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清韵】泡在酒里的空巢老人(小说)

编辑推荐 【清韵】泡在酒里的空巢老人(小说)


作者:湘西古痴 秀才,246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34发表时间:2019-08-01 19:33:09

我的天呐!比我大二十岁的老乡、也是我的好友,在众多邻居关注的目光中突然消失,生死成了未解之谜。这是空巢老人最悲哀的事情,也是我离开家乡十年,才得知朋友离奇去世的消息,我简直要泪奔了。
   子女为了生存,远离家乡,丢下年迈的父母闯荡天涯。随着时间不断推移,留守老人、儿童,矛盾日益突出,孤独的空巢老人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时至今日,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依然演绎着最让人痛心的悲剧!
   我没有离开家乡时,人户密集的村落都安装上了程控电话,联络极其方便。突然间要离开祖祖辈辈,离开用一往深情捂热的故土,心中有诉说不尽酸楚。放不下年迈的亲人,忘不下朝夕相处的朋友,更难舍自己耕种几十年的田地和破家。夜里,我很小心地记录着三十多个联系电话号码,将不舍与牵挂一起装进厚重的行囊。到珠海后 ,我隔三差五地问候远在天边的乡亲和朋友,感觉家乡还是触手可及。时间伴随着我们追求梦想的年华,渐渐地走过了十年,那些积压在心底的纯洁感情,也悄悄地磨去了尖锐的棱角。联系时间、次数,自然而然地拉长了距离,甚至,再也不想去打搅他们的清静。当初,那种迫不及待地、想听到乡音的欲望,早已烟消云散。象征亲情和友谊的电话本,也无法知道它的去向了······
  
