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父母北京之行(散文)
去北京是父母这一生的愿望。
自从弟弟在北京工作,总想趁两位老人健康带他们逛逛北京城,也实现两老的心愿。可是父母总是放不下他们在乡下经营一辈子的田园,更多的担心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始终未成行。
也许是精诚所至,今年总算被我们说服了。怕父母反悔,弟弟赶快安排好了行程,匆匆买了飞机票。回家是买的高铁票,为的是让父母享受一下现代高级交通工具,也更多地欣赏一路的美景。
我负责接送两位老人,坐地铁,飞机都是父母的第一次,八十岁连远门都没出过,更别说乘地铁、坐飞机,他们恐怕连方向都找不着。当我带着两老进地铁站时,这一切顾虑被打消了,两位老人毕竟读过书识字,根本就不用我多费心,只要边说边引导就行。一路顺利达到机场,办好一切手续只待登机,弟弟还特地买了老年地面服务,登机由服务员用轮椅接进登机口送上飞机。虽说只需两小时到北京,但我还是一直挂记着,毕竟年龄大了怕有不适,快到点了马上跟弟弟通了电话,问接着父母没有,他们身体状况怎样?在电话里听见父母的声音我才放下心来。
北京之行第一站——天安门
舟车劳顿的父母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弟弟按照出行计划第一站带着他们去天安门,这天正好是毛泽东纪念堂开放日。早早来到天安门广场打算看升旗仪式,但还是错过了,这是父母此次北京之行的第一遗憾。瞻仰毛泽东遗体千万不能错过,从弟弟发来的照片里,看如长龙一样的队伍,父母的眼眶充满期待与激动。
“快了,近了!”父亲在电话那头说。母亲在边上也说着“我们前面一条长龙,后面还排着望不见尾的队伍呢。”“那当然人多,里面躺着的可是我们的亲人,是该好好看看他老人家,我们翻身解放,再不会过饥寒交迫的日子了,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全得过他老人家呢!”父亲接过话茬。队伍还在一步一步向前移动。
约摸一个小时后,弟弟又发了两张照片。一张是父母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合影。不知道是光线的原因还是刚刚从纪念堂出来,父母的表情都很严肃,没我想象中的那般喜悦。纪念碑庄严耸立,父亲也挺挺略驼的背,昂头尽力站直,母亲的拐杖撑起满头银丝的头颅,浑浊的眼里融满暖流。他们用最简单,最庄严肃穆的方式表达对英雄们的敬仰。另一张照片的背景是天安门城楼,父母黝黑的脸上沾满金灿灿的夕阳,瘦弱的身影虽然渺小,但他们心里充满阳光,脸上的笑容一直很灿然,这是我看见父母亲笑得最自然的一张照片。
北京之行第二站——观故宫与大观园
故宫,每个去北京的人都想走近好好看看,欣阅厚重的文化和历史的兴衰。读过私塾的父母更期待他们只在先生的课堂上听过的故宫,这次能亲眼目睹帝王理政的朝堂,心情除了欣喜更多的是饱览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在游览故宫的时候弟弟没发过照片,我猜想父母肯定是不想拍照,自己一介草民,故宫是多么神圣的地方,每一处都透着贵气,与故宫留影总觉得不妥。只须来过,把这份诚心藏之于心就足矣。后来与弟弟通话证实了我的猜想,我善良的双亲啊,虽然你们的华发被沧桑染成斑白,但那颗心依然纯净质朴。
从故宫出来,弟弟又带着父母来到大观园。生长在偏远山村的父母走进大观园,有如刘姥姥进观园时的惊奇,亦有看到繁华的欢喜。大观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比江南大户人家的庭院要大气、美丽很多。“我和你妈今天看了大观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啊!那里可真大啊,当时这里该是多么的热闹繁华呀!”父亲说。母亲说,“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大气最贵气的大院了”。我欣喜的听着父亲在电话里开心地讲述今天游玩的喜悦,确定他们今天玩得很高兴我在电话里应和着。勤劳一生连一座大城市也没去过的父母,今天见过这么大的观园,确实给父母带来很奢华很惊喜的感受。从我记事起,父母住的就是土砖瓦房,被烟熏得黑乎乎的房梁到处悬挂的是蛛丝扬尘,沾到哪儿就给你留一记黑色的印记。乡下富户人家的大院也有,父母也只是远看而没有亲近过,更别说像今天这样在大观园里闲步观赏了,这是父母此生进得最阔气的院落,相信他们一定很享受这种感觉。
