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读书有什么用(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读书有什么用(随笔)


作者:尹宪辉 举人,5149.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2发表时间:2019-07-30 15:23:55

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本来,这个问题,在人们印象中好像没有什么悬念,似乎没有探讨的必要。甚至,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不需要讨论,谁都知道读书有用。但是,如果仔细看看、听听,再好好想一想,这个问号似乎又有大谈特谈的必要。君不见,许多地方、许多时候、有不少人,在思想深处还是残留着“读书无用论”。比如某些贫困地区的家长或孩子,至今仍有不少此类错误认识与观念。至少是模糊认识,看不到读书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所以,此文,还是有必要写一写。
  
   一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团体、家庭、个人,都离不开书!各种人都需要读书、学习。
    此文所述读书,是广义的读书。包括:教科书和课外书,包括在学校读书期间,也包括就业后您的业余自学。它们,本质上都是读书、学习,性质、用途、功效是一样的。
   本文,不想重复古今中外那些有关书籍与读书的众多的名家名言或格言。先说几个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吧。——先吹吹我自己。哈哈。
    我大学毕业以后,开始先在工厂车间实习。三个月以后,在同一个工序的十几个人中,有男女老少,我干的速度最快,质量也好。本工序的产量最高记录,是我亲手创造的。检查员说,我加工的零件免检,不需要检验质量,他放心。
    同样是我,如果没有学历,我肯定,绝对不会把体力活、工序操作做得那么好!我学了那么多物理、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用于日常操作时调试模具工装等,都比他们好。
    这是我多么能耐、多有本事吗?
    NO、NO、NO!我仅仅是文化知识、理论和专业知识学得比一般工人多!虽然,他们有的已经有着几十年的操作经验,仍然敌不过我的各种知识理论的指引!我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在学校课堂上学,以及自己业余自学的。
    这就是——读书的用处。
    我在本县工作时,曾经多次应邀,给全县的厂长经理、车间主任等高层管理者,讲授技术课程,包括车间管理、企业管理、产品开发、技术开发、过程开发、质量管理等章节。我和他们说:有知识的人,即使是拔草、刨地、锄地,也会比没有知识的人干得好,因为任何事情都有技巧,这些技巧,都需要探索、发现。有知识,才能更快、更多地发现和理解这些技巧。这些,我深有体会,也是我个人亲身经历的总结。
    那么上级有关部门,为什么聘任我讲课呢?是我多么聪明、多么厉害、有超人之处吗?都没有!如果,我没有学历,不懂专业,他们当然不会聘任我;如果我不具备相关知识,他们自然不会叫我上讲台;假如我没掌握这些知识,即使叫我去我也讲不好。甚至是,叫别人讲给我听,我可能也听不懂!
    这一反一正的差异,是什么?仅仅是——知识。
    这就是——读书的作用;知识的力量!
    再说说,我的业余写作。
    大学毕业以后,我一直坚持业余自学,学习工程技术专业,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把本科学历看成一个终点。我是把毕业,当作我的“第二起跑线”。毕业两年后,我开始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科技专业论文。经过多年的阅读自学,1994年终于开始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现代科学生活报》上发表散文、杂文和生活知识。都是豆腐块,1000—1500字以内。后来,又逐渐在省内《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以及《中国教育报》等先后发表一些散文和音乐评论、名曲欣赏、文学评论文章。这些成绩,是不是说明我是个高人、聪明人?或者超人?非也!
    我就是个普通大学生。仅仅是不断地努力拼搏,业余时间坚持自学——读书,思考,学习、勤练使然。
   这就是——读书与学习的功用。也是知识的力量!
  