   八年前有一天,我没有加班,到电话超市拨通了好友张龙的电话:“喂!喂!我是夏日风啊!”
   张龙刚吃完晚饭,听到电话铃声响,赶紧接听,十分诧异地问道:“你是夏日风啊?你几时回来的?”
   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我回家乡还打电话干嘛?走几步就到你家了,搬把椅子,泡杯浓茶,面对面海阔天空地吹多好啊!此时的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他老了,变得更糊涂了。他答非所问,我大声地说话,他却一直在喊:“你声音大一点,我耳朵差了。”
   我听到她吼自己的老婆:“把电视关一下,接电话听不到。”
   张龙是山界人,身高一米八,偏瘦,已经六十多岁了,行动却很敏捷。他不讲究穿戴,很朴素,却依然是大家眼中的老帅哥。原离我家有二十多里。他们那有两个自然村落,分两个生产小组,他是第九组,人户比较集中,第十组就星散多了。我和他都姓张,他是三家张,我是五家张,不是一个家族人。论年纪、辈分应该叫他“叔”,我和他的女儿是初中同学。他女儿嫁得很远,儿媳妇是我们村镇边的,儿子和儿媳妇在我们村镇上开店做生意。儿子往来山界几十里看父母,很不方便,就把父母接到我们村镇上。他老两口住亲家的房子,离我家不到两里路。
   农闲时,我们经常在原供销社门前打牌。他和我一样,不愿意赌钱,输了,就抱着街道边的水泥电杆转几圈,或者当着人来人往的面孔在街道上打几个滚、翻跟斗,反正是大发时间图个开心,人家笑就笑吧!时间久了,我们俩就成了好朋友。加上臭味相投,算忘年之交吧!他另一个嗜好就是喜欢一口“黄汤”,我们家乡人叫“猫尿”。打一整天牌,他要喝几次空肚酒,每次叫三两。像八辈子没有喝酒的样子,脖子一仰,“咕噜、咕噜”就干了,把一次性杯子扔进垃圾筐里,轻声地说:“来几粒花生米就更好啰!”
   有时候他也劝我喝一口。我不喜欢像孔乙己样,二两酒,一盘茴香豆,站在在柜台边“吱吱”地喝。我说:“晚上到我家去吃,我炒几个菜,我们叔侄俩慢慢地喝。”
   我也有他同样的嗜好,就是没有他瘾大。推说天气太热,不愿喝白酒,他偶尔叫一瓶啤酒、一包花生给我。
   那个时候,我老婆到珠海打工,我父亲身体不好,没有人照顾服侍,不忍远行,一个人在家种几亩水稻。稍有空闲,他就打电话或上门“请”我打牌。有时候我要整理民间故事,他来我家,硬要拉我去打牌。
   他人脾气特别好,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大声说话,说话声音小得很难听清楚,更没有见他同乡镇周围的人闹别扭。不过,他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伶牙俐齿喜欢为别人做媒,帮邻居调解矛盾。他常说:君子有成人之美。
   他年轻时更帅,很有名气,在村里担任多年领导。坦然,正直,就是同私心重的领导搞不好关系。八二年施行生产责任制,他率先进县城办一个石棉瓦加工厂,咿呀!那生意红火啊!带动大帮人就业。建厂十年之久,手下人见他懦弱好欺,争权夺利、千方百计地想排挤他,他非常生气,盛怒之下,将股权转让,自己回乡种田。
   说他脾气好,其实,他一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知道心痛老婆。虽然,他没有用家暴虐待老婆,但是,对老婆总是不冷不热的。从他的神态看,老婆就是夏天的一件上衣,可有可无。我经常到他家去玩,婶子只是笑着打个招呼,就不见影子了。
   每年秋收时,我们互相帮忙收割。他种三亩田水稻,我种六亩水稻。他说:“你种十亩水稻都没有关系,我不会让你的稻谷烂在田里的,先帮我收完,我一直帮你收完为止。”
   帮他收割,需要两天时间,他扛一箱啤酒回来,对我说:“我的稻谷收完可能要三天,啤酒你每次能喝几瓶就喝几瓶,不要客气啊!没有了再去买!”
   每天忙到十二点,实在顶不住太阳照射才回家。刚收的稻谷,需要抢天气及时摊晒。他在院子里清除稻草、翻晒,需要忙很久,我就下厨房炒菜。 吃饭的时候,婶子从桌上菜碗里夹一些瘦肉、鸡肉什么的,就躲在厨房吃“独食”,几天时间她没有同我们一起吃过饭。她老婆名字叫小妹,个子并不小,高约一米六,微胖。穿戴干净朴素,说话也是轻言细语地。我没有认真看清她的脸,从大致看来,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做女孩子时肯定像一朵花儿。她是一个地道的贤妻良母,不浪费一点时间,总是不停地忙碌着。
   他们(她们)以前的事我知道的不多,也不想过问。“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些事也不是后辈该管的。大概是他健忘,记忆不好,他向我饶有兴趣地说了几次:“我从年轻到现在,只喜欢烟和酒。宁可三天不吃肉,不能半日无烟酒。每天感觉天地转,管他冬夏与春秋!我这一辈子钱米无忧,算是平安快乐地过来了。年轻时,自己看上一个姑娘,两个私下约好在瓦家溪亲戚家会话。真是缘分由天定,半点不由人,说起来真好笑。谁知那姑娘走半山上的路来,我走山脚下的路去,约会就这样错过了!现在的她,就是小妹,刚好走山脚下的路,也是去约会的。我们俩以前认识,就坐在路边交谈几句,三言两语,我就喜欢她了,她也愿意嫁给我了。我想了想,这就是缘分!天作之合!很快,我们结婚了。她特别温顺贤惠,就是做事不急不慢的,同我这急性子格格不入,这辈子小吵小闹不断。唉!老了老了,我心里还想着那个她。她常没有好气地说我,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我认为感情这东西,说忘就能忘得一干二净的,感情就不值得一提了。这辈子再没有见到那个她,可她依然在我心里装着。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有的人不在生活里,却一辈子在心里。说一千道一万,我真对不住这位不离不弃的老婆!”
  
