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团山兴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团山兴衰(散文)


作者:不舞之鹤 布衣,26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1发表时间:2019-10-07 09:42:02
摘要:我忽然觉得老连长老了,两鬓斑白,胡须也白了,为什么我过去不曾发现?我好心痛……

从敬亭山正中的张村当农垦战士,再开到最东头的白马作文书,现在又转到最西头的团山,到团部学校任教,六个年头,围着敬亭山转得我晕晕乎乎的。
   团部学校的师资条件尚好,有安师大、华师大科班出身的,在这里我的中专学历不尽人意,可我是有备而来的,执教绝对不成问题。
   团部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
   我在学校先是接手初三语文课和班主任工作,后来学校升级,我便跟进两年制高中。别认为不计教学质量的书就好教,其实正好相反。首先教材不当,很多有血有肉的传统篇目没有了;其次教材教法还要转变,我们的语文课不像教语文,却像是上政治课,而且都是时政。
   出于人性的良知,仗着年青人气盛,尽心授业解惑也。
   我和我学生们也有开心之事,那就是上山采药。过去在黄山林校当逍遥派的时候,我曾幸蒙中医学院教授查少龙老先生熏染,研习过一段中医中药,我已对敬亭山草药分布作了考查,常用品种不少,特别是沙参、桔梗、苍术之类比比皆是,医药公司常年大批收购。我便教学生挖采炮制,卖出后做班费、购书买簿本,对学生而言既是课外活动又是勤工俭学。
   那时每晚有发电机发电,到21点停电后需点煤油灯照明,我们不但能常常看到电影,而且还能看到电视。
   团部有一台21英寸黑白电视机,周末只要不遇阴雨就搬出来对周围的民众开放,人们就像看电影那样,太阳没落山就把高高低低的坐凳摆在广场中心等待。那时电视节目少,演播质量不尽人意,但围观者还是趋之若鹜。
   团部还能常常搞些紧俏的上海物资,诸如劳动、飞马、大前门香烟、金鸡饼干、大白兔奶糖、固本肥皂、晶莹香皂等等。不过有一个问题,令我倍加怀念白马,那就是失去了蔬菜供给,家家都得自给自足。
   虽然同事给了我一块临水的沃土,但我对种菜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好在有大家帮忙,学校的几个单身汉都是我的助手。记得有年种萝卜,人家萝卜业已上桌,我才姗姗点籽,本是无心栽花没有什么奢望,但是那萝卜却意外地疯长,既往土里钻又向土外冒,一尺多长,比胳膊还粗,雪白粉嫩。春节前夕把它们分给四邻,有的红烧,有的清炖,有的凉拌下酒,家家赞不绝口。
   还有一个种菜的故事颇耐人寻味。那是1976年暮春,隔壁的会计乔迁新居,便把屋前一大块菜园奉送给我,我和几个单身汉合计,种懒菜为宜,可以疏于管理坐享其成。没过多久,他们从下面连队弄来一小袋萹豆种,三七五除二胡乱一种,棵棵成活,肆意长着。
   我从小就爱吃萹豆,耐心等到了入秋,满园都是绿油油的。起先一天一篮两篮,又吃又送人,让我品尝着丰收的喜悦。接下来每天是一筐两筐,我觉得有些抵挡不住了,吃不了就烀熟了晒干。不采可惜了,令我十分懊恼,最后还是干脆不再过问了,索性任其与蚜虫们一起自生自灭。
   春天放农忙假,我们带学生到各茶叶连采茶,无论男女双手摘茶,就像小鸡啄米轻快稳准。
   夏秋水果成熟时,我们便到果树连帮忙。一个一个剪摘,一篮一篮装筐,一筐筐搬运,汗冒雨淋地在树丛里爬上爬下的,浑身被洋毛虫辣得体无完肤,手一碰就揪心疼痛,随身携带的万精油在手上抹得厚厚的,但还是无济于事,照旧疼痛难当。
   十几年后我重返故地,这些果园早已不复存在了。改革开放了,河北的苹果来了,山东的苹果来了,红富士也来了。当地老土再也无人搭理,做成罐头也没有销路,只得将果树砍了作罢,果农变成了茶农。
   后来团部一个改作九连山林场,一个改作古泉啤酒厂,九连山的地名也改作古泉镇。
   九连山位于团部以北十五华里,我们有车就乘车,无车就骑自行车。那里既有我同学和白马时候的旧友,又有我初识的新朋,有在宣城车队的修理工老陈,有护林员大麻子老顾,有小学教师(郎)狼巴子,在芜湖设计院任职的杨老师,老干部子女华子、黑子兄弟等等。
   不知缘于何故,1976年的时候像先前撤销白马一样突然一风吹解散了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所有现役军人各自回归原部,地方人员一律就地留守。兵团部改作省农垦厅,十七团恢复“敬亭山茶场”旧名,原属各营改作分场,各连队改称小队。
   事过不久,唐文华被调到无为县城工作,我在团山又少了一好友。从他和老连长告别的眼神里,我能体察到他的伤感。
   我忽然觉得,老连长老了,两鬓斑白,胡须也白了,为什么我过去不曾发现?
   1978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全场唯我一人有幸把住了机遇,上大学回炉镀金,爱人也离开茶场调往巢湖市任教。又临到我搬家了,这时已不再像张村到白马,场部对我特别照顾,破例给我派了一辆卡车,尽管我当时还没有任何一件家电,各种家什杂七杂八也装了满满一车。
   老洪夫妇这回的感伤已按捺不住了,我们难舍难分,在空徒四壁的屋子里促膝倾谈彻夜不眠。第二天他硬是亲自随车把我们全家护抵巢城,才依依不舍挥泪作别回转。
   敬亭山,九连山,最敬爱的老洪和朋友们,谨让我向东南遥遥一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共 19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怀旧情结的叙事抒情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在团山的生活经历。那个时候团部学校的师资条件不错,有许多科班出身的老师,但“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中专学历而自卑。和学生最开心的是上山采药,用来作班费,购买书本,学生们乐此不疲。团山由于是准军事编制,有军人服务社,近水楼台先得月,偶尔可以沾点光享受一些军队特供。在这里,家家基本自给自足,“我”也因此学会了种菜,只不过是跟别人学而已,结果总是比人家的晚半拍,但也歪打正着,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劳动的乐趣,品尝丰收的喜悦,水果成熟时,还可以吃上可口的水果,后来,安徽建设兵团解散,十七团恢复“敬亭山茶场”旧名,令人心中不免失落,十几年后,故地重游,已物是人非。所有时光里的一切都会过去,往事只能在回忆中追寻。文章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故事性强,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值得品味,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10-07 09:43:12
  感谢老师带来的回忆性叙事抒情散文!祝愿老师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9-10-07 10:05:18
  这篇怀旧散文语言质朴,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故事性强,让人如入其境,感同身受。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