   二
   换个角度说说吧。
   同样是我,如果没有读大学,只是个普通的初中生或高中生,那么,我的专业技术理论和技能,一定是远远地不如现在大学毕业的我。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若仅仅是中学毕业,没读过那许多相关课程,自然就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那么,在企业,我自然就只能是一个普通工人、体力劳动者!而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设计者。这两者的技能、水平、贡献大小,是不言而喻的。
    两者的差异是什么原因所致?从根本上说,仅仅是知识量的多少和高低,读书的深与浅、多与少!
     这就是——读书的效能和好处!  这也是——知识的力量!
     再看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学历不高,相当于中专学历。如果与当时的专家教授、博士相比,可谓差距较大。但是,由于他始终努力学习,发奋读书,他的学识绝不比当时的大学生少。而且可以这么说,几乎任何一个当时的大学生,都写不出毛泽东所写的那些称得上伟大的、光辉的著作。包括革命的、军事的、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矛盾论、实践论等),甚至是文学、文化、艺术的(请看毛主席“接见音乐文艺工作者的谈话”一文)等等多方面。完全可以这么说,毛主席博学多才、学贯中西、学富五车!
    他的诸多思想、观点,是从哪里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天生的,不是脑子里固有的。都是后天形成的。不可否认,有一部分,是他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总结、独立思考的成果。但是更重要的,是他阅读古今中外各种典籍、著作之后的结晶。他的一切著作,与他终生连续不断的读书、学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试想,一个不读书、没文化、没知识、无理论的政治家或领袖,他怎么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尤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他的各方面知识、理论、技能,无疑是主要通过读书、各种学习途径,包括革命实践——在革命实践中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等等,来获取。而所有的知识、理论,必要直接阅读各种报刊、资料、各种书籍才能获得!若不阅读,许许多多东西,都是永远无法获得的!
   毛泽东主席的终生阅读、写作与实践,无疑雄辩地证明了一个真理:阅读、读书、终生学习,其实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境界高下、事业成败!毫无疑问,读书,与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有着直接的、紧密而重要的关系!
     如果,这个人是一个单位、一个城市、一个省市、一个国家的负责人或领导者,那么,他是否读书、他的读书效果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甚至会决定了他所领导的区域、单位甚至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兴衰与成败!这并言过其实或非危言耸听!
     这方面,在此也再次充分证明了——读书的好处、知识的力量!
  
   三
   人所共知,知识就是力量。
   有了知识,一个人仿佛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自由地翱翔。
   一个没有知识,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在现代社会,基本是等于文盲,是很难生存的。恐怕只能是打工打杂,干一点简单地、出苦力的体力劳动。君不见,各个单位招工简章上面,都是怎么写的?其实,各个单位,各个岗位,都希望、都欢迎有知识的人。虽然具体又各有高低不同的学历要求。但是,普天下,所有的单位,没有一个单位是从心里愿意招收没有文化、甚至是文盲者。其实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能力的“四有新人”。
    只是考虑到用工成本,他们付不起那么高的工资薪水。才不得不降低一线工人招工时的学历要求!假如,工资奖金都一样的话,我敢说,所有的厂矿机关事业单位,他们必定希望所有员工都是高学历、都是聪明人、都是有知识、懂专业的人!
    这个角度,也能说明——读书的用处,知识的能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从哪里来?还不是来自科学家,来自知识分子,来自各行各业的读书人,来自所有员工的继续教育、终生学习?终生阅读?
    要有知识,就需要学习。学习包括多种途径,读书也许是最重要、最常用、最便捷的学习方式。
    从各个方面讲,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一民一户,没有知识怎么生活?没有文化怎么工作?怎么思考?一个人,不识字不读书,他的脑袋里是空的。脑子里空空荡荡,这个人他能干什么呢?
    再看看学校吧。
    一个老师,不学习不读书,他怎么讲课?一个教授,不学习不读书,怎么培养大学生?我们的大学,如果叫不学习、不读书,亦即没有知识的人去任教,那么,大学会怎样?大学生将如何?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会走向何方? 这一连串问号,无需回答。不言而喻、人所共知。
    几年以前,曾经有过一个各国的人均读书量报道:韩国年均每人读书11本,法国每人14本,日本40本,德国47本,俄罗斯55本,犹太64本。您觉得惊奇吗?
    看到这里,您大概会问,那么中国呢?——中国每人年均读书4.66本!
    是否觉得惊人?震撼?比一比前面发达国家的国民人均年读书量,再想想他们的发达、文明程度,他们的国民综合素质,你就不难发现,他们国家的经济、文化、文明之发达,与读书学习的关联和对应关系了吧?
  
