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恰如清风拂面来(随笔)
猛然间看到文章后面那个熟悉的名字,还有那句亲切温馨的留言,我在瞬间生出久违的感动。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我还以为在偌大的江山网,像我这样的平庸之辈、菜鸟作者是不会让多少人记在心里的;然而他偏偏又是记得我的,而且是时隔几年后依然以“老朋友”来称呼我、问候我!
感动归感动,我还是在沉思过后决定就在文章后面回复他的留言,算是感谢他的问候与真诚。
清风剑在手,一个与我交集并不太多的远方文友。几年前的某天,我在某文学网站浏览文章,偶然中看到他在文章后面跟评时,对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编辑有不敬之辞,他对老编辑直称其名让我心里挺不舒服,毕竟那位老人已近八十高龄,我觉得清风剑在手不该在老人面前说那样不大礼貌的话。(现在想来,那时的他其实也是无心之过)。
我本想数落他几句,但还是忍住了,恰好在某个群里发现了他的名字,我决定在小窗临时会话联系他,并留下了诚恳的留言,我希望他以后不要这么跟老编辑说话。我对他说了那位老编辑人品很好,而且是耄耋之年的老者,作为晚辈,我们应该尊敬老者。
我那时其实根本不了解清风的为人,就那样直接了当跟他说话,似乎有平白无故对他说教、管得宽之嫌。今天想来,我都为我当年的举动感到庆幸,庆幸自己遇到的刚好是这样可爱、可敬的清风,一个率直、阳光、大度的清风!
如果换成了另外一个清风,一个内心阴暗、小肚鸡肠、听不进规劝与建议的清风,那我可能会遭到他的破口大骂,他会对我多管闲事大肆羞辱,然后让我哑巴吃黄连,气得暗自捶胸口。
他见到我的留言,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之处,并改变了他的态度,对老编辑尊敬有加。
后来,据他在我的文章后面留言说,他和那位老人后来竟然成了忘年之交,老人在清风写小小说这一块给予了很多指导,让他进步很快。
我和清风没有互加好友,就只是在江山文学网偶尔互动,在文章后面跟评。尽管我们交流不多,但我还是记住了这个远方文友的名字。我记住了他的好品性,能虚心接受批评与建议,并及时改变自己的好品性!
时光如水悄流,岁月消磨太多人事,几年过去,我都很少关注清风了。有一次在偶然中看到他的名字,顺便点击后进入他的文集,才发现他也很少发文了,一年下来,发表的文章屈指可数。但他的文章确实是越来越好,因为点点感悟来自他的打工生活,文章还是很接地气的,而且他的语言特色是率真自然,不造作,又让人感觉亲和舒服。
透过他的文章,从字里行间我读出了这位远方的文友有一颗非常顾家、负责的心,为了孩子、家庭,他常年在外打工,赚辛苦钱,对孩子而言,他是称职的父亲,而他在文章里对妻子不经意流露的挚爱与忠诚,让我相信他一定也是他的妻子值得信赖的另一半;尤为可贵的是,他能在辛苦的打工之余,在别的工友打牌取乐时,他还能坚持写作,并在文章后面一再谦逊地请求众文友不吝赐教,这更让我相信他是热爱写作,很有思想的人。
我注意了他的数篇文章后面的留言,他总是那么谦逊诚恳,对文友的评论,他似乎对隔靴搔痒的溢美之词并不以为宝,更多的是对具有指点迷津之价值的金玉良言的求之若渴。
可能是文友们感动于他的真诚与虚心好学吧,有多人留下肺腑之言,有很多评论确实是千金不换的好建议。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曾有文友好心质疑我的文章,留言虽然直白,但一针见血,但我却不以为贵,反而阴阳怪气地回复别人,把自己的不满与肤浅暴露无遗,让别人也在尴尬后长记性。
相比清风,我就是真的狂妄自大的家伙了。这也许就是清风的文章越来越好,而我的垃圾文章比比皆是的根本原因吧。清风无声地告诉了我:保持谦逊与虚心才能让一个人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知道清风也不一定是完美无瑕的,或许他也有不为人知的毛病、缺点;但我无意去了解更多,也无意深究真实的他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需要与他走近,只需知道文章里的他是个真诚的人、可爱的人,就足够了;而且凭着他能因为我的一句规劝与建议而对我念念不忘,几年过后,仍然把我当老朋友来问候,我就会一直感念他的重情重义。
但我依然会选择就这样静静地、远远地欣赏他,偶尔去看看他的文集,在不动声色中打开浓缩的画卷,就像欣赏一棵嘉木、一片大海、一座高山那样欣赏他,在淡淡的欣赏过后,会心一笑!
清风剑在手,好名字!我相信当我偶尔忆起这个人时,恰如清风拂面来!
此刻我心唯有祝福,拜托清风捎给清风剑在手:愿生活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