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食物让亲情长久(记叙文)
中国人对食物有特别的情怀,大到满汉全席,小到一碗泡面,每一道食物的背后都是厨师的的用心。
我家是中国式家庭的代表。吃饭前不需要做过多的祷告,只要听见外公的一句“开饭了!”五六双筷子就伸向不同的菜品。因为工作原因,常常是等我的父母回家后就开始吃饭。在外经历一天的劳累后父母都是一言不发,冷冷看着碗中的饭菜,艰难地咽下。用心烹饪的食材总能打破冷漠,“来,常常,今个早上在自家阳台现摘的折耳根,新鲜着呢。”外婆笑得眼睛都弯成月亮,微微站起来伸手给我和爸爸妈妈一人夹了一些折耳根。我没抬头看,一口把碗里的折耳根塞进了嘴里。借着余光看向我的父母,他们脸上的疲倦消散了不少,呼吸也放慢了,脸颊浮出两朵红晕。爸爸吃了一口猪肝,发出“啧啧啧”的赞叹声,满意地点点头说“这猪肝谁做的,太好吃了。”桌子另一端的外公听了乐得合不拢嘴,又夹了一筷子猪肝给爸爸,“好吃就多吃点专门为你做的。”妈妈夹了一筷子白菜给我。还补上一句“最近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还行。”我说“就是学校的伙食不太好。”“你小子就是家里吃惯了,吃不得大锅饭,天生的太子命!哈哈哈哈!”一桌人都被外婆的话给逗笑了。
食物在无数个夜晚将我们一家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些时候我家对吃饭的要求甚至有些苛刻。
在一个假期,我爸爸的一个朋友来做客,一起来的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为了让他不搞破坏我就一直在陪他看电视。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外婆一声“开饭了”我习惯性走向餐厅,小朋友拉住了我的一角“哥哥,电视还没结束呢。”“可是要吃饭了啊”我望向餐厅,饭菜的香味一个劲往我鼻子里钻,转念一想“如果我不陪着他,他肯定会哭闹。”没办法只能留下来陪他看电视。过了十分钟电视还没结束,却听见一串急促的脚步声,然后看见平时和蔼的外公手里举着筷子,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冲着我们叫“是不是不吃饭了?”说完转身就走。小朋友被吓傻了,我也是第一次见外公如此生气,只好乖乖听话。现在我才知道外公当时为什么这么生气。
对于中国人来讲食物可以代表绝大多数的情感,对于我家来讲,温暖的食物让我们可能已经遗忘的情亲更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