   四
   再说,一个人读书以前,和有了高学历比较,以及坚持多年读书之后的他,绝对是有着多方面的明显差异,包括外在的风度、气质,以及内在的品位、素质、修养、境界等。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多方面的境界、品位、素质。在学习那些知识同时,他不仅是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是,同时提升了他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综合专业能力。另外,还有自学能力、还有眼界、思想、思考能力,以及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能力。总之,在课堂上和自学多年以后,这个人的各个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与提升,而不仅仅是他所学习的那些具体的知识文化。
    这些,同样是读书、学习的最大收获之一。是在读书学习之同时的——“意外”的硕果!额外的收获!
     再举个最简单、最直观的例子——就说你自己,你高中毕业,走进大学校门时的你,与四年后毕业走出大学校门那一刻的你,究竟有什么不同?
     除了四年的知识、你大了四岁,你自然长高了一点,还有什么不同?还有——你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综合水平和能力,以及你的自学能力!还有你的整个人的品位、境界、修养,眼界,目光,甚至风度、气质、表情等等——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所有这些方面,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提高,甚至是本质上的飞跃与蜕变!而远远、远远地不仅仅是四年的专业知识理论的差异!
    这就是——读书、学习知识,对一个人的重新打造、二次熔炼、立体大包装!
    这也是,知识的力量!
    试想一下:您是否能够很容易地,甚至一眼看出来:一个文盲,与一个博士或教授的内在、外观、素质、境界等等诸多方面,有什么差异呢?答案是肯定的!
    看看您身边的人,有学历的和没有学历的人,一样吗?其实,你一眼即可分辨:读书人,与没读书者外在的差异,诸如风度气质、一举一动、举手投足等等,都不一样。如果一张嘴说话,当然就更明显、更加不同了。
    这也是——知识的力量,读书的功效?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人是越勤于动脑、阅读思考,大脑就越发达、能力越强、反应越快,同时衰老越慢。所以,你才看到,读书人往往比乡下不识字、不读书的人、懒惰的人,要相对年轻些,身体更好、更健康。
    这也是——读书、学习的用处和副产品。
    当然,开卷有益,有个前提需要厘清:说读书有用,不是说随便看什么书,以及随便怎么个读法,都有用,都有好处。还要看看,读的是什么书,是不是好书;以及怎么阅读,如何消化的问题。那么多好书,你不读。偏偏找“黄书”、看“毒草”,那自然是不仅读书无用,而且恰恰相反,读书有害!读好书,好好读,有正确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方法,并且有机地消化吸收了——这样的读书,才有用,才有效,才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遇到什么书,一律捧读来者不拒,或者读死书、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那么再读也是白搭。
    其实,现在仔细想想:问读书有什么用?就仿佛是问,开办大学有什么用?再继续追问下去,就仿佛是在问:吃饭,有什么用?甚至是雷同于问你——活着,有什么用?您仔细想想,追溯到深处,确实是这个理!
    读书、学习,多读书,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的希望与未来!
    完全可以断言——长远看,一个不读书、不喜欢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国民大众读书少的国家,无疑是没有灿烂辉煌的未来的!当然,它们的未来是会有的,但是,绝对不会辉煌到哪里去!
    正因为读书、学习,有许多巨大的良性、积极作用,所以,世界有关组织才确定推出“世界读书日”(每年的公历4月23日),倡导全人类发奋读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国也在1997年发布《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旨在“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2000年,我国又把每年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这无疑是一件全民学习与提高的重大举措。这也是国家从体制、机制、方针政策层面,为我们再申并确立——学习与读书的意义和重要性、必要性。
  

共 520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从文中,我们可以知悉:只有通过读书学习,获取了有用的专业知识之后,人们才能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才能拥有一个好的人生。通过赏读老师的这篇随笔,可以让读者充分认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即使家庭再不好的人,只要刻苦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也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努力读好书吧,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欣赏老师佳作,力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07-30 15:26:34
  学习欣赏老师美文,推荐赏读!
回复1 楼        文友:尹宪辉        2019-08-08 14:37:51
  问好爱珍社长!感谢你的编辑,评论!辛苦了!
2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07-30 15:27:48
  感谢老师赐稿晓荷,遥祝安好!
回复2 楼        文友:尹宪辉        2019-08-08 14:38:25
  问好!爱珍社长的评论写得很好 ,很精彩!赞一个!
3 楼        文友:铁禾        2019-08-09 23:24:30
  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实一对比,没读过多少书的跟读过很多书的,真的很不一样。
铁禾
回复3 楼        文友:尹宪辉        2019-08-25 15:04:01
  问好朋友!说的是,赞同文友是观点。多谢支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