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这盏光荣灯(散文)
灯,照亮征程,灯,指明方向。走马灯,霓虹灯、航标灯、探照灯、宝莲灯、花灯、马灯、路灯。灯多、灯亮、灯美,这灯那灯没有一盏连心的灯,唯有山村那盏连着心、连着情、连着爱、连着恩、连着家的灯,那就是烈军属门前的光荣灯!
一一题记
光荣灯不是哪家工厂所出的,那是人民群众用心血编织出的五角星式的灯样,深凝着山村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崇敬和爱戴,深凝着军民鱼水难分一家人的情谊。这份情、这份爱、这份恩,在大都市难以见到,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都是从山村走出,山村出将才出英雄。红安,二百名将军的故乡,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是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光荣灯挂在烈军属门前金光闪闪的。
这盏光荣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在我们家挂了近30年,直到奶奶去世。爷爷奶奶早年在洪湖干地下工作,1945年10月送伯父参军,伯父参军是从洪湖走的,1951年12月牺牲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爷爷奶奶由军属成为烈属。孩童时代常听奶奶讲她那盏窗灯的故事,梅花蝴蝶窗帘暗示着接头信息,在洪湖街头开米行作掩护,23年的洪湖地下生涯,故事精彩动人。好多接头暗语她都记得那样清楚,听起来津津有味入痴入迷。洪湖的水呀洪湖的人,洪湖的百姓洪湖的莲,洪湖的枪声洪湖的天,洪湖的传奇洪湖的灯,在历史的长河中渊源流淌永垂青史。奶奶念过私塾,识得一些字,办起事来井井有条,为荆楚大地的解放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那窗灯,是璀璨的灯,是光荣的灯,是指路的灯,彻夜长明……
1949年爷爷奶奶携着年少的父亲回原籍当阳半月参加土改工作,安居凤凰山间,奶奶每年的拥军优属工作特别出色。互助组期间,烈军属哪家缺劳力有困难,她就会主动去帮一把。人民公社的日子里,烈军属哪家缺衣少粮,她就送去大米和布票。每到逢年过节,就请花儿匠为烈军属扎光荣灯,组织老少爷们参加,不用通知,不用招呼,不用安排,春节来临之际是大家最关注、最热烈、最庄重的集体行动。为烈军属打扫清洁、淘阳沟、劈柴,挑水、贴对联、挂光荣灯,大门框上挂着“光荣人家”的匾牌。这匾牌,在光荣灯的辉映下格外耀眼醒目,大家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把党的温暖送到烈军属的心坎上,烈军属将早己准备好的糖果点心拿给大家品尝,村子里洋溢着军民一家亲浓浓的氛围。
九八抗洪抢险期间,更是军民鱼水情的大体现,荆江大堤军民携手战洪魔,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场面。当部队班师回朝的那一刻,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凌晨的路灯下早己自发地排好了长长的队群,老百姓提来煮熟的鸡鸭,端来煮熟的鸡蛋,还有腊肉香肠,西瓜梨子等自家特产早早等候这里。当解放军的车缓缓驶向荆州城区时,老百姓涌了过来,紧紧拉着亲人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莹莹的路灯仿佛千盏万盏光荣灯,闪烁着深深的鱼水之情。
奶奶走后的这么多年,每年给烈军属送光荣灯我都参加了,1997年12月,我儿子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我也成了新时代的军属。光荣灯送到我家来了,为不不辜负这盏光荣灯,我写信鼓励儿子在部队好好工作多作贡献,他不负厚望积极工作,退伍那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光荣灯,在山村闪烁着亲情,闪烁着辉煌,代代传承。
光荣灯,连着祖国的太平盛世,连着人民的幸福生活,连着军民的鱼水深情。
光荣灯闪烁,军民鱼水连心锁。
光荣灯闪烁,人民爱党爱祖国。
光荣灯闪烁,百姓梦圆小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