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穿越关山(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穿越关山(散文)


作者:不舞之鹤 布衣,26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84发表时间:2019-09-23 09:38:34
摘要:回首苍茫的关山,我记起王士祯的《题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荫特地愁。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不过,今日无雨,谨让我斗胆把首联更作“悄悄噙泪渡清流”,把尾联变为“青山依旧绕滁州”如何?

从大柳草场往东南驱车不及一个小时,但见一座寒山犬牙交错横亘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关山,它地处滁州市南谯区珠龙镇与城郊乡结合部,东西绵延十余公里。
   这里位置险要,春秋战国吴楚争霸的时候,关山已是用兵要隘;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经过这里,最后在(安徽和县)乌江自刎;刘邦挥师南下,过关山驰往大丰山,至今还留有“汉高祖饮马池”古迹;三国时期曹魏孙吴也曾在此兵戎相加,打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南北朝“候景之乱”起兵寿阳,就是途经关山口,攻陷了历阳(今和县)。
   离开公路面山而行,路口由吴雪(亳州人)手书“古清流關”的四柱重檐牌坊,尚未“穿戴”齐全,一条直通关山无比宽敞的水泥大道,也没有完工,道旁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建一栋栋两层别墅,我猜想这里就是那个旧称“小店子”所在。大约走了二三里地,左边丛林中隐现几户农家,灰暗败旧,这种情形在别处早已少见了,女儿悄悄对我耳语:还不如咱二十年前的故乡。其实我心里明白,数十年前这里的屋舍还只是草顶、泥墙,贴满了牛屎粑粑,现在的孩子哪能想到?
   说话间我们尾随人群右转弯上了一个陡坡,站在水库的坝埂上,看着这片水域就像一幅形象的中国大陆地图,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细细观看着。
   下了坝埂向前不远路旁有一所高门大院的别墅,极其张扬,与坝下的村居形成强烈反差,令人冥思。
   攀登向前就上了历经沧桑的穿山驿道。这条历朝历代的要冲通衢,北连鲁、豫、晋、冀,南接苏、浙、闽、赣,朝朝暮暮曾经是车轮滚滚人喧马啸,好不繁忙,直至清末津浦铁路建成和公路的开通才被闲置。它带着凹陷盈寸的车辙印记,孤寂地趟在冰冷的山林里。
   原先关山保存着关圣殿、包公祠、大佛殿、娘娘庙、白云庵等历代古建,不幸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强盗焚毁了。
   关山并不太高,驿道也并不见得陡峭险峻,身临其境,我觉得明人程敏政《夜渡两关记》和尹梦壁诗画《清流瑞雪》等记述关山险恶未免太过,在表现敬畏自然的过程中他们多多少少漫出了文人的酸水。
   前面不远处就是清流关,此关始建于南唐(937-950),设关仅仅数年,于后周显德三年(956),赵匡胤率兵首役,即于清流关破南唐军15万人,生擒大将皇甫晖和姚凤,终于公元975年覆灭南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关隘也未能救得李煜一命。欧阳修在《丰乐亭记》一文追记此事说:“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时过境迁,感概哀叹均无济于事,人事更替,谜团无解也是自然。
   后来元明清几代也在此屡屡兵燹,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曾以此为根据地,至正十五年(1355),兵出清流关破和州,收巢湖,夺采石,取集庆(今南京),灭元立明;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与卢象升在清流关一带激战,“填沟委壑,河水为赤”;太平天国杨秀清部将于咸丰三年(1853)与胜保三千骑兵对峙清流关前,殊死激战,射箭如雨。
   在近代军事行动中,1927年北伐,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在清流关一带设防,沿关山山麓修筑土公路以备军需供应;1939年刘少奇和徐海东建立皖东路西抗日根据地,清流关是向东警戒的重要哨口;1949年解放军一部过清流关北的龙亭口公路南下,驻滁州修整后直捣南京。
   当然,战争是有正义与非正义属性,但无论哪种都同样是残酷无情的。
   攀上一段高坡,立定清流关口。这里居高临下南望长江、北控江淮,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嘉靖年间始建的关楼,葬送于小日本之手。崇祯初年增建的关券,又毁于“文革”。听人说在关楼一侧有一口石井,深约二米,可见井底乱石中有水,但我没有寻到。现在这里仅剩关隘基座面,基础部分为青石条垒砌,2米以上为大砖和毛片石叠加。它气势不倒,雄姿犹存,还有基座两边墙壁上镶嵌着人多高的斑驳碑石,经历了风雨沧桑。
   过了关隘,断垣下的枯草烂叶之中横七竖八沉睡着无人问津的明朝遗物,诸如上马石、点兵石、磨刀石、试剑石之类,虽未受到保护,好在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倒也无人破坏。
   踩着古老沧桑的驿道,穿插岑翳一路下行,宛若在穿越时空隧道。
   不远处就是所谓“关山店”了。这里的房舍分列驿道两边,破旧不说,穿过全村也不闻鸡鸣犬吠,唯见几个不甚机灵的老人静坐墙角。年轻人许是外出打工去了,或是迁移城镇入住,村里毫无生气。茫然出村,一座线条僵硬的冲天式牌坊候在眼前,其上横书“古清流关”四个简化大字,驿道也到了尽头。
   看着这四个字,我有些不爽,现代有些人感染了“外包装”的痼癖,好端端一个古迹,无需任何点缀,结果被他们画蛇添足,失去了本真。
   对着搁置在这深山里残破的关口和几华里长的道路,我想,从无到有,而终究又被舍弃,它创造出千百年轰轰烈烈的历史,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保持它本身的真实,才能显示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回首苍茫的关山,我记起王士祯的《题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荫特地愁。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不过,今日无雨,谨让我斗胆把首联更作“悄悄噙泪渡清流”,把尾联变为“青山依旧绕滁州”,格律、情调无变,而思绪稍稍显白,算作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算作是对李后主一个纪念吧。

共 21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穿越关山》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资料查询,以游记的文笔,带着思古的情怀,和提高身体素质的愿望,将自己在秋日里,徒步顺着山间古驿道,穿越山岭两边的古战场和山脊交接的清流关的过程叙述。文写叙议结合,一路所见描写,关联事物写入。此行,冲着关山搜前人之遗踪而来,带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而归,结尾,把王士祯的《题清流关》一诗改写作结。穿越关山,题叙明朗,文写流畅,富有情感。欣赏了,力荐赏读!【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9-09-23 11:48:52
  关山穿越,文写情烈,几缕情感,借诗改写。
2 楼        文友:程南        2019-09-23 11:49:44
  问候作者,旅游有得,创作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