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隐士(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隐士(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28发表时间:2019-07-26 14:44:49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唐代诗人贾岛名作《寻隐者不遇》。诗中最动人形象就是那个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高洁之士,一个在深山老林里靠采药为生的仙风道骨的隐者。
   在古代社会,隐逸之风盛行。隐士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远离尘世,遁迹江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麋鹿,以渔樵为业,以农耕为生,啸聚山林,以田园为乐。
   隐士深受文人仰慕。隐士,德高望重,知识渊博,智慧贤明。他们一旦为社会所用,往往具有巨大的能量。隐与仕,在士人心中很矛盾和纠结。士人有才华,有德行,自然想为世所用,这种积极用世的思想开始很强烈。然而,自古而下,官场不好混。真正有才华,品行端正的人,往往受排挤,不被重用,这些士人,献计献智献策尚可,但做官未必合格,且仕途总是坎坎坷坷。官场险恶,争权夺利,阿虞我诈,弄不好还会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譬如,魏晋时期,士人尚清谈,议政治,就引起了统治者的不满。于是,朝廷加强了思想钳制,限制士人言论自由,捕杀言论过激者,造成白色恐怖统治。竹林七贤,聚竹林,避世俗,避言祸,不与世俗为伍,啸傲山林,在当时是有名的隐士,可一些人还是受到迫害。
   隐士,原本就是“隐居不仕”之意。仕,官阶,仕途。那么,士人对官阶天生的就抵触吗?当然不是。他们发愤读书,就是为了能够顺利的进仕途,为社会所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感到很失望。一些性情孤傲者,愤世嫉俗,洁身自好,不愿与官家为伍,远离尘俗,索性到山林田园做起隐士来。不与世俗争宠,不与世人争恶,追求恬淡,闲适,雅静的人生。
   “隐”当有区别。时人隐居,有真假之辨。真隐士,爱其本心,喜山水田园,恶官场世俗。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原本做过几任小官,直到41岁时才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做起了隐士。他原本因生计所迫,不得已为官。可是,官场又让他内心很痛苦。在仕与隐的矛盾中,他最终与官场决裂。田园是他理想的人生形式。尽管生活贫穷落魄,但是,他的心安静了。
   许由和巢父是史书上记载的较早隐士。许由拒绝尧的继位邀请,并于颍水洗耳,以示人格清白,隐居山林。巢父厌恶许由洗耳的水污浊,就牵牛到上游饮水。清高是隐士的追求。
   真正有才学的人,先隐后仕,待时而动,待价而沽,可谓奇货可居。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磻溪,非钓鱼,实钓周文王。后来,文王、武王有姜尚的辅佐,才成就了王业。诸葛亮出山前,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弹琴读书,人生闲雅。直到遇明主刘备,他方出山,后辅佐刘备父子成就蜀国大业,权倾朝廷。
   在古代,人才之争尤其激烈,这是王业的基础。随着隐逸之风盛行,有的士人竟做起了假隐士,以求官阶,此乃终南捷径也。此典缘于唐朝的卢藏用。没有名望的人,借隐为名,抬高自己的身价,沽名钓誉,走仕途捷径。后世仿而效之,为世人诟病和不齿。
   文人清高,孤傲,却难灭蠢蠢欲动的仕途之心。即使像李白这样性情孤傲的人,也难逃此心。李白年轻时想到长安求仕途,经多方引介,才得以成功。只是为官后,受权贵排挤,不满朝政,被逐出朝廷,渐渐的醒悟,离开官场,纵情山水,笑傲江湖。孟浩然官阶不平,但他半生孜孜追求。只是多次失望后,才落寞于田园。
   隐士爱田园风光,喜田园生活。农村绿树成荫,炊烟袅袅,原野平旷,溪流涓涓,风光优美,宁静祥和。田园生活安逸娴静。边种田,边赏景,饮酒赋诗,悠闲自得。这一切,让隐者感到心情愉悦,浑身上下一片轻松,心身获得解放和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能够做到这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找回了本心:少无适俗韵吧,性本爱丘山。
   隐士喜山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山林是他们理想的心灵栖息地。碧水青山,白云绿林,山泉沟壑,花香鸟鸣,这些都是他们向往的美景。他们纵情山水,因寄所托,赋诗作文。他们与禽鸟为伴,“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忘了尘世,忘了自我,心与物游,神与景会。
   隐士生活情趣高雅。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酒和诗。酒是他们的情人,可以给寂寞孤独的人生带来安慰和喜悦,能够麻痹自己的神经。酒后赋诗,是闲情雅致,是独抒性灵。酒给隐士的诗情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灵性和真情。隐士们还喜欢琴棋书画,追求闲趣,一生优雅。
   我仰慕隐士,生活闲雅,淡泊宁静,与世无争,安贫乐道。但我不愿像隐士一样的生活,逃避现实人生,成为社会的零余人。
   还是孟子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也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位先儒为士子的“隐”与“仕”作出了明智的选择。
   隐士,以山林禽鸟为伴,与世隔绝,过着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共 18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唐代诗人贾岛名作《寻隐者不遇》的诗作开篇,点明中心,道出隐士的内涵。随后,作者引古论今,将“隐”与“仕”的相同和区别进行细致的解说,详细地诠释了何为真正的“隐士”,通过古代当时的时代背景,论述了“隐士”的真正原因。文末点题,并引用孟子和孔子两位先儒们,对“隐”与“仕”真正的内涵,告诉大家:时代背景不同,古人的那种世外桃源是理想生活,而不能作为当今社会逃避现实的借口,成为社会的零余人。要做到身在闹市中,心在闲雅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中。一篇寓意深刻佳作倾情荐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7-26 14:47:44
  此文非常巧妙地告知大家:用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真正在闹市中达到内心的宁静淡泊才是最佳的。拜读学习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7-27 14:53:11
  谢谢老师点评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