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童年往事(微影剧本)
第一节 烤百病
(编剧的话:烤百病是当地从旧社会遗传下来的一种不良风俗,到七十年代,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
演员:(志鹏的爷爷)田成旺
(志鹏的妈妈)齐桂英
(铁柱的妈妈)张慧敏
(百顺的邻居)李平山
志鹏、铁柱、妮子、百顺、还有很多孩子
志鹏家早晨内
爷爷吃完早饭,退到靠墙,拿过烟来,往烟袋里装烟。志鹏给爷爷划着火柴,点燃烟斗。
齐桂英:“志鹏,今天哪里也不许去,好好跟爷爷玩,叫爷爷给你讲故事。”
志鹏:“妈妈,今天是正月十六,是烤百病的日子,一会好多孩子都去烤百病,我也想去。”
齐桂英:“谁爱去谁去,咱们不去,烤百病也没用,烤完了该生病照样生病,生了病也得吃药。”
田成旺:“志鹏,听你妈妈的话,你妈不叫去你就别去。”
志鹏不吱声,志鹏的好朋友,也是志鹏的本家哥哥百顺,进屋来。
百顺:“志鹏,咱们出去玩一会。”
志鹏:“哥哥,今天是烤百病的日子,妈妈不允许去,让我在家听爷爷讲故事。”
百顺:“我出来时,妈妈也说不让我去烤百病,咱们不去,只是出去玩一会,开始烤百病咱就回来。”
志鹏看了一眼爷爷,
爷爷:“跟你哥玩一会就回来,”
志鹏:“爷爷,我们一会就回来。”
百顺拉着志鹏去了院外。
铁柱家门外日外
志鹏和百顺见铁柱在院里,偷偷地招手。铁柱进屋戴上帽子出来。
张慧敏:“铁柱,回来一下。”
铁柱跑回屋里。不知妈妈说了啥,也不知妈妈往铁柱兜里装了啥?铁柱跑出来。
百顺:“铁柱,你妈妈说啥了?”
铁柱:“一会再告诉你们。”
志鹏:“铁柱,明天还有一天,后天就上学了,你过年买的新衣服咋没穿?”
铁柱:“我过年没买新衣服,我现在穿的是哥哥的衣服。”
百顺:“别人都买了新衣服,你咋没买?”
铁柱:“哥哥的衣服哥哥穿着小了,妈妈改了改给我,这不是穿着很好嘛!我的衣服可多了,都是哥哥姐姐的衣服,他们穿着小了,就给我。”
画外音,有放爆竹的声音。
有大人和孩子向树林里走动的身影,小女孩妮子来到几个小朋友跟前。
妮子:“树林里都有人了,马上就捡柴生火了,咱们快去吧!”
志鹏:“你们去吧!我妈妈不叫去,我回家了。”
百顺:“到那里看一会就回家,我妈妈也不叫去,回家咱们就说没去。”
铁柱和百顺妮子,一同拉着志鹏向树林子走去。
树林中日外
烤百病的地方,集聚了很多人,成年人没几个,大部分是孩子。
百顺问邻里的老人李平山:“老爷爷,烤百病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李平山:“孩子们,这烤百病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我也说不清楚,从打我记事,年年正月十六这天上午,也有大人,也有孩子,就来在这里,闹闹哄哄地烤。一边烤着,一边祈祷。现在烤的人,比我小的时候少多了。”
百顺:“老爷爷,烤了百病真就不生病了吗?”
李平山:“究竟管用不管用谁也不知道,但是,都有一个心愿,烤了后能管用。孩子们,快捡柴禾生火。”
孩子们在各处捡来干树枝,柴草,堆在一起,好大好大一堆。还是刚才说话的李平山老爷爷,用火柴点燃柴堆。立时熊熊大火燃起,烤得孩子们脸上炽热发烫。
风没有方向地乱刮,一会向东,一会向西,刮得火苗四处乱窜。孩子们躲着火苗,高兴地打着、闹着、蹦着、跳着。
过一会,火渐渐地不太旺了,人们开始烤了。一边烤着,一边祈祷着,那些不知从什么年代传下来的语言,在不规则的声音里交织着,就好像僧人念经一般。
孩子甲:“烤烤脸,一辈子不长癣!”
孩子乙:“烤烤腚,一辈子不生病!”
孩子丙:“烤烤手,一辈子越过越有!”
孩子丁:“烤烤脚,一辈子越过越好!”