   我记得离开家乡的那一年,是新年的正月。
   我同几个老人(六十岁以上)在老地方打牌,激战正酣。张龙急匆匆地走来,站在我身后问道:“夏日风,听说你要去“捉猪儿”?”
   年猪杀后,猪圈一直空着,要尽快买一只小猪饲养,过年才有腊肉吃。我边打牌边回答:“是啊!明天去赶集!”
   他继续说道:“还赶集呢,多麻烦啊!阳村来了一担猪儿,关在镇尾,说是明天搭车赶场去的,我看了一下,猪儿架子、条杆、毛衣都很好,我们一起去选一个养起来吧!”
   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立即放下手中的牌,站起来对张龙说:“那好啊!我回家拿钱。我们一起去。”
   张龙微笑地说道:“钱我身上多着呢,我们先去捉猪儿,事后你再还我的钱。”
   镇尾距中心约一里,不需要几步就到了。这里的建设很差,公路外边上建一排小小的木房,有十多栋,紧紧地挨着。原来这儿有几家商店,自从开场赶集,这些商店没有什么生意就关闭了,变成出租房。远地方老人,为了照顾孙子读书方便,很多人都租这里的廉价房子住。
   承包责任制到户,有心计、没有远见的偏远山区人家,在这里率先修一间小木房,目的就是想占一块地皮,再慢慢地扩建。后来,发现没有什么“钱图”,就不打算修成小洋楼了,破败的景象一直延续着。
   再下走一点,就是很多猪楼(圈),散发着熏人的臭气。猪圈边摆着几堆麻石板,这是用于铺晒塔用的,每块石板足一米长宽,四寸厚,平得像铺开的纸。我们在石板边的猪圈看小猪儿,阳村来的女主人,约四十来岁,头上盖着白毛巾,穿白底细兰花衣,蓝色裤子,见我们在看她家的小猪儿,她从附近小房子里走来,与我们交谈。说道:“我这小猪儿个个都好,嘴短、尾粗、腰长、腿高,粗生快张。你们要捉嘛,比场上价每斤少一块,十二块钱一斤。”
   我和张龙各自抓了一只,张龙抓的三十斤重,我抓的三十一斤重。我在石板上算好帐,叫张龙共付七百三十二块钱给女主人,我回家送小猪,随便取钱。
   从这里,我同张龙家的距离一样远近,等我再一次到石板边,他早就到了,正低头用小石子在石板上算账。我忙蹲下,像给小学生上课那样,一边计算一边对他解说:“你的小猪三十斤,每斤十二块,很简单啊,三百六十块钱啦。我的重一斤,就多十二块钱啦。你共付七百三十二块钱,减去我的三百七十二块,就是你的三百六十块了。”
   我把钱给他,就回家煮小猪食。到下午五点,吃过晚饭后,去他家看小猪吃食的情况,路过石板边,见上面又多几道演算题,心里有些不愉快:这个朋友一直不放心我,怀疑我欺骗他。我走到他家,站在客厅中间,没有见到张龙。他老婆从厨房走出来,同我对视,她笑了。我这才发现她是长圆脸,粉红色。不知道是尴尬还是含羞,笑起来年轻多了,一点都不显老。特别是头发乌黑不见一根银丝,扎着一捆,发梢垂到屁股下边,不说楚楚动人,比木着脸更吸引人。我也跟着笑起来。她说道:“他不在家。今天为几个猪儿钱费神了,去了好几次到石板上算账。他一世精明过人,不知道今天怎么为这几个猪儿钱犯迷糊了?”
   我没有坐,站在屋中间,说:“婶子啊!我发现他比前几年糊涂多了。酒精容易麻痹大脑,建议你劝他立即戒酒。”
   婶子也站着,只是笑容变得僵硬起来,不敢正视我,脸侧着说:“他的脾气你不知道?要他戒酒,就是要他的命。”
  
