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家乡的赞歌(散文)
我的家乡,是八百里秦川最普通的村庄,是祖祖辈辈苦苦挣扎和传递香火的圣地,是充满梦想和寄托希望的田园,是见证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苍髯老人……
一
不知何年何月,不知几代几辈,才有了我的家乡。
没有村史,没有家谱,无从考察,只是口口相传,只知年代久远。
太多太多的天灾人祸,时时降临在这片土地:干旱无雨,颗粒无收;阴雨连绵,水淹良田;瘟疫肆虐,尸横遍野;战火四起,百姓罹难。
多灾多难的先祖父辈,在挣扎中苦苦等待。等待风调雨顺,等待五谷丰登,等待老天保佑,等待香火旺盛,等待太平盛世,等待梦想成真。
然而,一天天的过去,一年年的过去,一代代的过去,依然在摸爬滚打中度日,依然是日出而起,日落而归,依然是“伐薪烧炭南山中,”“心忧炭贱愿天寒”,依然是“老翁逾墙走,老夫出门看”,依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依然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只是为了生存,却是如此艰难。
二
从不敢有非分之想,哪怕一丁点的自由属于自己。
比如,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穿上一件像样的新衣,饱吃一顿冒油的肥肉,常年能吃雪白的馒头。
比如,背上书包走进学堂,识文断字改换门庭,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平安度日无灾无病。
然而,这些,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专利,广大贫苦农民的梦想,只能是遥遥无期。
三
好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经过近40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广大的劳苦大众有了自己的土地,开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之中。
也许我们走得急了些,也许我们的每一步都都在探索之中。正如探索本身就不是一帆风顺。有风险,更有失败。
但,即使一百次的失败,一次成功,也是心血和汗水绽放出的最美的花朵。
听,春雷已经炸响,寒冰吱吱解冻。
看,春风吹拂枝头,大地已经复苏。
我可爱的家乡,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
四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让我的家乡常年四季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政策能如此广泛地调动父老乡亲的劳动积极性。
不管是年老的长者或年幼的儿童,还是年富力强的小伙或花枝招展的姑娘,都有一个梦想:用辛勤的劳动发家致富,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的劳动场面,虽出现在白居易的那个年代,但改革后的家乡,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今天的父老乡亲,是为自己而劳动,欢欢喜喜在劳动。
看,杨万里时代的“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的劳动场景,不就是今天家乡的真实写照?
没有谁去组织和督促,就像小溪流出山涧,就像种子钻出地面,天经地义,顺其自然。
因为,洒多少汗水,就能换回多少甘甜。
不是传说,结果就在眼前。
五
当丰收的田野香飘四溢、硕果累累的时候,生我养我的家乡,到处呈现出一片欢声笑语、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家家户户的粮仓堆得如一座座小山的时候,我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多么舒展和灿烂。
当一辆辆架子车、拖拉机载着满满的公粮进入公家粮库的时候,我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脸上的表情是多么心甘情愿。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一个真正符合国情的太平盛世,一个完全体现多劳多得分配方式的太平盛世。
不再为吃饭穿衣而发愁,不再为度日如年而发愁,不再为担惊受怕而发愁。
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才能,自由自主地支配时间,一心一意地发家致富。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争分夺秒,直奔小康。
我的家乡,在铿锵的足声里豪情满怀。
我的父老乡亲,所有的梦想都插上了翅膀。
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用他的诗,道出了父老乡亲的心声。
这是满含激动的泪水,也是满含感激的泪水。
因为土地,让我的家乡粮满仓、牲畜旺。因为土地,让我的家乡到处都是彩旗飞扬,歌声嘹亮,气象万千,捷报频传。因为土地,让我的父老乡亲走上了市场的道路,不再局限一种模式的耕耘。
于是,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走进田间,各种各样的苗圃花卉成为重点。
于是,“苹果基地”、“葡萄基地”、“猕猴桃基地”、“苗圃基地”如雨后春笋,在我的家乡应运而生。
我的父老乡亲在温饱问题解决的同时,开始向发家致富的目标迈进。
市场就在田间,梦想就在田间,希望就在田间,目标就在田间。
因此,我对所有的人说,我的家乡很美,包括家乡的一切。
因此,我对家乡的父老乡亲说,我爱这里的一切。
七
惊喜,往往来自于意想不到的无意之间。
免去农业税,不再交公粮。一条简简单单的消息,却如一声惊雷在中华大地的上空炸响。
