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华东五市掠影(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华东五市掠影(散文)


作者:雪鹰 童生,52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88发表时间:2019-09-22 20:32:15
摘要:别了,乌镇,虽然匆匆与你邂逅,可是你的雅静、古朴、柔美的风情定格在了我的心间,让我痴情,让我留念!

8月16日至21日,我们一行48位房县人组团,历时6天匆匆游历了华东五市,行程遥远,游览景点和购物的时间掐得很紧。尽管旅途辛苦疲累,但一想到那些让我惊喜赞叹不已的美景,心中留存的便是那一幕幕美好快乐的回忆……
  
   巍巍中山陵与悠悠夫子庙
  
   南京为六朝古都,古代就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的繁华大都市。我对于它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和影视剧中。
   8月17日早上7点多,我们的大巴车就在南京城里行驶了。一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新城区高楼店铺林立,尽显都市繁华;老城区古色古香,碧水环绕,绿树成行,愈显古城历史文化气息。靠近中山陵,路两旁有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树,枝叶相互交错遮蔽着,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给人以清凉惬意之感。导游见大家对梧桐树感兴趣,就神秘地问道:“你们知道,梧桐树为什么要分三个杈呢?”我细细一看,可不是,这里高高大大的梧桐树几乎都分三个杈,极少有分两个杈的。见大家答不上来,她提示道:“孙中山一生倡导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答:“他倡导博爱!”有人答:“他倡导天下为公!”我说:“他倡导三民主义!“对!孙中山倡导‘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梧桐树分的三个杈就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象征!”导游一边讲解一边向我投来赞许的眼光。我虽然感到她讲得有些牵强,但出于对南京的热爱、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我也不便反驳。
   进了中山陵园大门,游人甚多,跟随导游我们来到小广场前一块几棵松树水杉掩映的一块巨石前拍照,巨石上雕刻着“钟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经过了解这里除了“中山陵”,还有“明孝陵”、“灵谷寺”,是世界知名的非物质遗产风景区。按照行程安排,我们只游“中山陵”。
   登上十几步台阶进入陵墓入口,这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正中间瓦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横匾,彰显出先生博大的胸怀。从石牌坊到正面的陵门有100多米的缓坡墓道,今天周六是开放日,离8点半开园还有20多分钟,我们便坐在两边石栏上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周边风景。近处墓道两边种着松、柏、杉之类的树木,这些树木绿色葱浓高大参天,与低处繁茂的绿草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放眼高远处,蓝天澄碧,白云悠悠,紫金山上林丛复叠、莽苍深邃,它的怀抱中长眠着叱咤风云的伟大革命历史人物孙中山,是钟山因中山而出名,还是中山因钟山而扬名,已分不清了,只记得有句诗“青山有幸埋忠骨”耐人寻味。
   “开园啦!开园啦!”有声音从陵门方向传来,我们便呼啦啦站起来,背起包跟着导游行走。高大的陵门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让人不由得对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来到一座平面方形的碑亭,亭内8米高的石碑上嵌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转出碑亭,眼前豁然开朗,一眼能看到陵园的主体建筑——祭奠。从碑亭到祭奠,由南而北分三路并行,全部铺砌着台阶,地势渐高渐陡,台阶花坛,甚至栽种的植物都讲究对称的整齐性,给人一种严谨井然感。爬了200多级台阶,终于到了祭殿前的大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视野开阔,远处南京城楼房林立,远山如屏,秦淮似带,若隐若现,如诗如画。
   我们随着导游观赏了“龙爪槐”、“千年柏”等古树奇树,由于游人太多,我们围着祭堂里孙中山的白色大理石坐像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往回走的台阶和墓道上,不时看见许多外国人来瞻仰,还看到日本友人送的几棵青同松珍贵树种特异的风姿,我不禁感怀:这巍巍的中山陵长存人间,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瞻仰观光,他们只是来观光这里的美景吗?不全是,他们更多的是崇敬孙中山先生伟大的功绩和崇高的精神。
   走进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先前凝重的心情,忽而变得轻松起来。这里以石板铺地,店铺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装饰,店、庙、市、街合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街道两旁是清一色明清时代特色的古建筑,那一家家店名“聚贤楼”、“晚晴阁”、“金陵春”、“张小泉”,无不散发着南京城悠悠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跟着导游转过一个弯儿,走上一座石拱桥,有人叫起来:“那就是秦淮河!”抬眼望去,一条绿河水波荡漾,河上几只黄盖顶红栏杆的游船正载着游客游弋,对面朱红宫墙上两条巨大的金色黄龙张牙舞爪地游戏明珠,墙内黑瓦飞檐、白色山墙,给人一种简洁朴素厚重感。目光顺河游走,小桥几座,两岸亭台楼阁在红花绿树间隐现。想当年现代文学中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与好友俞平白同游这条河,写下了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八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秦淮河似乎没有多大变化,可是物是人非,后游者怕是没有他当年的兴致了。转过桥在一宽阔街面上行走着,忽遇鲁迅笔下的那个“咸亨酒店”,店前还塑了个黑色长辫子弯着腰的“孔乙己”穷酸像,古色古香的酒店廊柱上有副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我记得鲁迅的老家在浙江绍兴,那里的绍兴黄酒全国闻名,商家把“咸亨酒店”设在这里,让人疑心走错了地方。
   游了贡院,吃了“鸭血粉丝汤”、蟹黄汤包等美食,在一幽僻处走进了白墙黑瓦、绿树丛草掩映下的“乌衣巷”。据说乌衣巷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此地原为三国吴乌衣营所在,因而得名。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对此处的感叹。巷口有一块毛泽东草书的刘禹锡《乌衣巷》诗,笔走龙蛇,灵气洒脱,我不禁驻足良久颔首欣赏。
  
