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诗语】泸州江边景区(游记) ——骑游天下
泸州江边景区
5月15日今天离开泸州,在大桥下面吃了早饭,准备先在泸州沿着长江绿化风景区,向西向南边走边玩。
泸州长江大桥下,两边有7~8公里长的景观带,我们要向西去,所以只玩了西面的一半。泸州有酒文化建筑、酒文化大桥、酒文化广场、酒文化景观、酒文化一条街、酒业集中发展区,有着优秀的酒文化、优久的酒历史、丰富的酒文物遗存、良好的酒风酒俗,为泸州酒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来到长江边,这里建有“单碗广场”;在广场上,响起的歌曲唱到“我们这里喝酒像喝汤”;在长江上,架有“国窖大桥”;在长江大桥下面,有醒目的“麒麟温酒器”雕塑。雕塑像一只狮子背着两个酒杯。这个温酒器出土于泸州纳溪区上马镇,原件系汉代青铜器,是国家一级文物精品和泸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长35厘米,宽27.5厘米,高26厘米,器物为饮酒时温酒用具,以吉祥物麒麟为基本造型。它的腹腔是炉堂,尾部是炉门,饮酒时打开尾部炉门,在炉堂内放木炭,将酒杯盛酒置于麒麟腹部两侧盛水的圆鼓内温酒,酒随水温而升温,前胸和臀部通联,水可循环从口腔喷出。它充分说明了泸州人饮酒讲究情调、讲究酒器、富有文化,被权威专家誉为“泸州酒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在我国古代酒器中属孤品,是古代巴蜀文明的结晶,令人叹为观止。它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典型性、代表性器物。
长江岸边一色的酒文化,无论是雕塑的人物、还是小品,都离不开酒。酒壶、酒杯、酒爵、酒樽、酒坛、运酒的船、造酒的神、拉纤的人、颂酒的赋......不一而足。神农、仪狄、少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先造酒的。一首何开四先生的酒城赋,洋洋洒洒把酒城的往世今生描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壮哉泸州,中国酒魂,天悬北斗七星,地酿江阳酒韵,秦砖汉瓦,依稀酒气馥郁,唐诗宋词,几多墨客歌吟。城以酒名,酒以城兴,千古风华,露莹霞锦。万历窖池,国之重宝,酿事载誉千秋,汉时贡酒,绝代名品郎泉。......”
据说198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莅临泸州视察时,情不自禁地发出“风过泸州带酒香”的感叹,传神地写出了酒城的独特风韵,是对泸州和泸州酒的高度评价。
“风过泸州带酒香”其实并不夸张。我们到老窖旅游景区参观,还没进入景区,就先闻到酒香。真的是“花香一阵,酒香一生”,酒香的记忆浓烈纯真。2012年,泸州市政府就“风过泸州带酒香”向全国征集绝对。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网民的积极参与。参与者里有10多岁的小学生,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同时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对联高手、行家也频频出招。
如:“水出龙泉成佳酿,风过泸州带酒香。”
“水经江城醉客遥,风过泸州带酒香。”
我也凑了一对“车骑酒城品佳酿,风过泸州带酒香。”
据说,该次征集对联活动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西、江苏、山东、重庆等地的征联作品24000余件,最后这样的10副作品被评为三等奖,“风过泸州带酒香”征集绝对一等奖和二等奖,大奖至今空缺。如果有高人,不妨也试试。也许能对上一幅好上联,成为泸州的门面,成为传世佳话。
一边骑、一边玩、一边拍照,五公里路骑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继续向西,奔下一个中国名酒生产地,宜宾五粮液酒厂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