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勇气更新(杂文随笔)
因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教导处安排我去四年级代一节课。
走进教室,我问学生们班主任有没有留作业。上来一名同学,可能是班长,告诉我她想把作业写到黑板上。我同意了。然后准备看我自己的书《自卑与超越》。
但逐渐涌起的喧闹声让我没能坐下身子。仔细一听,原来绝大多数同学想上课,不想写作业。我问为什么不先写作业,学生七嘴八舌告诉我可以不写作业。因为班主任的安排是:课堂上没有老师的话就写作业,有老师可以上老师安排的课。
我说:还是写作业吧。好多学生用力晃着身子摇头:“要上课,上课!”甚至有的同学带着哭腔向我乞求,就差没上来摇着我的胳膊撒娇了。我被逗乐了,还有这样逼着老师上课的?
看着同学们那期待的眼神,我只能妥协。可四年级不是我任课的年级,究竟上什么课?学生说上美术课,我说我不会美术。可能因为班里有去年我教过的学生,他们对我有一些了解,就让我教书法或围棋。可这两样又都来不及准备教具学具。
我想起2014年到北京参加“教师勇气更新全国公益活动”时,孙彩文老师和杨小洪教授合作的分组叙事采取的形式。我决定做一个随机实验。
我提出一个问题:“你到学校上学,你想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什么?用一个或两个词语概况一下”。
学生们先是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提示他们无需有什么顾忌,随便说。然后有几个学生举手,说出了“舞蹈、电吉他、艺术特长”等几个词语,我顺便写在了黑板上。但是,随后学生们说出的词语,我就没写。因为他们说的还是“轮滑”“美术”甚至“游泳”这样的具体项目。
我启发他们把思维放开阔些,大家好一阵也没明白应该开阔到那种程度。很明显,某些东西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后来还是王世博牵头,说出了“安全”“健康成长”“高雅”等词语,我一个个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又说出“好身体”、“名气”、“文明”、“思想”、“道德”、“勇气”、“智慧”、“信任”、“坚强”、“友善”、“被认可”、“生存能力”、“人生道理”等等。我也一一写在黑板上。
我请同学们从黑板上写的词语中,选择2-3个自己感兴趣的。这下举手的比较多了。但当我问:“你为什么选择这几个词语”时,举手的刷的一下放下多一半。
张悦扬同学站起来选了:“勇气,被认可”。
我进一步问询:“你为什么选择这两个词语”?
张悦扬:“我胆子小,平时在大家面前说话都害怕,体育老师让我到前边领操,我非常紧张,我也不敢主动出头露面做一些事情”。
我说:“也就是说,不管是在众人面前说话还是做事,你都会提前有一种恐惧感,对吧?”
张悦扬:“对,还没说还没做呢,心里先感到害怕,发颤”。
我说:“那请你说说,你有哪些事情本来想做却因为害怕而没有做?还有哪些事情虽然害怕但还是做了?”
张悦扬:“很多时候上课老师提问问题,我本来知道答案,但我不敢站起来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就干脆不举手。但是,体育老师让我到前边领操,我不敢跟体育老师说我不想去,就硬着头皮去了。”
我说:“也就是说,虽然课间操到前边领操了,但是因为害怕说不去体育老师批评你,你才不得不去的?”
张悦扬:“是”。
我说:“我看你领操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你还害怕吗?”
张悦扬:“现在好多了。虽然还是有点怕,但比刚开始好很多了。”
我说:“这就是你鼓起勇气战胜恐惧的一个过程,也说明只要硬着头皮去做,那种害怕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轻,越来越淡。而且,当你对领操的恐惧变淡,这也会对你其他方面的事情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你回想一下,跟以前相比,是不是有些方面你的害怕也变轻了很多?”
张悦扬:“有时候老师提问问题,当答案比较简单的时候,我也敢主动举手回答了。”
我说:“回答完以后呢?比如老师夸你了,或者你觉得自己回答得比较顺利的时候,你的心里有没有跟以前不一样的感受?”
张悦扬:“有。以前越害怕回答问题越紧张越说不清楚,心里总担心老师和同学们怎样看我。即使回答完要坐下的时候,依然紧张害怕,连大脑都紧张,好一会儿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现在好很多了。回答得比较好的时候,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也不会太想别人怎么看我。而且我的注意力还会很快集中到听老师讲课上。”
我说:“谢谢你说了这么多你的感受!其实,你一直走在战胜恐惧的路上,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你的勇气也在一点点积累。以前,或许你硬着头皮也很少去做的事情,现在你能比较痛快地去做了。而且,你可能没意识到,你正在被老师、被同学们认可。比如,你上课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了,能很痛快地在领操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做操了。你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在羡慕你,因为只有做操做得好的同学,体育老师才会让他到前边去领操。能被老师看中,这可是连百分之一的概率都不到啊!还有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全校“诗词大会”上,你们班的诗朗诵获得了全校第一,而你,是全班唯一一个举着国旗跑遍全台做表演的。那时我就感到很震惊,因为这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勇气和表演天赋。选择你担任这个角色,是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对你的认可。而到了台上,你得到的是全校师生的认可。就在刚才,全班三十几位同学都没有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故事,而你敢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弱点,也就是“胆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你硬着头皮努力战胜恐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你的勇气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同学。大家说对不对?”
全班同学:对!
我说:“所以,请你以后继续努力!用你的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怎样战胜“胆小”和“恐惧”。好吗?”
张悦扬:“我一定努力!”
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和掌声中,张悦扬坐下了。她红红的脸颊上,有刚刚收获的开心和自信。
随后,王世博、舒美硕、张艺萱等同学也参与了进来。
但非常遗憾,我只对这四位同学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引领,下课铃就响了,我们只好匆匆结束。学生们意犹未尽,下课后追着我问什么时候再来给他们代课。
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尝试,张悦扬心目中对自己的认识只有“胆小”,她没有意识到与以前相比自己的“勇气”已经大大提高,也没有感受到她的很多行动已经“被认可”,所以才提出对“勇气”和“被认可”两个词语感兴趣。我只是通过问询帮她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自己。
感谢张悦扬、王世博、舒美硕、张艺萱等同学的配合。相信主动参与的几个同学,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按照分组叙事的基本要求,应该给每个人参与发言的机会,但遗憾的是我无法在一节课之中做到。要引领一个班的半数同学参与,怕是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次尝试也给了我一个启示:当有的学生提出“勇气”这个词,并且张悦扬第一时间选择这个词,以及后来全班同学都对这个词表现出兴趣,我就突然想到我们正在搞的“教师勇气更新全国公益活动”,以及正在全国教师中推广阅读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美国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译)。其实,需要“战胜恐惧”,不断“勇气更新”的绝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甚至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我们现在举行的读书叙事,完全可以提前到小学生中开始举行。我相信,这种“围坐”方式的口头叙事,效果会不错。而且学生的表现肯定比教师的表现要好。因为他们心中还没有大人(尤其是教师)心中那么多的恐惧,他们也会比教师更不怕说出心中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