志鹏站在火堆一边,只是笑,并没有祈祷,只因心理不顺,刚才来时,妈妈不叫来。回去晚了,妈妈一定会生气。
百顺:“志鹏,你也祈祷两句,人家别人都祈祷了。”
志鹏:“妈妈早晨不叫我来,说是有病就吃药,祈祷没用。”
百顺:“管他有用没用,咱们就当是玩玩,我妈妈也是那么说的。来!到前面来,一边烤着祈祷两句,反正咱们的妈妈没在这里,咱们祈祷完了就回家。”
百顺把志鹏拉到火堆旁,两人学着别人的样子,撅着屁股烤烤,开始祈祷。
百顺:“烤烤腚,一辈子不生病!烤烤脚,一辈子越过越好!”
志鹏也学着别人的样子,面向火堆烤手,撅着屁股烤腚,一边烤着,一边祈祷:“烤烤手,越过越有!”“烤烤腚,一辈子不生病!”
孩子们尽情地祈祷,尽情地打闹,这里成了俱乐部,这里成了乐的海洋。
杂草燃尽了,树枝不冒烟了,刚才的一大堆柴禾,现在变成了炭火。有的孩子从兜里拿出豆包、年糕,在火上烤。
有一个孩子,一边烤着豆包,一边说:“听大人们说,只有吃了在这里烤的豆包、年糕,祈祷的言语才灵。”
志鹏木然了,站在火堆旁一动不动,自己来时没有拿豆包。
志鹏正在发愣,百顺和妮子过来。
妮子说:“志鹏,走!咱们回家拿。”
铁柱:“志鹏,百顺,你们别回家,我这里有你们俩的那份,在家出来时,妈妈把我叫回去,给我拿了三个豆包,咱们一人一个烤着吃。”
志鹏、百顺、妮子、这几个孩子好像没听见,一溜烟似的向自己的家里跑去。
志鹏家大门外日外
志鹏到了自家的大门外,站住了,站了足有十来分钟,几滴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时,觉得有人拉自己一把。回头看看,原来是百顺。百顺的脸上也有泪痕,一定也是掉泪了。
百顺:“志鹏,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拉你去烤百病。婶子不叫你去,我在家走时,妈妈也说不去烤百病。我还不知咋回事,刚才我到家才想起来,我们家没有豆包了。志鹏,你们家准也没有了。妮子没过来,一准也是没有。
志鹏:“咱们去别的地方玩一会,要是现在进屋,妈妈会批评我。”
百顺:“这事都怨我,不来你家就没有这事了。我刚才回家,妈妈沉着脸子说,去烤百病的孩子,凡是大人陪着孩子去的,都拿着豆包年糕,大人没去,孩子自己去的,都没拿豆包,是这回事吧?我想了想,还真是。”
志鹏:“百顺哥,咱们去别处玩一会。”
百顺:“没有豆包咱就不去了,在这里站一会,等妮子来,咱们一起进屋听你家爷爷讲故事。”
志鹏家日内
齐桂英:“爸爸,志鹏的爸爸今天没在家,志鹏没回来,准是去烤百病了,咱家没有豆包年糕,孩子见别人烤豆包吃,一定不高兴,您出去看看,把志鹏叫回来。”
田成旺:“你不说我也想出去看看。”
爷爷开门向院外走。
志鹏家院外日外
爷爷来到院外,见两个孩子在院外靠墙站着抹眼泪,咳了一声。
田成旺:“挺冷的,不进屋在这里站着,想啥呢?烤百病的人都散了吗?”
志鹏:“爷爷,那里的人还没散,我把百顺喊回来,是想听您讲故事。”
爷爷:“志鹏,你就别骗你爷爷了,听故事咋不进屋,还抹眼泪?你们想啥,爷爷知道,那里有烤豆包和烤年糕的吧?你妈不叫你去,你偷着去。”
百顺:“爷爷,您就别说了,都怨我,听婶子的,不去就对了。”
爷爷,“两个兔崽子,别在这里抹眼泪了,进屋,听爷爷给你们讲故事。”
两个孩子不高兴地跟着爷爷向屋里走去。
志鹏家屋里日内
齐桂英:“志鹏,不叫你去,你就是不听,要不是百顺在这,非打你一顿不可。”
志鹏听了妈妈的话,本来已经平静的心情,眼泪又止不住,竟然哭出声来。
百顺:“婶子,别说了,都是我不对,要打就打我吧!”
