葱的茶树随着山势的起伏变幻出各种曼妙奇异的几何图形,仿佛饱满身体上那道最惊艳的曲线,令人怦然心跳。他们发出各种惊叹声与欢呼声。
秋高气爽,置身如梦如幻的茶山,这群从大都市初来乍到的孩子欢呼雀跃,他们沿着茶园通道浏览了茶山的美景,提起采茶篓,上山了。
在采茶姑娘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很快掌握了采茶要领,两叶一芽,他们兴致勃勃地用小手摘下了一枝茶叶。
在洋顶岽,在那个可参观茶叶的制作过程,早起可欣赏日出,傍晚可欣赏日落,可走古道,可与某人邂逅,有诗意的地方,你可以端起一杯清澈透亮、汤色橙黄的洋顶岽茶,悠然品味“古早味”,慢度时光……
隐藏在高山的茶园,有一条古道盘旋,连接着那景色别致、古香古色的著名景点云水谣,从洋顶岽到云水谣的那条古道已在天地间存在数百年,根据史料考据,应始于宋代,属于官方的驿道,这是从汀州府到漳州府的必经之路,也是村民们从大山走向外界的通道。
此处虽然偏僻高远,但也因此,沐清风,伴鸟鸣,在高海拔上产出了极品好茶。
据《南靖县志》记载:嘉靖年间,南靖县茶叶已定列为朝廷贡品,曾进贡茶五十五斤九两三钱,菜茶六十斤九两九钱。
古道悠悠,茶香飘渺,静下来走一走可以滋养身心。
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了一片杂草丛生的沃土,沃土育珍品,这片郁郁葱葱、草长莺飞的土地上,正孕育着茶中珍品---丹桂!
十七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芽芽稚子成长为坚韧挺拔的少年;可以让落后的农村变成高楼林立的城市;也更是让丹桂以新芽之姿彻底融入了这片森林环抱、云雾缭绕的沃土。它任随天养,枝丫粗壮,叶片浑厚,深深扎根在这片高山上。
这片丹桂积淀了整整十七年。忍得了高山海拔的寒冷,忍得了远离繁华的寂寞,不,也许在它看来,这些都不是“忍”,是享受,是幸运,在从未被其他人为耕耘过的土地上,静静的享受着作为植物本应享有的大自然滋养。
直到二0一九年春,洋顶岽的茶农首次采摘,制茶师如伯乐得遇千里马般,将丹桂乌龙的神韵体现的淋漓尽致,既保留了传统,又结合了创新。
珍品是稀少的,因为出产珍品的背后需要付出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精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才称得上珍品。
有幸品之,自当珍惜。
这款来自洋顶岽的丹桂乌龙,一观,茶汤橙黄清亮,好似琥珀,叶片舒展,好似水中鱼舞;一闻,恨不得一直吸气不舍得呼气,怕那直冲心间的袅袅茶韵被破坏;一品,香、醇、韵、滑,万般滋味如梦初醒,让你恍惚着好似远离浊世。哇塞!绿叶红镶边---丹桂。
南靖县委书记黄劲武曾言:“丹桂一壶,笑傲江湖”,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品丹桂如历人生的洒脱豪迈。
“人间至味是丹桂”,这样高的评价,我想这在高山上孕育的珍品丹桂也是配得上的。品茶,如品人生,静下心,细细品,不止一味,这就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