   冬至刚过,我就把年猪杀,才两百多斤。他的年猪到年边才杀,三百多斤。我决定南下去珠海,亲手做几个菜,打电话请张龙来我家喝酒,我自己给自己壮行。酒逢知己饮,话对知己言。他觉得伤感、失落,便问道:“你走了,我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了!这一别,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呢?”
   我喝了一口酒,“嘿”一声,眯眼撇着嘴,说道:“三五年吧!说实在,故土难离啊!人挪活,树挪死。我再安于现状,未来半世将被时代淘汰,贫穷将成为我一生耻辱。只有下决心走出山沟沟,我才能改天换地,活得人模人样。”
   我和他碰了一下杯,同时喝了一口,把酒杯放在桌子上,夹一著菜嚼着。特别吃大块肥肉时,两人口角都流出一股油。伤感、难舍、满足、开心,交织在一起。他对视着我,像是叮嘱,像是祈求,说道:“你的想法很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恭候你锦衣还乡,到时候我摆酒喝他个三天三夜。时间长了,可别忘了我这个叔叔啊!”
   我酒量远不及他,三杯落喉就感觉房子在转动。我相信酒是个好东西,喝了酒什么话都说,要不是舌头撸不直,我真想唱起来,让气氛变得更热烈。酒醉心明,我对叔叔说:“我身体孱弱,不胜酒力;你年纪大了,容易被酒精伤着。您就少喝一点,最好呢别喝!”
   他丝毫没有生气,端着杯子,看着我说:“我一生不嫖不赌,偏爱杯中物。我都快七十了,嗨嗨,古稀之年啊!饭可以不吃,烟酒绝不言戒!等待百年归寿,我要儿孙把棺材里面多放几瓶酒,做鬼也要做酒鬼!”
   年前,我就到珠海上班了。常和老婆谈到家乡的情况,我就说这个叔叔已经糊涂了,将会被酒害死。
  
   我到珠海,每周轮流打电话问候家乡亲人朋友。第二年,我就用上手机联系,却发现很多固话已经无法接通。三年后,我回到故乡,找不到这位叔叔两夫妻。问邻居才知道,他们已经搬回老家山界,从此,联系一直中断。
   八年后,我再一次回到故乡,邻居十分伤感地告诉我说:“他们两夫妻都离开温暖的人间了,死得离奇诡异啊!空巢老人啦!我们都是空巢老人!邻居、朋友交情再好,还是无法代替儿女。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钱,是亲人的陪伴!”
   张龙儿子一家到市区创业,离家乡更遥远。张龙老两口感觉自己确实老了,就搬回到自己的家--山界。山界距离镇上十一公里,爬到半山腰,山还是那么高,山上有高山。虽然水泥公路通了,但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的,联系极其不便。

共 85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泡在酒里的空巢老人》,说的是一位叫张龙的老乡挚友,因子女长期外出打工,难得回家,从此染上了酒瘾,整日以酒为伴,以酒消愁。几年后,有一天张龙的妻子,因到山上打桐子,不幸从树上摔下来,不治而亡。妻子的死,让张龙倍爱打击,因承受不了这突然的灾难,张龙选择了不归之路。小说故事性强,语言纯朴无华,主题沉重而鲜明。不足之处,人物形象略显逊色,词语的使用、叙述层次和小说的艺术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编辑:江南小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08-01 19:35:33
  多谢老师投稿清韵社团,顺祝您夏日安康!
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08-01 19:38:21
  对小说中存在的一些标点符号问题,以及个别错别字,适当进行了修改,望谅解,
3 楼        文友:湘西古痴        2019-08-04 12:44:36
  张龙一生好酒,到晚年酒瘾更甚,长期以来酒精对他的大脑严重麻痹,几乎丧失记忆,智力回到三岁小孩时。他嗜酒成怪癖,对眼前的一切事情都麻木,他糊涂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离家出走不知道回家,生和死至今是个迷。我这个故事:张龙的老年痴呆症,小妹的死,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空巢老人的悲哀,没有儿女陪伴,邻居、朋友关系再好,还有做不到的地方。文友阅读,不要扭曲故事情节,更不要扭曲我的创作意图。小妹的死与张龙的麻木有关,张龙的死为酒所害,与没有儿女照顾有关。
4 楼        文友:史岩        2019-08-10 08:52:15
  写空巢老人,如在眼前。欣赏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