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童年老年,昨天今天(散文)
我的童年是和共和国的童年一起度过的。
新中国是建立在帝国列强和蒋介石政府炮火和劫掠后的废墟上,那真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呀!当时的白面叫洋面,柿子叫洋柿子,棉布叫洋布,铁叫洋铁,就连小小的火柴,钉子也叫洋火,洋钉!凡是我们身边和我们生活相关的东西几乎都带洋字。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上百年中华民族被侵略、被践踏、被蹂躏、被迫赔款、被迫割让领土的历史,不能不让让我们惊醒:国家软弱被欺负,国家落后被人打!多少贤达、志士、英雄、豪杰、为改变和振兴中华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建国初期,由于国家积贫积弱,物资极度匮乏。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华民族靠挺起的脊梁,不屈的灵魂,靠全国人民握紧的拳头硬是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
当然,那时我们的生活确实清贫。
我们小时候吃饭、吃东西从来不说好吃难吃,只要吃了没毒的东西我们都吃,像玉米轴哇,棉花壳桃哇、蒲草根呐……等等我们都吃过,棉花壳桃特苦,蒲草根吃了肠干,而柳树叶、槐树叶、杨树叶以及马神菜(马齿笕)、大叶菜、曲曲菜(苦菜)猪耳朵菜(车前子叶)剪子股、沙蓬……等野菜野草则是我们能填饱肚子的主要食物,而玉米轴精加工出来的淀粉之类就是我们渴盼的美食。我们从小没吃过点心,水果,没喝过牛奶、羊奶,甚至没吃过一块水果糖。一年到头,过年时能吃个玉米面饼子,就是希望,就是梦想。
至于衣服鞋袜,那都是大人穿了改孩子穿,大孩子穿了小孩子穿,破了补一补,缝一缝,继续穿,那时有个顺口溜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每年冬天我们都是一套空心的棉裤棉袄,既没秋衣秋裤,也没衬衣衬裤,冬天那穿堂风直达心里,冷的都哆嗦。晚上家里都是扫点树叶燎炕洞。炕热不了,屋里也照样冷,大人说的好,就是驱驱寒,可寒也去不了,我们喊冷,母亲没法了,就给我们压上一个大案板。
从我记事,我父亲就在商店里上班,母亲给副食店打零工:每天起早贪黑的刷纸、(白色纸刷成彩色纸,母亲总是去的最早回来最晚,干的最多,最好的那个人。)切咸菜。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切咸菜,尤其是那时的冬天,天特别冷,地都冻裂了,房檐挂满冰凌;没有暖气,没有炉子,咸菜水里冰凉冰凉的,母亲的手整天在里面泡着,经常又红又肿,裂着大口子,可她从没説过疼,也没和谁诉过苦。一次她回来的特晚,父亲还和她开玩笑:“呦,忘了给你送个灯去。”母亲也只一笑说:“我不就是想多挣点吗?”
在父母吃苦耐劳品格熏陶下,小小的我四五岁就开始做饭,干各种家务(大姐去打工,二姐上中学住校。)就连我的大伯母都夸我:“切的呢面,细着哩!”
上学后我们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干家务,特别是学习我们就从没让大人操心,督促过。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
家,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富裕美好。现在吃的有鸡、鸭、鱼、肉、蛋、大米、白面、各种时令水果、蔬菜想吃啥有啥。现在穿的冬有棉,夏有单,各种各样的衣服挑着穿、选着穿。家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天然气灶全都有了。更主要的是人人手里一手机!是不是强过了过去的黄帝?!
国,在全国人民共同拼搏下,更是日益繁荣强大,嫦娥、北斗纵观全球,航母、高铁、誉满天下,特别是覆盖全国城乡的互联网,工作、学习、购物,游览,交友方便快捷独步天下,独一无二,没有那个国家能比得了我们,我们的科技,我们国防,我们的生活,都已迈入强国之列。
中国再不是羔羊,而是巨人,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我为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家而自豪,我为生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