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风雨七十年”】老家.坟茔.娘(散文)
【编者按】语言凝炼,文脉清晰,情感真挚,详略得当,主题突出。作者利用休假的间隙,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近乡情更怯,得知母亲不在家:就推门进了院子,尺多长的豆角、泛了黄的老青瓜、羊角辣椒、半青红的小柿子、绿的小葱、头壳大的葫芦,还有散着穗的甜杆。我的娘哎,真的很难相信这是己近八十岁的老娘伺弄的院子,比以前还要利整,可能是把大多的精力都投入到这方小小的院落吧!在窗台下的瓦片里摸出了屋门的钥匙,开门进屋,一股老屋特有的潮黯气息袭来,赶紧开了窗户,放清晨的阳光进来,斜斜的光线里有细碎的灰屑翻滚着,翩跹着……那么的自由自在。而后,又去了坟地,祭拜了百年的父亲和早逝的胞兄,蓝天白云,暖日微风,此时此刻,思亲之情愈加炽烈。子本不孝,于亲何待?子本欲孝,亲不我待!在家的十几天里,老娘变了花样地做吃食,饺子、包子、花卷、糖三角、粘豆包、过水面、粽子。仿佛不知疲倦地展示着一个农家老妇人的厨艺。“我”知道,这是一种不舍,是那种难得的又可以为家人儿女操劳的痛并快乐着。走时,老娘粗躁的手抚过我的脸,“走吧!别惦记着,好好过。一个大男人学会涵养才是真的成人了!”略微识字的乡村八旬老妪,为了延续儿子的性命来回奔波;虽然老年丧子,备受凄凉,老母亲对生活却依然满怀深情。在孩子小时候作业本背面,老人家用开叉的笔尖留下了潦草而别样的字迹。:我知足了,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我最大的希望是能看到两个孙子长大成材。表达细腻,入木三分,乡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及精神期颐充盈在字里行间,令人唏嘘,令人感慨。佳作推荐发表,问好作者潘梦臣老师,祝福创作愉快,文丰笔健。【编辑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