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追寻时光的足迹
窗外,春雨不时在淅淅沥沥的下,敲打着玻璃,已经半个多月没见到太阳了,让人的心情郁闷、低落。为了释放心中的不快,只能在雨的间隙走上夜色中的大街,漫无目的的从街头走到街尾,再从街尾走回到街头,偶然驻足欣赏街头的夜色。
而今,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来到县城居住的我,领略了大美城步的夜色。每天晚上18时30分左右,儒林大街两边的临街建筑的灯光会准时点亮。从刚进入城步行政中心,一路来到南湖公园,一路的灯光闪烁,一路的夜色美景将城步装扮成一座不夜城。在十字街头的夜宵摊点,青年男女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品味烧烤美食,一边喝上城步青钱柳酒,畅谈人生,交流感情。
城步已今非昔比,三世六峰脚下的鸟巢巍然挺立,高速公路通到了县城,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白云湖湿地公园秀美的山水、清新的空气,城步钱柳酒,栗子豆腐、腊肉、油茶、米酒、猪血丸子、华强豆腐等土特产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也成为了城步旅游的名片。
如今,在城步的街头,就连卖菜的男女也对上了山歌,歌声里唱出“农村妇女进城来,绿色蔬菜显真情,价廉物美无公害,腰包鼓了谢党恩”。“今日农村日月新,座座新楼拔地起,致富道路通家中,灯火通明万家欢。”这一句句淳朴的歌词,唱出的是苗族儿女的款款深情,唱出的是感激党的惠民政策暖民心。
而今,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城步,苗乡梨、猕猴桃、青钱柳、南山牛奶等产业兴起,农村闲置土地得以流转,山坡、田边,溪边披上了绿装,给乡村经济振兴存放在绿色的银行。这就是新时代的城步。
透过时光的记忆,追寻时光的足迹,我七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生活,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记得那时候吃饭靠挣工分,添置新衣凭布票,购买粮食凭粮票。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青年女一个个走出家门,到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打工,于是出现了八十年代的万元户,那时候,谁家中有一万元存款,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
九十年代,随着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洋楼也年年增多。国家的富强,农村三通(通路、通水、通电)惠民政策的落实,让人民过上了舒适的生活。而今的城步农村,外地媳妇本地郎,农民进城住新房,小车开到家门口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迁,解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就业,圆了一个个致富梦。就连城步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的小山城,都举办了中国湖南南山六六山歌节、全国少数民团结进步县、山歌之乡等殊荣,如此大的变化,怎不让人感叹,这四十年,祖国大江南边,山村巨变,经济日益腾飞。没有祖国母亲无私的孕育,就没有蒸蒸日上的儿女。
作者简介:戴方财,笔名雨后晴空,湖南城步人,现为楚风杂志签约作家,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湖南网络作家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作品先后发表于南方日报,当代文学,楚风,唐山文学,诗歌中国,湖南红网,邵阳日报,邵阳新闻网,城步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