   精致的严家花园与耦园
  
   17日下午4点多我们来到江南著名古镇——木渎。木渎古镇地处苏州城西太湖之滨,背倚“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香溪、胥江二道吴越名水穿镇而过,其依山而筑、依水而居的独特格局在江南诸多古镇中少有。
   苏州木渎古镇是一个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古镇,与苏州古城同龄。“木渎”这一叫法,在江南水乡并不多见,它的起因竟然是因为古时候成排成列的木材,塞满了古镇周边的河浜,所以外界便称这一地方为“木渎”。
   木渎古镇也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在开放的有五六处,其中以严家花园和虹饮山房最为出名。经过香溪古桥,一路踏着石板路,浏览明月古寺,来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看上去黑瓦白墙古朴简洁,进了大门,过了庭院,才觉得其内别有天地。前厅“尚贤堂”会客庆典之地,陈设齐备,规整古朴,字画楹联随处可见;后面园子亭台楼榭,假山池沼,小桥流水,绿树环合,三步一景,五步如画,真如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所赞:“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严家花园豪华阔大,财富惊人,但我更佩服的是严家几百年来人才辈出,他们或居大陆,或居海外,学医为文,经商从政,声名卓著。想来这与严家良好的家风传承密切相关吧。在“饮虹山房”里看到了几十亩大的荷花池,甜甜的荷叶挤挤挨挨铺天盖地,簇拥着正在开放的洁白的、粉红的荷花,与周围的长廊、亭台、假山、垂柳相映成趣,壮观中不乏秀丽,清风徐来,绿荷颤动,心清气爽。看过乾隆皇帝吃过的满汉全席样品菜,品过乾隆皇帝五次下江南的诗画,可以相像当时这里的盛世繁华。
   傍晚我们乘坐小木船在古镇香溪上游玩,河水清悠,摇橹的大嫂穿着青花瓷色花布衣裳,头戴斗笠,欣然唱起江南小调和《太湖美》歌曲,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江南的柔美。
   18日上午8点,迎着朝阳和凉爽的风,我们走进了耦园。耦园三面临河,一面通街,前后设有河埠,粉墙黛瓦,映衬着小桥流水,颇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取唐人“东园载酒西园醉”诗意。这样一宅两园的布局,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
   “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通“偶”,既指佳偶连理沈秉成夫妇在园内偕隐了8年,伉俪情深,又道出了园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线上为明显的仕宦第宅,东西花园相互对应。
   这里到处都是美景,主景与周围的亭廊楼榭、花草树木呼应和谐,整个布局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每一处的建筑与景点搭配装饰都显得自然天成妙趣横生。
  
