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老屋(微型小说)
南沟村有一老槐树,老槐树旁有一老屋,老屋里有一老一少,老人叫赵兰,丈夫走得早,留下一少,也就是她的儿子。
老人在村子辈分比较高,大家叫她赵婶。
赵婶带着儿子住在老屋里。老屋有四十多年了,墙是土夯的,屋顶上零零散散地撒了些瓦片,长满了青苔。时间久了,雨天就会漏,有时漏雨厉害,赵婶就把盆盆罐罐放满一地,让漏进的雨水滴进这些器皿中。
老屋的墙也被雨水泡得裂了缝,赵婶只好求人帮忙,用木椽垫住墙,以防倒塌。
儿子问说道:“妈,房子太旧了。”
赵婶说:“是。”
儿子说:“妈,咱家串门的少了。”
赵婶说:“是啊!”
儿子说:“村里都盖楼了。”
赵婶说:“是啊,就咱家这一个老屋了。”
儿子说:“住楼房的人,家门口多热闹啊!”
赵婶说:“人家的房子好啊!”
儿子说:“我们啥时候能住上人家那种房呀?”
赵婶说:“等你长大了。”
十几年过去了,赵婶的儿子大了,大了的儿子离开了南沟村。
老屋里就剩下赵婶,老屋也成了村上的一道风景。
每到秋季,阴雨不断,老屋就成了秋雨发威的地方。赵婶就用盆子把漏进的水刮起往外倒。
老屋住不成了。
儿子从小见识了老屋的破旧,儿子也知道赵婶的苦,儿子也就努力地走出老屋,儿子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
儿子让赵婶进城去。
赵婶没有同意。老屋是旧了,破了。但老屋有过她的梦,有过她的青春,老屋的每件东西上,有着她的笑与泪,她离不开。
老屋依旧是老屋,老屋依旧很冷清,老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有一天,村上李家的儿子来到老屋,说要照张相。
赵婶说:“屋子这么寒碜,能照吗?”
李家儿子说:“越旧越有价值。”
赵婶没在说啥,照了,走了。
李家的走了,王家的来了,王家的走了,赵家的来了。赵家的走了,何家的来了。
这样,断断续续两年,村子里二十多家在老屋照了相。
老屋还是老屋,屋子依旧漏雨,老屋依旧摇摇欲坠。可老屋热闹了。
有一天,门子的刘奶奶过来,刘奶奶是老屋的常客,她帮赵婶看过孩子,帮赵婶侍弄过田地。
刘奶奶说:“他赵婶,这段时间到你家的人真多,有啥事吗?”
赵婶说:“照相。”
刘奶奶问:“照什么相?老屋的?”
赵婶说:“不是,是一个人站在老屋前的照片。”
刘奶奶说:“怎么这些人要站在老屋前照相呢?”
赵婶说:“他们都是一句,这是古老的风景。”
刘奶奶纳闷:“风景?”
赵婶说:“对,风景。”
时间流逝,又到一年的秋季。秋雨淅沥,赵婶又发愁了,这个秋季怎么过呀?
老屋在风雨中显得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又有村上的赵家媳妇登门了。这赵家和村支书是门子,但她家情况不太好,又有三个孩子,丈夫前两年在工地上摔坏了腰,生活上的确紧张。平时和赵婶只是打个招呼,没有深交。今天怎么来了?
赵家媳妇热情的很,一路喊着:“赵婶在吗?”
赵婶连连答应:“在,在,在。”
赵家媳妇说:“今天我在你家老屋前照张相。”
赵婶说:“这太危险了,你看,房子被水泡得快要倒啦,怕伤着你。”
赵家媳妇说:“不怕,这照片值钱的很。”
赵婶说:“能卖多钱?”
赵家媳妇说:“照片不卖,照片谁要啊!”
赵婶纳闷:“没人要,值啥钱?”
赵家媳妇说:“村上要,要上报,报上去能得两万的危房改造款。”
赵婶说:“有这样的事?”
赵家媳妇自知说漏了嘴,只好给赵婶说道说道:书记答应给我家申报危房改造的补助款,前提要旧房照片,你知道我家是平房,不合要求,他让到你家来照。说以前来的都是这事。赵婶明白了,也知道她家的老屋是危房,不是古老的风景。也明白了老屋兴胜的原因了。
赵婶说:“这也好啊,能给你申请两万元,可以救救急。”
赵家媳妇说:“好是好,可我家到时能得到一半,书记帮大忙了,以前的人家都是这样。”
赵家媳妇离开了,赵婶心里很闷,自己不容易,赵家媳妇不容易,可这王家,李家,赵家,何家都是村上的殷实大户啊!
赵婶一大早起来,叫人帮忙抽走垫墙的木椽,准备拆掉老屋。
赵婶要拆老屋的消息传遍了村子,很快又一大波人来了,他们劝赵婶不要拆,说这是咱村的一景一宝啊!
赵婶说:“我看见老屋,胸闷。”
有人问:赵婶,你以前不是这样啊,老屋是你的命啊!
"是啊,以前是,现在不是了。”
这时,书记来了,“赵婶,老屋不能拆,这是咱村的宝啊!”
书记的理由绵绵不断,大伙附和的也真真切切。
赵婶的心闷的就越厉害。
老屋是她的命,她舍得拆么?
赵婶知道了老屋的“价值”后,心里总觉得不舒服,总觉得老屋该倒了。
老屋拆了,村上好几家人恨起了赵婶。尤其是书记,黑着脸走了。
老屋没了,赵婶进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