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柳永——秦楼楚馆里的白衣卿相(散文)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宋朝那个倡文偃武的时代,成就了无数个文人,柳永便是其中之一,柳永的那支笔,将无数种情感倾泻出来,一旦研墨,便一发不可收拾。“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且去浅斟低唱,花前月下填词”,柳永因一曲《鹤冲天》,彻底与他的仕途分道扬镳,成了那个烟花柳巷里“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
柳永的遭遇并没有影响他的才情,反而使他成为当时扬名天下的柳耆卿。宋朝会写词的人数不胜数。但像柳永这样把填词作为一种职业和乐趣,一填就是一生的,就很少了。在所有人中,柳永总是那个最细腻,最让人动容的一个。“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怎样的盛况,恐怕与当年左思一篇《三都赋》相较量了吧。但左思曾经风光无限,柳永却永远都是孤独的陌上少年。“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推开烟花柳巷的窗棂,抬眼便是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灯火辉煌,而柳永,那个看似潇洒,不顾一切的柳三变,却是夜夜对着庙堂,愁绪万千。
“绮窗外,秋声败叶狂飘。心摇。奈寒漏永,孤帏悄,泪烛空烧。”柳永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无妻无子,无亲人无兄弟,仿佛在哪里,他都是孤独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词来描写秦楼楚馆里的悲欢离合,用自己的才情粉饰俗世的不堪与逼仄。他名满天下却不能入仕,在歌妓眼中他是才子少年郎,是知己,然而无可厚非,在短暂的欢愉之后,伴随他的是永远无穷无尽的孤独,他将自己扮成了放荡不羁的浪子,用一支笔在自己的世界里创作,不问艰辛,不知疲倦。也许正是他的孤独成就了他。因为孤独,才疏狂放荡,不拘小节。一个内心真正绝望的人,才可以重生,才可以触景生情。"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这是何等的孤寂和寂寥。一生羁旅,四海为家却无处可栖。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尘缘苦短,人间路长,柳永还来不及思量,就在那一条路上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我想他一定曾登高远望,却发现世事沧桑,于是他成了自己的信徒,自己的朝圣者。他深知聚散难以料想,离愁难遣,却只是"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样一声感叹。后来他真的选择了把酒当歌,文采飞扬,在江南的秦楼楚馆里,写尽了悲欢离合,写尽了他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诉求。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总是想象他白衣飘飘立于江边,无人陪伴却自言自语,那应该才是最真实的柳永,于繁华闹市中放浪形骸,在万籁俱寂下面对自己。只有灵魂深处的自己,日日夜夜在滚烫的纠结里攀爬,可最后,还是在现实与理想不分伯仲之间沉沉地睡了下去。那颗孤独飘零的心在梦的影子里沉沦,只有把所有的情感写成词,给那些同样心有羁绊的歌姬吟唱,他在一壶酒中看见了那个孤独的自己,于是用肉体的放荡来麻醉了那个清醒的灵魂。
柳永的爱让天下万方奏乐,无论是江南还是冷月边关。他看过炊烟妩媚的颜色,看着自然给四季染上不同的光泽,却从未看破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撑伞游至江南,烟雨不散,佘一盏茶立于门前,长词一笔三字落款。他写遍桌前红纸,写尽了流年,却写不出内心深处的自己,何以孤独,何以无奈,又何以无法无天,疏狂放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