   黄埔江外滩与璀璨夜色
  
   下午2点不到,我们到了国际大都市上海。我们紧跟导游在江堤上找好位置看外滩美景。江滩对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东方明珠电视高塔如巨人骄傲地矗立着。走下江堤,对面就是大上海解放前“万国建筑博览群”,这些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几十幢风格各异的大楼,是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外贸机构的集中带。看着这些古建筑,为旧中国一百多年的惨痛耻辱历史而愤慨,也为今天这些古建筑顶上飘扬的无数面五星红旗而感到骄傲自豪!
   在隐隐的雷声之中,我们还观看了“外滩牛”,这头铜牛全身呈褐红色,牛头硕大,眼睛圆睁,鼻孔大张,两只牛角弯弯,其脊背宽阔两侧腹肌发达,臀部饱满,四肢粗壮,大牛蹄牢牢踏地,牛尾卷曲上扬,整头牛逞俯冲决斗之势,给人以奋斗之力量。看简介知是著名美籍意大利雕塑家阿图罗.迪.莫蒂卡先生的杰作。
   晚上7点刚过,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去登上海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走近东方明珠塔时,才感到比它高大的还有三座摩天高楼,它们是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站在那里仰视它们,惊叹上海改革发展几十年来的巨变。
   买票、排队、安检,最后进入电梯,仅几十秒钟,耳朵还在嗡嗡鸣响时,我们已到了94层楼,检了票,因为游人太多,我们又换乘扶手电梯,可是等了许久还排不上,我们索性徒步登临最上面的6层铁梯。
   扶着栏杆,踏着铁梯,累得额上冒汗、嘴里喘着粗气,终于登上了最高处。这最封闭的高空观光天阁,是一条长约55米的悬空观光长廊。楼顶是钢架结构长方形,看上去十分坚固,两旁是封闭的钢化玻璃及钢管栏杆,内设三条透明玻璃地板,与另三路不透明的玻璃地板相间排成的玻璃栈道,让人最大限度地观赏大上海和黄埔江上的美丽夜景。走在上面体验了一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快意!
   俯瞰,大江若一条巨龙蜿蜒流淌,高楼大厦、江中的轮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都亮了起来,像开在春天无数美丽的花朵,灿烂摇曳,明艳夺目。
   白天从地上仰望看到的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比肩的另两位“巨人”——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此刻都被踩在脚下。那雄伟高大的东方明珠塔呢?忽然想起李白《夜宿山寺》中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楼可比李白所登的楼高出百倍。
  
   太湖的珍珠西湖的美景
  
   19日上午购物时我们观看了珍珠与玉石专柜,商品琳琅满目,从几百元到上百万元的价格不等,膨胀的物质欲望吸引着一双双贪婪的眼睛。囊中羞涩,转转看看,陪妻买了几个小物件,便是无聊地等待。
   下午4时许我们往西湖赶,车过钱塘江边时小停了一会儿,我看到了右边山上的“六和塔”,高耸严谨,右边宽阔的钱塘江正在涨潮,潮水浑浊,波浪滚滚,挟着风而来,很有气势,导游说:“在海宁看钱塘江涨潮才最为壮观,那气势真如千军万马奔腾,浩浩荡荡,排山倒海。”我听得入了神。又走了一段,看见两棵斜生的古樟树,腰围有两三人合抱粗,主干上的皮有些溃烂了,许多分杈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可是它们依然枝杈横生,满树绿叶,生机盎然,遮蔽了大半亩绿荫,甚奇!看树上挂的牌子树龄已达800多年,真神树也!
   司机刚停好车,导游便带我们走上了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西湖到了,久闻大名的杭州西湖,如一块碧玉展现在我的眼前。无数次在影视剧与诗词书画中邂逅的西湖,真的在眼前出现时我高兴得像个孩子,满眼里都充满着好奇和兴奋。
   导游介绍说:“西湖以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十处风景最为闻名,可惜现在我们只能观赏到‘雷峰夕照’了。”一眼望去,湖天相连,水波荡漾,湖中有小岛,周围有小山,湖南岸山上雷峰塔被水雾罩着,若隐若现;湖北岸苏堤蜿蜒,垂柳依依,游人穿梭如织。一路走来,一路赏看,一路拍照,那些古桥、亭台、垂柳、修竹、花树、栈桥与这充满灵气的西湖搭配得那么自然,那么恰到好处,只觉得“处处有美景,人在画中游。”难怪东坡居士有诗赞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他的眼里,西湖如一位美女,无论什么样的情态,总是有着美感,可见他对西湖爱之深切。

共 63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融情于景的游记散文。华东五市六日游,一路美景相伴,令人欣喜不已。《巍巍中山陵与悠悠夫子庙》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陵墓所在地,这儿苍松翠柏,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他天下为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夫子庙秦淮河街道两边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散文家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更是令秦淮河声名远播。“乌衣巷”白墙黑瓦古朴典雅,有一种别样的风情。《精致的严家花园与耦园》江南古镇木渎依山而筑,依水而居,具有独特的江南韵味。严家花园结构精致,“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美不胜收。耦园园林建筑独具特色,错落有致。《黄埔江外滩与璀璨夜色》描写了作者眼中所看到的黄埔江外滩美景,这儿建筑风格多样,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登临东方明珠塔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太湖的珍珠西湖的美景》太湖的珍珠,细腻光滑,色泽明亮,令人爱不释手。西湖更是有名,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也勾起了我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之情。《千年的乌镇古朴的风情》这儿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古朴宁静,极具江南风韵。文章文质兼美,文笔流畅,移步换景,情感细腻,描写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9-22 20:35:34
  感谢雪鹰老师带来的精美散文,华东五市之游收获颇丰!为老师点赞!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9-09-22 20:38:20
  文章按移步换景的写法,思路清晰,语言灵活,生动形象,刻画细致,作者带着炽热的心去看世界,心中有美景处处有美景。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雪鹰        2019-09-23 21:23:17
  谢谢阿巧老师热情洋溢的编者按和不断地鼓励!文章写的稍显长,老师编辑辛苦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