齐桂英:“百顺,不是婶子今天有气,你来之前,我们都说好了,今年烤百病我们家谁也不去,都是你来招惹的。”
百顺:“婶子,其实,我的妈妈也不许我去,我来你们家也是偷偷地出来的。婶子,您就别生气了,要打就打我两下。我比志鹏大一岁,打两下不疼。”
百顺做假象,把屁股厥过去,叫志鹏的妈妈打。
志鹏又哭。
妈妈:“志鹏,都念二年级了,还哭,先前不叫你去,还觉得妈妈不对,正月十六烤百病,哪年都烤。念完祈祷语,烤豆包吃,烤年糕吃,这些事谁家的大人孩子都知道。咱家没蒸年糕,只蒸了三锅豆包,来了两回客人,早就没有了,因此不叫你去。”
志鹏:“妈妈,别说了,我啥都懂了。”
百顺:“婶子,志鹏我俩知道错了,您就别生气了。”
妮子从外边进来。
爷爷:“孩子们,看见别人家有豆包年糕吃,妮子、顺子、咱们几家没有,别觉得爸爸妈妈没好好过日子,其实,生产队分的粮食都一样,粮食充足一点的人家,是自留地多一点。不过,困难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以后国家富强了,家家都不缺粮食,想吃啥就吃啥。但是,到了那时,不要忘了现在。”
百顺:“爷爷,我们记住了。”
田成旺:“孩子们,爷爷今天要告诉你们几个,无论何时,不管是吃的饭和穿的衣服,如果赶不上别人家,不要声张,也不要哭鼻子,胳膊有伤在袖子里装着,不让外人知道,就当没那回事。”
妮子:“大爷爷,无缘无故地把胳膊弄点伤干啥?”
妮子的这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就连生气的志鹏妈妈在堂屋都乐了。
爷爷:“妮子,爷爷那是打个比方,用简单的话说,就是有不顺心的事,要在心里装着,不表现出来。”
百顺:“爷爷,我想问一个事。”
田成旺:“孩子,有事你就问。”
百顺:“先前,志鹏我俩在这里走后,去了铁柱家,想找铁柱玩一会就回来。结果被铁柱拉着去了烤百病的地方。一边走着,志鹏问铁柱咋不穿新衣服?铁柱说没买。穿的是哥哥的旧衣服,我就奇怪了,铁柱总是这样,全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可他又不和爸爸妈妈闹情绪,这到底是咋回事?”
田成旺:“孩子们,这是张铁柱家的秘密,也是铁柱家的家风。不但如此,铁柱家从祖上就是这个习惯,他家的祖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时,百顺的妈妈张慧敏进屋来。
张慧敏:“百顺,这都晌午了,咋不回家吃饭?”
百顺:“不回家,在这里听爷爷讲故事。”
张慧敏:“快回家,下午再来。”
百顺:“爷爷,下午我再约几个小朋友过来,听您讲铁柱家的故事。”
田成旺:“好吧!”
第二节 铁柱家的家风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铁柱家的家风,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家风,这样的家风,值得提倡。)
演员:(志鹏的爷爷)田成旺
(铁柱的曾祖父)张明礼
(车把式)李振东
买张明礼羊的人
放羊人、赌钱人
百顺、志鹏和很多孩子
志鹏家日内
田成旺吃完饭用烟袋抽烟,百顺领四五个孩子来。
百顺:“爷爷,这几个小朋友听说您要讲故事,都想听听。”
爷爷清了清嗓子:“百顺,咱们两家离得不远,我也拿你当是我的亲孙子。上午志鹏你俩,都说铁柱不买新衣服,是呀!这就是张家的家风,爷爷今天就讲一讲铁柱家的故事。”
志鹏给爷爷拿来热水。
田成旺喝了一口水,看了看几个孩子。咳了两声,
田成旺:“说起来这话长了,从打爷爷记事以来,他们家就这样。有钱没钱外人不知道。这就是他们家祖传的生活习惯。别人家有了钱,大吃二喝,不该买的也花钱买,可这家人却不是。无论何时,你都看不出他们家有钱和没钱的情况来。首先是穿的,从大人到孩子,如果买了新衣服,非得洗几水,洗旧了再穿。吃饭更是有讲究,天还没亮,别人家刚起床,他们家已吃完了饭。晚上,别人家要睡下的时候,他们家刚生火。外人想知道他家吃的啥饭,都是办不到的。虽然平时省吃俭用,可来了客人却又不吝啬,尽量不让客人看到自己家过日子的底细。”
百顺:“您说的这些,我们平常都知道,已经不太奇怪了。爷爷,说有意思的。”
田成旺:“那就说一说你们不知道的。说起他家的事,真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还是解放前,有一年冬天,铁柱的曾祖父张明礼,去集市卖自家养的羊。张明礼走时身穿露了棉花的棉裤,棉袄没有扣子。只用一条用旧青布做的腰带一扎,头上戴一顶破了顶的毡帽。虽然只有四十七八,却酷似七十多的人。卖完了羊,买羊的屠宰户老板,把张明礼送出老远。”
闪回日外
买张明礼羊的人:“张哥,现在不太平,路上可要小心。”
张明礼:“只要老板不往外说,没人知道我来卖羊,更没人知道我身上有钱。”
买羊人:“张哥,做人办事要凭良心,你已经七八年来我这里卖羊,我可从来没走过嘴。”
张明礼:“老板,这事我知道,要不,卖羊咋就不去别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