种地交税,年年交粮,这是天经地义,这是理所当然,这是祖祖辈辈几千年来经久不变的铁律。没想到今天,在农业日益兴旺、农村欣欣向荣,农民日益富裕的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却被完全打碎,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也许他们梦想过各种税费少一点,公粮皇粮少一点。
也许他们梦想过只要农村的这种改革政策永远不变,就是他们的万福,就已经让他们扬了眉、吐了气,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和希望。
怎敢有如此难以相信的梦想。
然而,这并不足为奇,更大的喜事,就是我的父老乡亲也和城里人一样,六十岁以上就可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这样的好政策,三皇五帝时没有,夏商周秦时没有,八百年两汉时没有,大唐盛世时没有,康乾盛世时没有……唯有今天,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广大农民有了。
这样的党,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伟大。
这样的农民,是何等的幸运,又是何等的幸福。
八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牺牲了太多太多,付出太多太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终于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沿着这条发展道路,有着八亿人口的农民,才真正踏上了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沿着这样的道路前进,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惊喜都会扑面而来,什么样的梦想都能实现。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九
如今,我的家乡,已完完全全地改变了模样,就像枯木逢了春,铁树开了花。清新,温暖,时尚、艳丽。
一条条水泥硬面路通到了各家各户,通到了田间地头;
一块块田野苗圃成荫,果树成林,如覆盖的地毯,图案多样,五颜六色;
一座座红砖大瓦房排列两行,整体有序,干净整洁;
街道两边,是整体地绿化带,绿树葱茏,花草鲜嫩。青一色的瓷砖门楼,高大气派,新颖时尚。
摩托车、电瓶车、三轮车、小型拖拉机家家都有;
电视机、电脑、手机不算稀奇;
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锅、煤气灶、天然气一样不少;
文化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样样俱全;广场舞、健美操、歌唱比赛,夜夜不绝。
更惊喜的是,在国家扶贫春风的吹拂下,孤寡老人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的家庭,在政府的帮扶下,盖起了大瓦房,干起了力所能及的清洁工作,实现了真正扶贫路上不掉队的目标。
更可喜的是,村里成立了老年公寓,70岁以上的老人可在老年公寓凭票就餐,大大解决了儿女在外打工,老人生活无规律的困难。
更可喜的是,村里每年都要评比“五好家庭”、“孝敬好媳妇”活动,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家乡蔚然成风。
我的家乡,已经真正步入了现代化新农村的行列,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十
站在村庄中,我多想用手中的笔为它写诗,多想扯开嗓音为它歌唱,多想挥动一面彩旗为它呐喊。
站在村庄中,我多想擂响一面面令人振奋的铜鼓,多想唱起一首首崭新的歌谣和乐章,多想跳起一曲曲新奇醉人的舞蹈。
啊,这里的一切都在千变万化中成熟,这里的一点一滴都在阳光和风雨里茁壮成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传颂着时代的赞歌。
此时,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美丽而不知名的鸟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好象听到了他们的歌唱和细语。
我要用最现代的方式把你的一切包装得更加艳丽妖娆。
此时,我看到了父老乡亲,正在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干劲和信心,在广阔的田野上,用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实现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他们的生活与社会变迁所得到的那一页页美丽的画卷和誓言:大地已经披上了七彩和新装,山野已经全部染上绿色,所有的村庄在剪彩中一新,每个人的脸上绽放着笑容,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景象。
我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的父老乡亲,一定能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二0一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另原创首发精品奖励也作了调整:每位作者每季度原创首发精品达5篇就有奖励,奖励50V币,50名望积分。每增加一篇增加10VB奖励,名望积分也随之增加,上不封顶。
这是江山文学网新决定,请老师按要求投稿!
另:请在投稿题目后备注原创首发,如:【丹枫】xxx (小说原创首发)。非首发作品一律不精品!感谢老师配合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