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夜宿沱江边(游记) ——骑游天下
夜宿沱江边
张大千纪念馆毗邻西林禅寺,所以我们顺便也到古西林禅寺游览了一下。西林寺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毁,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后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众30余人。寺庙主体建筑由观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组成。均系翼飞式顶,屋脊刻彩色人物兽龙图像。付属建筑现有禅房祖堂观堂精舍楼等。
我们正在参观,有一位比丘尼和我们说着什么?我们听不懂,以为我们哪里做的不对,正准备上前好好解释一下时,旁边又过来一位僧尼,向我们使眼色,大概意思是不要过来,我们就赶紧离开了,这位僧尼从旁边绕着走过来,给我们说:她脑子有点问题,不要接近他。哦,原来如此。
寺内有明代石坊一座,单门两柱,造型古朴。寺前有明代照壁一幅,正面为明代万历年间邑人刘象岩所书“紫霞境”三字,背面为明代大学士赵贞吉书偈语手迹,笔势苍劲有力。寺内古木参天,山下沱江如练。
唐代大诗人李白送友人范金卿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有名,故清光绪年间邑人又在西林寺前山建太白楼一座,留存至今。太白楼位于西林寺前鹭澜洞下游500米处,建于清道光年间,知县李旬为纪念李白与范崇凯同游此地时作别友诗而募资修建。“太白楼”三字为当时的成都知府黄云鹄所题。此处两洲交流,群峰竞秀,为内江“八景”之一。此楼远没有岳阳楼、黄鹤楼的名满天下与气势恢宏,但它一直都在西林寺那个角落默默伫立,历经一轮又一轮的草木荣枯、风雨四季。根据历史文献推断太白楼当时是双重檐,两层楼,带回廊,应该说还是颇有气势的。
范崇凯以赋著名,加之同为四川老乡,遂与诗仙李白结为挚友。李白见他为官清正廉明,赠诗称赞:“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游子睹佳政,因之听颂声。”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李白《送友人》一诗全文,高中语文课本曾收录此诗,但注释中并未提到送的友人是谁、写于何处。而在内江的传说里,该诗就是写于内江,友人则是范崇凯。
上寺里去的山路,都已经残缺不全,给人的总体感觉,的确是老、破、残、旧,不过旁边有一段台阶,有几十只小鸟雀在吃食,叽叽喳喳的倒还是有点生气。
离开古西林禅寺,我们先就近找地方吃了午饭,饭后沿着沱江向市区骑行,路过“梅家山公园”,我们绕进去转了一圈。高高耸立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十分显眼。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为纪念十万筑路民工的历史功绩,缅怀筑路英雄,当时的西南铁路局拨款,委托地处成渝线中心段的四川内江市修建“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次年又修建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这是迄今我国境内唯一一座纪念筑路民工的建筑。
二级碑座正面镌刻毛泽东同志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现在这里已经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地方了,我们看到有几十位老年人在一起学习广场舞,虽然基本功参差不齐,但是可以看出学习的都非常认真。
离开公园,我们继续向火车站方向骑行,在“大洲广场”看到江边有一大片开放式的绿地,沿江有许多人在散步,周围的环境也很好,两排长廊,各有百米,有许多当地的老百姓在休息,娱乐。再向里面走有一片凉亭“聚雅亭”位置很好,距离50米左右就是卫生间,这时天气也有点下雨了,到路边吃完晚饭,晚上就定在这里扎营听着沱江的浪花声入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