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致贵全文先生书(外一篇)
者夫拱手致意。曩昔,余于朋友处得知先生美名,遂怀敬意读先生诗文,虽不多,却能想象先生为人。先生文章言浅意深,系用白话文写成,妇孺皆能读懂,实出《诗经•颂歌》一脉。
文如其人,此言不假。余本应不顾车马劳顿,前往当面受教,怎奈自小不喜外出,故至今未能蒙面,仰见先生尊容,遂成憾事。本应鸽书早传,不等先生亲笔来信,就书面请教,却因余不善圈子文学,拙于礼尚往来,疏于书辞互答,遂将此事搞反,而让先生蒙辱赐书并教一二。
先生曰:作文如做人,理应多种花,少栽刺,首句就要开门见山,直呼巍巍夫文王;或大喊秦王破阵,所向披靡;至少也应是:尧舜在上,魏征海瑞相伴左右,氓庶安居乐业,歌声喓喓。
先生再曰:文人要切记毁人等于自毁,并痛改文人相轻,而为文人相亲;别人看不起我们,我们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要以文抱团取暖,誓把乌鸦黑羽毛洗白,要相互誉美,维护文朋诗友中的成功人士;切忌戳后颈窝,相互拆台,自毁雅士形象。
先生三曰: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要走好投资养文、以文养文、以文养气三步骤,要先投资百把块,发几篇豆腐干,入个县作协;再投资万把块,出书一两本,加个省作协;再再更上层楼,狠心赌一把,自费整够三本书,就能功成名就,摘回桂冠,戴上国级作家桂冠。
先生最后语重心长,大声疾呼:名声大,牌头响,顺水推舟,大打情商牌,弄个文官帽,摇身一变,成为风流倜傥之儒官。到此时,定能如鱼得水,如虎乘风,如龙捣海;要风得风,要水得水;四面玲珑,八面威风。此何乐而不为?
先生推心置腹,言语谆谆,反复教诲,实乃诲人不倦之典范。然余喜《春秋》笔法,更仰《诗经》风雅,并历来以为:心有愁郁,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才能发夫为文。如此之文,岂能无一点鲁迅之风骨?
余不敢苟同先生的全部观点,但先生的教诲却令晚辈汗颜;若不回复,恐得罪先生,并惹文朋诗友集体批评讨伐,而浪费他们的大好才华,故此疙疙瘩瘩,上书回复。还望先生海涵见谅,恕余愚钝,不解先生良苦用心。不再拱手再拜。
者夫赠仲文序
仲文,子虚乌有人氏,有志于吾国人文研究,并身体力行焉。托吾同县在京师者仰无,于春节辗转捎来信函和诗文。读之,足见仲文天赋和勤奋,亦知仲文欲拜我为师,以解其惑焉。古语有云:天下自寻麻烦,在于好为人师。又云:川人不出夔门,成不了大事。吾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中期中师生,仅相当于高中毕业,根不深柢不固,彰彰明矣;加之,吾自幼只喜清静无为,深信书不欺人,故导致今日连吾县龙肘山门也未能出欤。吾连小学生也教不好,岂敢?
然以吾齿牙颇长,为仲文二倍矣,遂自打肿脸充胖子、关公面前耍大刀,在此叨唠三四。吾意以为,欲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首先要记住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并身体力行之。昨夜西风凋碧树,更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欄栅处。
二要记住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先生自杀悼奠时写下的挽词,不断锻造自己学术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陈寅恪痛悲欲绝,词不成声:先生之著述,或时而可彰;先生之学术,或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地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三要放下当前研究,向西方学习,最好选一二位人文方面的大师精读之,如:黑格尔、尼采、康德、叔本华、弗洛伊德和卡尔•马克思等,以便掌握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而用之于解剖。
四要精研细究吾国史上的两个时段,一为春秋战国,二为五四前后。诸子百家,为春秋战国的最大代表,自兹以降,直至西学东渐,两千百余年,人文学术,无不在翻新贩卖春秋战国而已。明末清初,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如火如荼,直到五四前后,终结硕果,人文学术自此崭然一新,与世界同轨,并造就了西学东用、洋为中用的接地气特色。可以说,五四造就的巅峰,现在仍然是巅峰。研精悟透此两个时段,其余虽亘古而长,而欲探之,则若探囊取物,游刃有余矣。望仲文尤应重视此两个时段。
夜深人静,山野寂寥,当今物欲横流,以挣钱论英雄,人心浮躁,仲文却能于大城市中,放下名利,坐下来安心读书,实可敬可佩。吾有感于此,特仿古人,写上几言,而以为赠序,并有待仲文研究吾国人文有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