北京之行第三站——游圆明园与颐和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距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不远。有的人渴望身临其境观摩这硕大的园林,有的人却不愿去目睹那里的残墙瓦砾。父亲知书达理懂得国荣家耻,他痛恨横行肆虐,惨无人道的霸占,来到这里他更想把这些疼痛烙印在身体的每一根骨骼里,时刻教育我们,家荣永不忘国耻。
有时说心情如天空一样会变化,今天的天气也如人的心情一样灰暗,天空阴云攒动,不时飘下几许雨丝。父母刚进入圆明园,看着博大的古迹,心情却怎么也宽敞不起来,父亲离母亲不远的地方站了好一阵,远远看着也不说话,弟弟照了一张照片,父亲直摆手。“不照,不照。”这时天空雨丝越来越密,雨丝慢慢变成雨点敲击着大地、草木,卷起一粒粒尘埃又落下。雨大了,弟弟带父母离开了圆明园。
五月的天气今天下雨明天就晴了。第二天弟弟说还是去看圆明园和颐和园?父亲没爽快的答应,“去颐和园吧,圆明园就不去了。”母亲说,父亲不应声估计是应许去颐和园。吃完早餐乘地铁出发,拥挤的地铁上肩擦肩手挨手,乘车的人员见缝就把脚插进去。父母随着人流卷进车厢,突然两只手扶住父母亲,然后起身把两位老人放在坐得热乎乎的座位上。弟弟连声说谢谢!这是后来父母电话里说的,“北京人真好,那么拥挤的车厢里还有人给我们让座!”“大城市人的素质高,哪像我们那小地方,老人坐要坐车都不停的。”父母的声音有些大,像是怕我听不见一样。
临近中午才进入颐和园大门,这时段游人稀少许多,父亲、母亲悠闲的走在颐和园长廊,观赏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山水花鸟彩绘图,细数273廊间548根柱。歇足体力便登颐和园著名的八角亭,父亲的体力脚力可以支撑上得去,母亲可能要歇息几次才能登上八角亭。端坐亭中俯瞰昆明湖,初夏风微拂,翠山绿水入人眼,好不清爽醉人,父亲渐渐眯上眼睛,此画已入他的梦乡。父母小憩一会便下了八角亭,来到昆明湖十七孔桥,远看桥身如一条彩虹落在湖面,桥上石栏上的石狮形态各异,精致美观。母亲扶着石栏边走边摸着石狮,像亲抚我们一样。父亲在一尊铜牛前停下脚步,铜牛回眸的神态父亲如此熟悉,走近它倍感亲切,手从它的头抚到尾,“你辛劳一生也值了!”父亲自语了一句。
夕阳落在昆明湖上,余晖洒在十七孔桥,洒在铜牛上,湖光倒影金光闪闪,父母手扶铜牛,以桥为景,依湖而立截取了一幅画。这也是他们这一生的写照。
北京之行——陪孙女
由于住得远,弟弟一家只在每年过年才回家小聚,父母与孙女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次来北京也是温煮一下祖孙情。今天正好是双休,弟弟,弟媳早起去买了一天的菜顺便买回早点。老年人的瞌睡少父母也早早起了床,不知道咋能帮他们做什么,索性啥也别管就站在阳台上呼吸北京的空气。侄女虽说不上学,但还要去上兴趣班,吃完早餐就匆匆出门了!父母望着侄女背起书包关门离开摇了一下头,马上把目光移向窗外小区的出口,想多看两眼他的亲孙女。
“兴趣班时间不长呗,两个小时就回了,您老这几天也累,就好好休息,一会回来我们一家人在家玩,哪儿也不去。”弟弟肯定知道爷爷奶奶想孙女,于是笑着说。两个小时,父母用脚步在阳台上数着时间,到点了,听见开门声,脚步从阳台迈向客厅快步移到门口,“宝贝回了,快快,那儿有吃的。”父亲接过书包指指茶几上的果盘。母亲赶快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酸奶递过来,“渴了吧?喝这个。”侄女高兴地边脱鞋边说着谢谢!祖孙三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有问有答有笑声,可想,此刻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一会儿弟弟、弟媳弄了一桌菜,他们把这亲情烹饪得更浓更香。
饭后一家人坐着,说着,笑着,温馨,融洽。突然弟媳接了个电话说是单位要她去开一个会议,弟媳急急出了门。下午3点半,侄女又要去练一个小时的琴,父女俩也离开了家,刚刚开心的父母一下子又被冷落,顿时心无着落。母亲给我打电话告诉刚刚发生的一切,从语调起伏看到了父母的落差,挂电话前母亲说了一句,“哎,住城市里的人比农村人忙多了!”
