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父亲如书(散文)
印象中父亲很威严,笑容很少。因为我们家九口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他肩上,所以,他在家中俨然就是一个受委屈的老干部,动不动就会发脾气。一旦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家里的兄弟姐妹就噤若寒蝉。他发脾气时,甚至会摔盘子摔碗,把自家的小木船踩得东摇西晃。这时候只有妈妈不怕他,会跟他顶,我们真怕暴跳如雷的父亲会把气出在母亲身上打母亲。但他发火归发火,尽管样子非常怕人,却从不见他动母亲一个手指头。
父亲心情好的时候也会有慈爱的一面。夏天,母亲在家中用澡盆给我洗澡,冬天都是父亲带我上浴室去洗的。我发现只要是跟父亲在一起就特别有安全感。他在澡堂子里常替我擦洗,然后一起坐在厅堂里等着跑堂的一个个手巾把子从远处准确地扔过来。父亲口中一个个的“得罪得罪”,然后便是翻出他的中山装,掏出香烟发给周边的浴客们。
我习惯了父亲和包围着他的烟草味。因此,在有烟草味的地方我便会感觉到家的温馨。有时,好多人围着父亲在家里拉起满屋的家常,这时候的父亲笑声是爽朗的,为人是豁达的。这时的我心情是放松的,我喜爱这时的父亲。
父亲没文化,但大家都会围绕着他。在许多公共场合认识他的人都会很尊重地叫他“仇队长”,给他让座,并以他为中心,听他聊着天南海北。每当这时我心中总会有一种骄傲感,平时大人问起我是谁家的孩子的时候我也是响亮地报上父亲的名字,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的血液里继承着父亲聪明的优点——有一个记忆超群的头脑,有一张能调侃天上地下的嘴。只是,我少了父亲的刚毅和他一呼百应的气魄。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离开父母,先是寄宿在爷爷那,后到水上学校寄宿。一直到高中毕业,十多年的时间,只有寒暑假上船与家人一起。船换了几次,越换越大。父亲做了船队长,开会的时候都会叫上我,让我读报纸,带船民们一起学习。我知道,这时的父亲是对我学习的检验。因此,在语文课上我是一点也不敢拉下。因为,语文课上的文字和语言,父亲是能直观地看到的。
家中兄弟姐妹七个,条件很艰苦。大姐二姐没上过学,大哥上了三年级就参加工作,二哥只上到小学。我在家中上学时间最长,一直上到高中毕业,分配工作时公司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我想当教师,因为这个职业在当时足以令父母有面子——于是我来到了水上学校。
参加工作后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不再是那么一副严肃的面孔,一改那一脸永远的威严。他满脸的温情,尽管他从不会夸我什么,但我在他那张渐渐苍老的脸上读出了慈爱。父亲辞去了队长一职后大小事还是有绝对的话语权,但他从不参加任何招待宴,也总是告诫我们:“吃人家的东西嘴软,拿人家的东西手短”。非常朴实的话语,却是他一辈子教育子女、培养良好家风的体现。
父亲没有文化,但他却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书。子女就是他的作品,也是他交给社会的一份人生答卷。年幼时,我们惧怕他的威严,时常会把他当成暴君。家规甚严,我们无法读懂他,直到自己长大,直到自己已为人父,再次打开父亲这本书时才觉得其内涵深厚。这是一本用他自己的人生写就的书,谈不上伟大,更称不起英雄。父亲就像领头狼一样,子女成年后他便卸下了领头狼的位子,把应有的空间留给了我们,让我们来续写这本书,创造自己的作品。这时,我们才算是慢慢读懂父亲,同时深深体会作为父亲身上所肩负的人生、社会和延续亲情、培养良好家风的责任。
父亲如书,儿女是他的读者,他身上的内涵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