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酸菜鱼(散文)
在老街后巷,有一家小饭店,店面不大,还算整洁。一楼是散座,二楼为包间。通常我会在一楼就餐,主要是图个方便。毕竟人不多,三五个同事,用不着兴师动众的,一楼皆可。大家围一长桌,点上几个喜欢吃的菜,其乐融融。
老板姓俞,皮肤白净,不像个厨师,倒像个上班族,说话细声慢语的,我们叫他小俞。
饭店的招牌菜是“酸菜鱼”,我们也是冲这去的。一走进店里,墙面、桌上,甚至是卫生间的瓷砖上,都贴有酸菜鱼的图片,让你不能不印象深刻。
上酸菜鱼的时候,老板娘小蔡老远就开始喊了:“酸菜鱼来了”。双手端一铁锅,小心地移着碎步;锅内热气腾腾,滋啦作响,鲜香麻辣的味道直钻我们的鼻孔。
汤浓鱼鲜。一锅黄亮的汤里,红辣椒、乌花椒、黄酸椒,混合的辣味与酸菜的酸劲一起烘托出鱼的鲜香。油光水嫩的鱼片在汤里挨挨挤挤,洁白爽滑,在碧绿的香菜映衬下,越发地迷人。
把筷子伸进汤里,夹一鱼片,轻轻地放进嘴里,滑嫩、麻辣、酸中带着鲜香,那味儿,真叫个美,瞬间就俘获了你的味蕾。
汪曾祺是著名的美食家,他把“酸菜鱼”笑称是吃出“语言”的菜。
汪曾祺说:“中国美食花样迭出,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我到一家酸菜鱼馆就餐,店铺墙上张贴温馨提示:‘细吞慢嚼,品人生香美滋味;狼吞虎咽,嘗莽撞利刺苦头’。我觉得这是富有哲理张力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可以悬之国门。因为这类语言通俗易懂,又暗含自己经营特色,食用美食方法及注意事项,寥寥数语,藏做人风向,展做事风格。因此说,语言的目的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能懂,这也是语言唯一标准,那就是准确。”
吃鱼急不得,虽然鱼片是斜片切出的,还是有少许软刺的,那些软刺,时不时地会提醒顾客,再好的美味,也要一口一口地吃,得细嚼慢咽。“细吞慢嚼,品人生香美滋味;狼吞虎咽,嘗莽撞利刺苦头”。吃鱼,得注意方法,讲究细节,这样方能品到真滋味。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小俞两口子,能走到一起,也颇为不易。据知情人说,小蔡家里当年看不上小俞,认为一个厨师没什么出息。另外给小蔡说了个婆家,但小蔡是铁了心非小俞不嫁。于是,家里就将小蔡锁进了家里,不让两人见面。可真爱是锁不住的,在一天夜里,小蔡偷偷从二楼的窗户爬出跳下,一下子摔断了腿,连夜被送进了医院。说的婆家知道这件事后,马上进行了退婚。
住在医院里,小俞来了,被小蔡家人几次都打了出去。可小俞不灰心,不让进病房,就在走廊里守着。最终小俞感动了小蔡的家人,两人走到了一起。
小俞闲暇之余喜欢看书,特意在吧台边打了个书柜,上面有杂志、还有小说书。我翻了翻,不禁眼睛一亮,像《平凡的世界》、《红与黑》等著名小说都赫然在列,一些书还卷了边,看来是翻多了的缘故,让我想起了酸菜鱼锅里泛起的鱼片。
我说他:“小俞,你买这些书,和烧菜沾上边吗?”
小俞尴尬地笑了,说:“谢老师,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平时也只是翻翻而已,主要是为客人准备的。现在一家三口来吃饭的多,孩子一进店,就忙着找Wi-Fi,不仅习惯不好,还影响吃饭。我就试着放一些书在吧台,没想到很受大家的欢迎。”
“那你的主打菜‘酸菜鱼’,是不是与两个人的姓有关?”小俞一愣,继而白皙的面孔微微泛起了红晕。说,爱情也需要烟火是不是!诙谐幽默的回答,让我们两人都哈哈大笑。
前些天,去吃鱼,店面没开,有点纳闷。再次走进店里的时候,我问小俞,怎么前些天没开张啊?出去旅游了是不是。
小俞答道,小蔡父母来了。索性歇两天,陪两位老人在城里走走。
说这话时,小俞眼望里面瞅瞅,正好与吧台里的小蔡四目相对。两人暖暖地看对方的眼神,一时又让我想起了酸菜鱼。是啊!这世上,还有什么比酸菜和鱼更好地搭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