北京之行第五站——参观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郊昌平区,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去十三陵从家里出发需要几个小时车程,还要换乘地铁,所以一吃完早餐弟弟就带父母出发了。
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是怎样的壮观?我们只是在历史书上略知一二,今天可以亲眼所见,懂一些历史的父亲神情像若有所思,他肯定在搜寻脑袋中的片片记忆。墓群里空气阴凉,各种壁灯灯光辉煌,墓群成了一座豪华的地宫。父母毕恭毕敬地走过每一座棺邸,父亲若是记起哪位皇帝的名字或是有关的碎片历史就顺溜溜的讲给母亲听,母亲有应答父亲就很高兴,如老师讲课有学生回应一样父亲有些成就感。母亲识字不多看解说词也费劲,正好有讲解的倒很乐意听,两老一生就在这种默契中相濡以沫。母亲常常叨念:老头子,如若你走在我前面那就是你的福气,如果我先走了,那就请你原谅不能陪你到最后。父亲忽感有些凉意,便把搭在胳膊上的夹衣披在母亲肩上。别看平时父亲粗略、大喉咙,其实父亲很慈爱,心地又善良。
参观完十三陵,出来已是午后,弟弟找了小酒馆简单填饱肚子。旅游景区的酒馆最简单的菜也是有些小贵的,父母一看花那么多钱吃的平时家里的菜后悔死了,拼命说弟弟不该,买几个馒头一瓶水就解决了,这样可以节省好几倍的钱。父亲说北方馒头个大好吃,两个一元钱就能把人吃撑,母亲的牙口不好,也说吃馒头合适。早知道这贵就不该吃的。父母一路唠叨着回家。
北京之行第七天——爬长城
有句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去北京游玩不选择长城好像觉得没面子,每次别人说起长城,我都不敢说去过北京,因为我没登过长城,畏惧它的陡峭,畏惧它的高度。这次弟弟要带父母去长城,我没阻拦,我不想父亲不是好汉,不想母亲如我一样不敢说去了北京。
长城脚下,弟弟为父母买了登山杖,为减负把背包里的东西尽量减少。出发了,弟弟发来视频,父母迎着阳光一步步往上。看着父母倾斜的身体,润湿的眼里浮现他们昔日箭步如燕穿行在山间、田野的身影是那么矫健,父亲肩上的庄稼沙沙作响,稳健的脚步游移在乡间四季的小路上,为我们屯粮积食。母亲手中的针线灵气又温暖,一双不大的手掌托着我们姐弟的生命,从没让我们受过半点委屈,手里的烟火全是母爱的味道。如今他们身单体薄,脚步蹒跚,父母真的老了,那在草木间夺食的时光成为过往,成为我心间温润生命的源泉。登长城即使力不从心,但他们决不会放弃,在我的记事本里父母就没有放弃这一词,那些年吃糠咽菜,饥不果腹的日子,即使身心疲倦,也是笑容满面回家。滴滴,微信又收到弟弟发来的照片,“不到长城非好汉”父母站在碑石两侧,手扶石碑,面带微笑,目光炯锐,此刻,我能猜出父母想说什么却未从说出,因为他们用行动证实了。
对于北京,父母应该不会有遗憾了。半月时间一晃而过,弟弟把父母乘坐的高铁时间车次发給了我,我安排好时间提前去了汉口火车站,担心父母旅途劳累早接车早些回家休息。没想到的是父母下车,精神竟然超好,还不停地跟我说北京哪儿有好玩的,好吃的,还翻动他们的旅行包,拿出景区的各种纪念品。母亲从包里提出一袋馒头,笑着递给我,这么大一个,这才是最实惠的!我抱着母亲笑了。
接父母回来的路上,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惟愿父母健康,我们可以多陪陪他们,虽然做不到像父亲当年那样把我背在肩上看电影一样去背他,也做不到像母亲牵我一样牵她去逛大街市,至少应该做到多挤时间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带他们出来走走。这也许是父母最开心、最快乐的愿望,但也是我们最简单,最廉价的孝心!
感谢欢儿社长的关注,拙作不谈秀,此处不留文自有留文处。感谢江山精品组老师们的抬爱!祝福你们!
------------------------------------------------------------------------------------
江山很大,社团也很多,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