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我的流年(散文)
不知觉的,在流年已经整整七年。我一直说,流年人是我的家人,流年是我的贵人,若非那年在逝水河畔遇到了她,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
我总想,在流年的七年,我到底收获了什么?
是天南海北的流年人吗?是我数百篇的作品吗?是日夜共度的流年社团吗?
这些肯定都是。
但最最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个越加温暖的日子。
我并不喜欢书写少年时期的自己,那时的倔强叛逆,让我错过了太多应有的成长。反倒是误打误撞的相亲式爱情,将我硬生生地拖入生活的轨道。
二人世界的幸福,或许是在儿子上高中之后才真正品味到。新婚后的我们,磕磕碰碰,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彼此指责抱怨。家长里短说也说不清,任凭时间磨灭了我们原本就很细弱的情感,让我们都疲于应对。
当时的我们,都沉浸在婚姻的漩涡中,难以自拔。我们很少去双方父母家,很少会朋友,谈工作。只是将无尽的吵闹,填充满那时还算年轻的我们的时光。
是2008年的一场重病,唤醒了我们。卧床休养数月间,我才仿佛若跑了许久,累到瘫软的人一般,静静地看那些缀满无奈的日子。
我会忧思,这什么时候是头,也会抱怨,为何遇到这些的都是我。夫君感知到照顾孩子、家,还有一个生病的妻子的辛苦后,也逐渐有了领悟。他将我带入一个家长凑成的团体,说我们一起学如何教育孩子,我们都需要改变。
正因为这场意外的相遇,将我一步步地带入文学的殿堂。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高考语文不及格的我,可以有我手写我心的机会。2012年5月注册江山,10月加入流年。那一年对于我来说,原本是灰暗的。4月旧疾复发,又要面临至少两年的服药治疗;5月唯一的舅舅突发心脏病离世;已经上六年级的大树成绩起伏不定,面临择校,去向不明。
我用《大树日记》敲开江山的大门,用《一顿饭的爱情》撩开流年的面纱,加入流年后,我仿佛遇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在阅读评论中,收获平静,在编辑书写中,收获成长。
我用勤奋书写的文字,弥补了我记忆中的空白期。婚后的我,只记得小日子的五味,却忽略了双方父母的酸甜。甚至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父亲,我叫了一声“爸爸”,父亲“哎”了一声,骑车走了。看着父亲的背影,一种陌生的感觉不管何时回味,都会让我的心针扎一般疼。
我婚后的日子里,父亲退休了,父亲也生病了。但他整整五年的看病期,我一次都没有陪同。母亲也老了,她越加狭窄的世界里,填充了更多的忧郁。而我却总在习惯性地认为,他们都很好,他们并不需要我。
犹记得,那年在单位门口买水果时,遇到了父亲。父亲已经选好了苹果,我也挑了几个,让店家一起结账。店家笑笑收了钱,父亲却执意不肯,非要自己拿。店家不得已只好单独算。我气鼓鼓地找母亲抱怨,母亲说,你不会转弯儿呢,就不知道让你爸帮你结呢!他就是一辈子不愿意沾别人光,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愿意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自己顾自己。但若孩子需要,会毫不犹豫呢!你俩真是对脾气,都犟。
父亲正在做饭,我站在他身边,突然就发现,原本我印象中特别高大的父亲,竟然和我差不多高。父亲的双腿因膝关节病变呈O字型,愣是将父亲1米75的身高压缩七八公分之多。我想跟父亲撒娇,却如何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
这种尴尬,与我是一记警钟。而如何去做,我却茫然无措。这时,是流年的家人们,始终用温暖的双手,来牵着我,一点点地走出迷茫。
我逐渐学会了,去倾听父母,而书写了《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麦子开花了》《“呜呜”水开情自溢》《面簸箩里的人生》《拉大锯》《站》《自行车陪伴的爱》《识脚》《脚底下的燎泡是自己走的》《瓜扯葫芦蔓的人生》等百多篇文章;领悟教育内涵,而书写了《妈妈我跟不上了》《成长的伏笔》《大树日记》《下雨了,我却没有带伞》《我是木头人》《最优解》《我是一颗石头》《大树的十八岁》《我和大树有一个约定》等近百篇文章;细品流年时光,而书写了《行走的家》《我是一个流年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我遇见你》《咱们的江山》《痴迷•流年》《行在桂林•爱在流年》等数十篇文章;我还学会了观察社会,《废墟上的舞者》《领路人》《血红雪白》《感知幸福》《莲子》《繁华的背后是安宁》等文章,记录着我将心胸打开的艰难历程。
这些文章,仿佛演绎的阳光一样,从我的时空一点点地划过。我逐渐走出自我的小格局,慢慢开朗,自信,慢慢向阳,向暖。我开始读懂和夫君间淡若水,却不可或缺的情感,读懂父母对我的怜爱和包容,读懂儿子大树的成长,需要的并非只是爱,却都源于爱的真谛。
我的文字像一块晒在正午时分阳光下的石子,看上去温润,摸上去会有暖暖的踏实,回味间更会有一种看似柔却有韧劲的力量。
我们的小家,从大树择校的茫然,到一步步踏实的走。他在我们的鼓励下,初中实现超越自我,而圆梦省重点高中,大学更是为传承中医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中医学府。我的文字,并不仅仅是口袋里私藏,而变成网站阅读上千甚至上万的作品,还陆续变成铅字,刊登报纸,杂志,乃至选入书籍,而实现我从来不敢奢望的梦。我还凭借这一份书写的能力,有了个人同名公众号,用日日不间断的记录,呈现出儿子大树三年精彩的高中生活原味;同时,站在六千人出席的儿子成人礼演讲台上,给我信任,鼓舞的,是流年家人的默默支撑。
最近总是翻看我的文集,会特别感谢曾经那个笨拙但勤奋的自己,记录下那么多时间段落,让我们可以站在当下,再次不断回味,不停展望。
书写有浓有淡,就好似我们真实的生活。
相伴流年走过七年,流年已经变成我的标签,一辈子都会用心呵护;流年即将走上第九年的征程,我们对流年的未来充满希望。每一个流年人都如我一般,不再是那个懵懂茫然的自己,那么我们的流年,也不是最初的流年。
可在我们的心中呀,不管流年如何在变,我们对她的爱,始终如初。我们都愿意用陪伴做最长情的告白,更愿意相伴到老。
站在流年的时光里,静看彼此,蓦然一笑。不说,都懂。
愿用陪伴做最长情的告白,更愿意相伴到老。
谢谢真真,谢谢大树和他父亲,为流年的日子注入的暖流。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着文字的芳香,相伴相守。祝福真真!祝福流年!
真真文中说得真好,尽管我们不再是最初那个懵懂茫然的自己,流年也不是最初的流年,但是我们对她的爱,始终如初!
祝福业已八周岁的流年,祝福我们温暖的流年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