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等(散文)
等待与等到,仅仅相差一个字,却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江采萍,一个于盛世孑然傲立的后宫佳丽。她世家出生,爱梅如痴,十四便能吟诗作赋。年少入宫,历经了玄宗皇帝铺洒梅林的数年宠爱。
渐渐地光阴带走她的美丽容颜和天子的宠爱,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只余下等待。寂寞的深宫里,她与岁月相依相伴倾听诉说。
她等待了无数春秋,最终等到了她赠予的《谢赐珍珠》,她等待了无数雨雪,最后等到了以身殉国。
从前的我最厌恶的便是“等”这个字,它虽然意味着期待和希望,却也是最残忍的未知,因为并非所有的期待与希望最后的终点都是万里苍穹、碧空白云。
希翼填满心间的地方越大,失望空洞的地方就会越多。
四大名著中引经据典最多,文学价值最大的《红楼梦》一直都是我人生中缺失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每次当我双手捧着这部著作时,我的脑海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书中那个柔软娇弱的女子倩影。我是一个情感带入感很强的读者,我完全无法想象,当我的灵魂融入书籍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会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煎熬?
我虽然未认真地品读过曹雪芹先生的佳作,却也知道,书中的林黛玉等了一生,只等到了一世凄凉,最后消香玉损。
相较而言,我对江采萍的喜爱更胜一筹。我敬佩那样一个坚强独立、不向世事低头妥协的豪迈女子!
后人评价说,她的一生等到的只有悲惨,我不认同,我固执地认为,她等到的是一个白玉无瑕的自己。
绝世而傲立,她就是皑皑白雪中一抹孤立绝艳的傲梅!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寒冷。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
等,这个字,成就了她的一生。
宋代著名女词人易安居士,出生书香门第,生活在书香四溢的富裕家庭里,幼年时期已才华横溢盛名远传。
年少烂漫,与夫婿琴瑟和弦,作诗煮茗,潇洒肆意。
她的青年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朝廷风起云涌。她退隐青州,自号“易安居士”。在之后的数年里,她与丈夫相敬如宾,共同完成了著名的《金石录》。
中年时期的她因为金人的入侵不得不开始颠簸流离的生活,最后生活赐给她了最后一击,她失去了最亲密的爱人。
晚年的她孤苦无依、绝望悲痛,沉浸于对亲人和故土的无限思念中。
无论是什么,她都等不到了。
一直以来,我对李清照的情感十分矛盾。我喜爱她沁人肺腑的词句,仰慕她卓尔不群的才华,欣赏她绰约不凡的风姿。可是,偏偏是她晚年的凄凉词藻,让我为她悲痛的同时却又情不自禁对她产生了微微的失望之感。
我一直以为,如她这般才华横溢的佳人,应是海纳百川心怀万物,可是她偏偏成为了多愁善感的女子。
朋友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才子佳人不是历经波澜变迁、攀过峰峦叠嶂、踏过跌宕起伏的。
晚年的她,孤独与等待是她的解花语,陪伴着她孤枕入眠。
我爱她的美丽词藻,却又对她的颓废怒其不争。一个人的日子为何不能活得更好?是的,我忘了,忘了她也曾是闺阁中巧笑嫣然的青春少女,忘了她生活在那样一个战火烽飞的乱世,忘了她也曾向命运宣战,终究千疮百孔、遍体鳞伤。
乱世显英雄,这句话在宋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精忠报国、骁勇善战的南宋名将岳飞,智勇双全、战功累累的猛将高宠和高大威猛、力大无穷的韩世忠。
除此之外,更是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们放下笔墨,披上铠甲,踏上铁戟,英勇无畏地上战场杀敌,不惧以身殉国。如此纷乱的年代,必定留下了无数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辛弃疾,无一不是其中的翘楚。
易安居士,亦是其中的代表。在山河破碎、家国飘摇之时,她也曾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那样的豪情壮志,那样的视死如归,相比那些浴血奋战、威风凛凛的沙场男儿毫不逊色!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命运给予她的等,她用了一生作为代价。
林徽因,我一度沉迷于她的无限魅力中,欲罢不能。我爱她,就如爱着这世上唯一的信仰,神圣而庄严。每当听到她的名字,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她那迷人的脸庞……
她是建筑师,是作家,是诗人,是教师,她完美得无可挑剔。
16岁的时候,她跟随父亲游历欧洲,由此奠定了她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的基础。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建筑,从此便立下了建筑学的伟大志向。此后,她的一生都在为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着。
建筑不仅是她的精神,更是她的灵魂。即便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她也从未放弃,即便是短短的51年生命,她也活得徇烂多姿。她不是璀璨的烟花稍纵即逝,她是坚硬的岩石,生长于悬崖峭壁,任风吹雨打愈加坚强。
无论身临何境,她的心中一直有一盏明灯,让她坚定不移地前行。
曾经有人问我,从古至今的才女那样多,为何就偏偏喜欢林徽因?我的回答永远都只有一个,因为她有一个伟大的灵魂!
等,这个字对她而言永远都是希望,到达的永远都是幸福。
少女时期,她等待着学业的充盈,她强烈地渴望学习,向着心中的梦想一步一步坚定不移地前进;青年时期,她与博学多闻的朋友在一起高谈阔论,把思想置于人生的最高处;中年时期,一片兵荒马乱,她流离失所,依旧不忘建筑学术研究,让建筑在她的心中又筑了一层高楼。
她把学术注入了她的灵魂,她的内心永远不会荒芜。
她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强大灵魂,她等待的永远只有一个,等到的也只会是那一个。
她的等,是爱,是暖,是希望。
长久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够像一株腊梅一样自由独放着。我不喜欢被名利所束缚,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身处尘世间的我终究躲不过,于是我就学着换另外一种静处的方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至高的境界,是我一直期冀求索的,也是我最想要等到的那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