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烟雨黄帝陵(散文)
一
今年五一,我与二哥、妻子三人驾车从平凉出发,先去庆阳感受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他著有《黄帝内经》。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观望了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的殿宇巍峨的周租陵,随后游览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欣赏了壶口瀑布的壮观后来到了黄陵县。
这一路都是有着灿烂文明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遗迹地。从庆阳县城出发翻越子午岭,从延安、南泥湾、富县、宜川到壶口瀑布,从洛川到黄陵,这一路走的都是黄土丘陵,看的都是苍茫大地。
黄土高原遍地青翠,沿路紫红的洋槐花正开,层层梯田中苹果花正艳。如果说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行走在陕北黄土高原上,觉得像在母亲的怀抱中那样的安逸和温暖。
二
黄陵县不大,夜宿县城的德顺宾馆,翌日天空漂起了小雨,进入景区后妻一直唠叨没看头,而我与二哥则以为不然。做为炎黄子孙,觉得这个地方非常值得一去,二哥阅历比我深,又喜欢读历史,一路上一直提出好多问题,这里是中国最古老故事的发生地,也是中华文明曙光的升起之地,《黄帝内经》的出现可在这里找到蛛丝马迹,仓颉雪天造字也可从这里探究真假,黄帝时期的文化究竟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从古至今大型的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大约到八点后游人渐渐多了,不大的停车场已容纳不下大车小车,不同口音的游人络绎不绝,景前广场已排起了长队。为了能多掌握些知识,我们随一浙江的旅游团进入,导游是个男性,说一口不大流利的普通话。他说,黄帝陵又两大景点组成,即轩辕庙和黄帝陵。每个大的景点里面又都有很多非常值得一看的小景点。二哥说,轩辕庙里面有好几处必须看的景点,但如果不知道其中每个景点所象征的内涵,就不会觉得这些景点有多美了。
三
走了不远就到了轩辕广场和印池。导游说,轩辕广场是用5000块鹅卵石铺就而成的,有着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的寓意,广场旁边的池子叫印池,传说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沮同“祖”,故而沮河也被称为“祖先之河”。
横跨印池的桥叫做轩辕桥,它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石桥”。拾级而上就是宽阔的轩辕庙前广场,近年来公祭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轩辕庙黑琉璃瓦,古朴大方,进入庙大门,左侧长着一株参天古柏,枝干苍劲,该树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的,所以又称“黄帝手植柏”。
祭祀大院向北不远处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这就是轩辕庙大殿。步入殿内,有一座崇高而神圣的大理石刻像,这就是轩辕黄帝圣像。这位远古时代部落首领把中原部落统一起来,他定算数、研医学、造文字、发明指南针,开创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之先河。
在轩辕庙大院的东侧有二十六间碑廊安放着48块石碑,分别刻有历代皇帝的祭祀碑文,还有历代祭黄陵的题诗,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
四
站在桥山之巅,俯览桥山概貌,古柏参天,山环水抱,景色宜人。
走了不久发现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十个字“文武百官到此下马下轿”,在此路分成了两条,一条是文官走的路,一条是武官走的路。我们走武官的路进黄帝陵的大门,发现左手侧的一座四十多米高的土堆,当然这不是黄帝陵,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祭祖活动。当年汉武帝征匈奴时候率18万人去祭祖,祭完后汉武帝命令每一个将士一碗土堆起了这个土堆,后来人在此修了上下的台阶,上是77台阶,下是78台阶,就是所谓的“七上八下”,据说走一次七上八下可以让人添福增寿。
由此北行二三十米就是黄帝陵了,陵前石碑上刻有“桥山龙驭”4个大字,相传黄帝即由此乘龙升天的。再前有祭亭,红柱绿瓦,四角飞檐,亭中石碑刻“黄帝陵”3字,系1958年郭沫若所书。
黄帝陵有一绝叫“桥山古柏”,满山翠柏,葱郁一片。沿途都是陡崖峭壁,为什么只有这里是一片翠绿呢?原因是从汉唐开始这里就开始广种柏树,但种植效果基本都是种植多成活少,直到宋朝仁宗皇帝降旨委派专人守护,才有了现今这8万多棵的古柏。
在祭拜了黄帝陵后随着人群登上了“汉武仙台”,据说汉武帝在祭祖后羡慕黄帝欲驭龙升天成仙,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就筑成了这座高台。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所谓“七上八下”。
在汉武仙台旁边的陵冢,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的安息之地,冢前竖立一碑,上面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就是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1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不愿他离去,所以当巨龙驮着黄帝腾空之时,人们在慌乱中扯下他的衣襟、靴子、佩剑等,把它们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衣冠冢说法的由来。
五
《史记》等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说:“少典族原居住在陕西、甘肃交界处,与有蟜氏通婚姻,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居姬水,以后姓姬;炎帝居姜水,以后取姜姓。黄帝生于今陕北黄土高原,炎帝生于今宝鸡市姜水一带。黄帝和炎帝部落曾经顺河移动,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后来称为华夏族,华夏的子孙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陵肃穆庄重,碑刻无数,它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目前是国家唯一的国祭圣地。
这里每年清明节都要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追远祭拜祖先的重大礼仪活动。
在黄帝陵时刻感受到一种庄严和神秘,也感受到一种安静的气息。
回望着朦朦烟雨中的黄帝陵,它显得那么的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