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双龙河畔的那抹情怀(散文·家园)
静静穿梭在岁月中的双龙河沉默了。流过了时光的沟沉,如今的她,只剩下了清癯的河床和散落在河床的细沙。细沙上,原本生活在河岸上的落粒,马歇菜和人歇菜,取代了流水的缠绵,倾听它在后现代留下的故事。
流水一去不复返。不远处百里外那渤海湾的涛声是否还会眷恋双龙河的过往呢?从那个岁月中走过来的人,无法忘却雨季来临时双龙河混浊的波浪和在破浪中翻卷的树木和动物的尸骸,无法忘记他恼怒时惊天动地的咆哮和呐喊。只是短短的三十几年,他就退缩了,走完一段历程困惑留给了我们和后人。
同样是雨季,同样是一个雨后的上午,我来到了河西的这个地块。除了小路上略显泥泞的情形和湿漉漉的泥土,仿佛一切还没有改变。困惑的河床内没有水的点滴,落粒和荆狗子秧闪动着快乐和新奇,还沉浸在对雨的痴幻中。我来到自己耕种的这片土地上,被雨唤回了神采而充盈着绿色神奇的花生秧舒展开叶片向我欢笑着。黄色的花朵躲在绿叶的罅隙里从容地吮吸着晨露的清凉。我俯下身来,和它一起享受夏日的温馨,享受雨水带来的快乐。感知这片土地的神奇。我不知道昔时的虞舜是否离开过历山到这里巡视,是否也在我耕种的这片土地驻足过,我们继承了上古人留下来的传统,一直守候在河边,用他们的思想和传承来为这片土地奉献着自己的爱。
如今已升到仙界的他们是否还会记得这片土地,记得土地上清澈的那条河流。小河旁,他斜倚休息的柳树已不见了踪影,树下放过耒耜的痕迹也不在清晰。经过了千万年的变迁,庄稼依然用它的丰收滋养着河边的人们,物是人非。流连在河边的人不知更换了多少回。可对先人的崇敬和摩拜依旧那样虔诚。
是不是双龙河真的老了,是不是岁月的迷茫导致了留驻在心头的魂魄的流逝。的确,干涸了的双龙河真的不再是我们小时候那美好的样子。
土地的收成越来越微薄,某种精神被淡化了的人的思想也注入了太多金钱的观念。村头的老树护住了天上袭来的风雨,却挡不住屏幕媒体流动时带来的外界的五颜六色。双龙河老了,它也老了,逐渐枯萎的枝干,终于有一天断裂在风雨中。再后来,就是那举起的巨斧,砍断了最后的根子,让那见证了双龙河和岁月辉煌的神树凋落在冷漠的眼神中。越来越多的年青人踏出了坚实的步伐,毅然地离开了双龙河的护佑,好不留恋地离开了这里的村庄。
土地上,留下了花生,玉米的身影还有地头有些驼背的我们。我们是虞舜的后代,是守候着这片土地最虔诚的信徒。一行行,像绿色的文字,又像童话中迷人的笑脸。我把自己的苍老和绿色的盈盈相交融。听绿色的血脉在它体内的流动时细细的流音。那是上天赐给双龙河人最好曼妙的音乐,唯有静下心来把心幻化成一条叶脉,细心听流泉的人才会听懂这个曲子。嫩黄色的花萼像孩子的脸,像我们未成年时喜欢展现给这个世界的童贞。爸爸妈妈总是呵护着一片片柔嫩的笑脸,用他们瘦弱的身躯阻挡着风雨的侵蚀,用心中的慈祥和爱把双龙河的明天推向他们心中的辉煌。把辉煌给了明天,给了希望的人们在岁月蹉跎中随着日月老去,随着流水逝去,留下了一曲思念,一曲唱不完的曲子等待着一辈又一辈双龙河人去感触。
如今,稼禾的清灵依旧,守望她迷人胜境的人不知换过多少回。
原来一望无际的河边上出现了一个个灰色的建筑,蓝色的房顶在阳光下冲击着千百年形成的视线,冲击着一个个守望在双龙河畔传统守旧的思维和被旧时代的农村观念。几千年来踏踏实实拉着镬子辛勤耕耘的老黄牛,悠悠地圈在建筑里,忘记了农具的样子,忘记了扬在身后的鞭子是否还会那样停留。
他们不再被拉长悠长的声音呼唤天上的白云和天空中飞翔的云燕。只是愣愣地思考着自己来到这个世间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兄弟姐妹们奔波在牛中间,精心料理着他们的生活,只是在时间到来的时刻在拥挤的场地挤奶,白花花的牛奶顺着身体的某个管道像泉水一样攒聚到一起放进奶车然后一起被拉到奶粉厂换来大量的钞票,来满足人们思想内升起的对于金钱和现代生活的渴望。污浊的废水排到了双龙河,白色细腻的沙土被浸染成腥臭的黑色痛苦得凝望着岁月,凝望着未来,凝望着不断从岸上留下来的污秽,等待着岁月行进时风雨带来的愤怒。
我不敢踏过那绝望中的沙碶和沙碶上的野菜。只是静下心来专心与河岸上的土地。土地上的庄稼。夹缝在牛场,鸡场,鸭场中间的土地,斜倚着岁月,斜倚着河岸上稀疏的杨树。那个忙碌在香菜地上的女人采摘着茸嫩的香菜,脸上被太阳熏染过的黝黑泛起了羞涩的笑容像泥土的质朴,那种被先人用来一直感恩土地的质朴。她爱这片土地带来的绿色生命的娇柔,爱那娇柔的生命换来微薄的收入带来的享受。茄子地里的两口子,之所以把选择在河边,就是因为对这条河的依恋,顺着时间的记忆,他们可以把梦想追随到先人们攒聚到水边时的畅怀。
雨后的天空闷热得叫人喘不过气来。在河岸的那端,一群挥汗如雨的人们跟在机器后面挑选捡拾着土豆,那是收土豆的人雇请了村里村外的乡人们为自己来干活。太阳悉数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孔,用火热的情怀灼烧着每一个人的热情,灼烧着这片收获的土地。丰收在双龙河畔的情形激荡着夏日的抒怀,激荡着双龙河畔又一代农民的变为现实的希望。
可惜寂寞在书籍上的文字逃脱不掉书本的束缚,手执笔墨的文弱书生们更不愿意冒着灼热的阳光体会劳动场景的壮观。让那些执着于城市花草和高楼大厦中空调室内惬意的陶醉吧!我们会尽情地漫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用我们粗疏的大手和目光来为我们这条寂寞在夏季的母亲河献上自己的那点柔情吧!
绵延在我们身旁的母亲河,从河的那端走出民国烈女杨三姐的那一刻就被就已经被世人所熟悉。如今,当一代代双龙河人在历史大潮中用自己的汗水编织着一个又一个丰满的历史积淀的时候。我们更会为她的现在和未来,会为它的点点滴滴献上自己的倾情。
当太阳快要爬上头顶的时候,我顺着那条河岸边的林带离开了这里,离开了鸡棚和鸭棚满布的村外,回到村子里,用笔记下着让人留恋的河的这一刻的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