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大阅读”研究进入叙事状态(散文)
新的学期开始了,“大阅读”研究进入叙事状态。
“大阅读”是中语委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们暑期整理了100本书的导读案例,录制了音频课程。开学后,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教师引领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实现全民阅读。
我们重要的经验是,叙事探究的过程要围绕三个事件:现场、经验文本、研究文本。
“现场”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指“阅读”事件或行动发生的地点。“大阅读”不受现场影响,学校、家庭、图书馆,餐桌、旅途,甚至上学路上,或休息场所,都可以开辟阅读“书”吧。书,要成为生活的必须。
“经验文本”是重要的原始资料。以“故事”积累为主,教师的、学生的、家长的分类整理,可以是日志、习作或征文,也可以是现场录音、录像。有一项重要的资料是各校最为重视并独具特色的,那就是“叙事分享”资料,一般的以“滚动简报”的形式呈现。
“研究文本”,也就是开题、结题报告,它与前两者相结合,融会贯通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是对“大阅读”研究实效和社会价值进行评判的重要依据。
现场、经验文本、研究文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叙事探究的主要焦点。其一,我们教师、学生或家长从观察者到积极的参与者,对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经验的解释或重组联结起来,才构建一个研究文本。其二,我们倡导自传研究。自传研究和现场回应是一个人读书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三,实现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转变的重要文献资料需要参与者共同完成,要超越现场文本而接近理论,阐释经验。
“大阅读”叙事探究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现场活动。
在现场中,教师与学生或家长都是参与者,是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大家彼此在聆听中共情,亲密而友好。而传统的方法教师作为研究者要客观,要与参与者(学生或家长)保持距离,以保证研究结果没有偏见。而叙事探究不是隔岸观火,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体验,通过建立亲近关系来理解、记录和思考现场。
叙事探究还需要“第二现场”。“第二现场”必须超越即时性,要方便观察,能够“遇到”经验。比如,研究学校的“开放阅读”,不仅要观察一天的活动,还要从整体去理解“开放阅读”对于教师、班级、家庭、学校,乃至对于学校教育和阅读文化的意义。所以,叙事探究前要建立“故事”之间的文化联系,为后面撰写研究文本提供解释资源。
第二,田野笔记。
田野笔记,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日记、日志或成长记录。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代表现场经验。
田野笔记产生于“共同体”,不仅牵涉到参与者的合作关系,而且需要选择和演绎解释,又必须基于真实的经验记录。我们做“读书分享”会的经验是,首先,原汁原味地保留大家的聊语。这样做显得很重要,接下来的叙事不是凭印象和感觉,而是依照“原样”有选择地整理、归纳、提炼,这就形成了现场文本。
第三,撰写故事。
人的成长充满了故事。和好书相遇,教师个体的阅读经验和专业成长故事,带来学校机构具有故事特征。比如,我们有许多学校把“大阅读”作为发展特色,努力挖掘学校文化,包括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等,教师、家长、学生都会讲述关于学校的故事,校长成为最会讲故事的人。我县伯雍小学原名是城内第二小学,以县域“伯雍种玉”传说为基色,秉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传承博爱教育思想,发展学校的文化故事。校长个人专辑《伯雍传奇》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学校的发展历史,揭示了校长管理经验的重要性和深度,对教育具有唤醒作用。
第四,自传研究
作为故事的主人,自传可以把阐释生活经验的日志进行编辑,成为更为综合的经验文本。许多教师尝试在公众号写作日更,对已经存在的故事进行再思考。这种阐释或是强调一种主题,或是为一种目的而写。比如有的是教学日志,有的是培训讲座,有的是成长反思,只要目的清晰,而且和自己的教育现场建立关系,就适用于经验文本。
第五,交流分享。
在“大阅读”活动中,经验文本呈现多元性。如描述性记录、理论备忘录、观点摘要、一己之见和叙事等。如果想真实地反映现场经验,我们可以用音像代替现场记录,聊书会、故事会、论坛,还有各种比赛或出书活动,最简单易行的是手机拍摄发到微信群,或在PPT平台建立素材库。然而,用文字记录重要活动,始终是最终的选择。
第六,撰写研究文本
撰写研究文本是叙事探究中比较困难的阶段。现场文本的转换过程,包括不断增加揭示性故事。而现场文本接近经验,通常描述一系列事件,和理论保有距离。所以,仅有叙事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解决教育问题,社会问题,人的发展问题。首先,研究文本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此外,反映现场文本中的关系是研究文本主题重释的重要依据。如果研究者没有真实的在场体验,研究文本的揭示“图”会缺乏信度和效度。再者,叙事探究的风格可以丰富多样。传统的研究一般有问题、文献评论、论证等内容,叙事探究可以有文学、诗歌、论文等不同文体。这样一来,即使是初入职的教师,也能很快成为一位娴熟的叙事探究者。
在“大阅读”研究过程中,有的老师对叙事探究的“质性”提出质疑。我们从组织共读活动开始,像亚里士多德的《诗集》和奥斯丁的《忏悔录》,都是教师必读的叙事文本;杜威关于时间、空间、经验和社交的著作也是教师叙事重要的参考文献;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是教师叙事探究的样本。共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叙事探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活生生的有关人类生活本质的理论思想引入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