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酸酸甜甜话糖果(随笔)
过年以前,准备买点糖果零食之类的招待客人,结果一清理才发现去年过年买的糖果都还有,放在那里没人吃,时间太久,有的已经融化了,发粘了,只能扔掉。看着那花花绿绿的一大堆,不由得想起早些年和糖果糕点有关的事情。
对于老百姓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吃饱饭,至于糖果糕点,那是奢侈品,是额外的可有可无的东西。然而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小块是属于糖果的。那是一份渴求,一份希冀。早些年,糖果糕点是凭票供应的,数量很少,大多数家庭都是大人基本不吃,给了孩子们。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个,每次吃糖都是按颗发,每个人都是捧在手里舍不得吃,光是那些好看的糖纸,就要欣赏好一阵子。有时候剥开糖纸舔几下,又重新包上,一颗糖要分好几次才吃完。有的人把糖放在枕头底下放化了,压扁了,糖纸粘在上面撕不下来,干脆就和着纸一起吃。我有一次明明记得口袋里还有一颗糖,但就是找不着,想起刚刚曾经从一个大梯子上跑过,赶紧跑回那里,沿着梯子,一级一级仔仔细细地寻找,名副其实的“地毯式搜索”,结果还是没有找到。有一次妈妈给我们五姐弟每人发了一颗奶油球糖,这可是比一般的水果糖要“高级”得多的糖,大家都舍不得马上吃掉,剥了含在嘴里慢慢抿,享受那种香甜。大弟弟一不小心把糖“咕咚”吞了下去,他无比懊恼,瘪着嘴都要哭出来了。妈妈看到他那样子,给他补发了一个。这下其他几个人都不乐意了,“是他自己不小心吞下去的,那我们也要吞下去,我们也再发一个。”记不得后来是不是每人都补发了一个才了事。我们家有一个装过饼干的铁盒子,大凡买回来的糖果糕点都放在里面,这个被我们称为“饼干筒筒”的宝贝是放在一个上了锁的柜子里的,只要看见妈妈开柜子,大家就知道,又到了美好时光,有好吃的了!妈妈说,不让你们一下吃完,是让你们能多吃几次。有一次妈妈不在家,两个弟弟发现那个柜子居然没有锁?!他们正喜滋滋在开柜子,被以我为首的三个姐姐发现了,赶忙冲上去,把他们两个拉开,用背档住柜子。两个弟弟不甘心,使劲扒拉,想把柜子打开。就这样,五个人拉拉扯扯地展开了一场“饼干筒筒保卫战”。战斗还没有结束,妈妈回来了,我们三个急切地表功,却没想到,妈妈没有表扬我们,反而取出了饼干筒筒,拿出里面的点心分给我们。她说,吃就吃吧!反正就只有那么多,吃完了,也就不惦记了。弟弟们得意地边吃边笑,其中一个边咀嚼着“胜利果实”边说,要是二天可以整顿饭都只吃点心,才安逸哦!说起那种想吃糖的感觉,有个同龄人说,他小时候发现打蛔虫的宝塔糖很好吃,他就装肚子疼,骗吃了好多次。
那时候的糖果少,品种也少,好像全国人民都知道上海有一种大白兔奶糖,还流传着一种说法,七颗“大白兔”就能泡出一杯牛奶!不过没人试过,因为在那个年代,一次能吃7颗大白兔奶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有个朋友至今记得她第一次吃大白兔奶糖的感觉,剥开那白蓝色的画着一只大白兔的糖纸,再小心翼翼地把那层白色的透明纸撕下来吃掉,据说那是糯米做的。还生怕弄破了,掉了一块都觉得心疼。然后再把大大的糖块塞进嘴里,立刻满口都是浓浓的奶香,嘴里甜滋滋心里喜洋洋。
我认识的一个人到上海去出差,邻居托他买了一包大白兔奶糖。买回来后还没来得及拿给邻居,就被他自己的女儿悄悄地一颗一颗地偷吃了,等到他发现,已经所剩无几。没办法,只好给邻居说明情况,人家是先付了钱的,总得把钱还给别人啊。一包大白兔好几块钱,那时候好多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十块左右,全家人因此紧紧巴巴地过了一个月。现在的收藏品种中,“文革”时期的大白兔奶糖的糖纸是十块钱一张,比当时的糖贵多了。还有一些绝版糖纸,甚至可以卖到几十元!
那些年有两种小零食好像大家都喜欢,就是花生蘸和鱼皮花生,记得是几分钱一两。我的一个妹妹有一次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就在放学的路上买了一两,避开人悄悄吃,先舔舔外壳的糖衣,然后轻轻咬破那层薄薄的外壳,细细咀嚼了吞下去后,再吃里面的花生,慢慢品尝,吃完了才回家,很久很久都还在回味那种甜甜香香的滋味。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每个月要到人民公园去劳动一天,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休息的时候到小卖部共同买一两花生蘸或者鱼皮花生,每人分几颗,吃得多开心的。我有个同学说,他小时候吃鱼皮花生,因为贪心,挑了一颗大的,结果里面包的是一块泥巴,到现在还记得那种满嘴泥沙的感觉。那时候,他和好几个小伙伴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到糖果厂去工作。
说起鱼皮花生,想起有一次,爸爸的老同事来看他,带了包鱼皮花生,放在桌子上,又是那个大弟弟,正好坐在爸爸身边,于是就敞开了肚皮一直不停地吃……我们几姊妹都不好意思走过去,只有眼鼓鼓地吞咽着口水看着他吃。结果他因为不消化又吐又拉了好几天,以后好多年看见鱼皮花生就反胃。
“困难”时期,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糖果点心了。一个同龄的朋友说,每个月仅有的那点糖果糕点票,父母绝对是买那些吃了顶事的冰桔糕、龙眼酥、三角酥之类又甜又油腻的点心给他们吃。而她心心念念嘴馋的是香香脆脆的饼干。但是不管她怎么央求,都被母亲一句“那有什么吃头,就是一块灰面坨坨”给打发了。于是,想吃饼干成了她的心结。等到她参加工作后,有了经济基础,把各类饼干吃了个遍,扎扎实实地过够了“饼干瘾”,以至于后来再也不想吃饼干了。那段时间,有那种所谓的“高级点心”出售,李致老在他的《小屋的灯光》一文中说,他们夫妇俩买了一个,互相推让,都要让给对方吃,但谁都不接受,最后把点心放在地上,想要让对方拾起来,结果被旁边的一个人抓起来就跑……
那些年,关于甜甜香香的糖果的记忆,却是酸酸的、苦苦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随着票证的取消,粮食、肉类、食油等等等等都不要票了,糖果糕点自然也是只要有钱就可以随便买了。
现在,无论在哪一个出售食品的地方,糖果糕点都是品种齐全、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百花齐放……光种类就分什么硬质糖果、硬质夹心糖果、乳脂糖果、凝胶糖果、抛光糖果、胶基糖果、充气糖果、压片糖果;软脂糖类、软糖类、夹心糖类,软夹心、酥夹心、巧克力……糖果糕点多得连名字都说不清。不是买不买得到的问题,而是买什么,怎么选择的问题,经常是眼睛都看花了,还没有选好。原来是吃不到,吃不够,现在是告诫人们不要吃得过多了,影响健康。
七十年不短,是一个人从出生到古稀之年的一段悠悠岁月。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而言,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无论说到什么,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从小小的糖果糕点,都可见一斑。人们喜欢用甜蜜来形容生活的美好,小小的糖果糕点几十年的变化,让人们品尝了生活的酸酸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