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寡妇(散文)
前天,我碰到过去一位很好的同学,我惊异地发现,他身边夫人挽着他手臂的、温情脉脉地微笑着的, 我一眼看出,还是许多年前那个风情万种的寡妇。我这位同学好学,在学校一贯成绩好,是出了名的书呆子,但性格古怪,平时话不多,属一另类;参加工作后我们见面时,我的孩子都有几岁了他还是未婚。
一次,我们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在一起小聚,都很关心他,说有合适的为他穿针引线物色一个对象,他也只是笑笑而己。问他有什么条件没有,他却一本正经地说:
" 有。"
"什么条件 ? "
" 寡妇 ! "
我们听了,不约而同仰天哈哈大笑,都以为他是在说酒话;他说不是酒话,是认真的。以此为话题,那顿酒聚,我们谈了很多、也很投机。他说年轻的寡妇失去了她爱的男人之后,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心灵上创伤深刻,心理上的渴求十分隐秘;若是重新爱上一个人,你们说这种爱厚重、真诚吗?他还说这种女人最知道疼惜和体贴她重新爱上的那个男人,这是市面上一般浮华女人所不具备的。他说的头头是道,最后我们都被他掏心窝的坦诚率言说得哑口无言,都认同了他的道理;而且他一再向我们声明,非寡妇不娶!
不到一年,在我们同学多次以寡妇为前提条件的关心下,最后以小他八岁的年轻寡妇与这呆子投缘而相中。因为人家要的就是老成持重的稳重人,我的同学又有学问、又有修养,所以两人一见面,似乎是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们相识时间不长,很快以简便朴实的方式结了婚。
以前每年我们都有相聚,得知他们婚后十分恩爱,而且生下两个漂亮的女儿。寡妇妻子又十分贤淑,呆子很爱两个只相差一岁的女儿,长大后简直像双胞胎一对。呆子将自己的满腹经纶,精心地从小就如醇浆甘液一样灌输于两个宝贝女儿身上,致使成人成才。至今大女儿在国外,小女儿是医生。
前天遇见我这位呆子同学夫妇二人,却仍是女人挽着男人的手臂在街上行走,看上去仍然恩恩爱爱。寡妇现在虽上了年岁,但仍是风韵犹存的风姿。我邀他们俩,又约了几个要好的老同学聚会了一次,呆子毫不隐讳地谈了他们婚后寡妇妻子许多感人的故事。
后来我就一直在想,呆子是个很有学问和思想的人,为什么他自始至终都钟爱追求寡妇呢? 这让我想到许多年前那次酒聚上他的一些话理。记得那次谈话中他还列举了古今中外一些名寡妇的例子。留在我记忆中比较深的有李易安、卓文君。他说李易安值得同情,但一生在婚姻中命不好,再婚时没有找对人。现在想来,别看他是书呆子,对李清照关于婚姻的非议不无道理。他喜欢卓文君那样荡而不浪还贤的寡妇,能从一而终。他还特意赞赏了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寡妇也疯狂,撩起了卓文君新寡在家的情思,演绎了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千古不朽的爱情佳话。
今日看到当年风姿卓约的寡妇,如今仍真诚妩媚地在我这位呆子学友身边,我们的确感慨不己。想想也是,呆子心中有杆秤,爱情不风流,情调是浪漫的,而真爱是不能当游戏的,呆子读书明理,懂得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曾经在他婚后我们相遇时,他向我吐露过真言,说寡妇妻子对他确实是真爱,他很幸运、他很感激我们为他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寡妇。
我们分析到是因为这个女人发现呆子的爱里充满了疼她的真情,呆子并不呆,每年春天都主动和寡妇妻子一起去为她那个不幸病逝的男人去上坟,这就让寡妇很感动,对他产生了倾心的激情,产生了遏制不住地内愧感,总觉对呆子有亏欠、总想为他多付出一些什么;这也许就是爱中之恩,由此,二人就更加地恩爱,尤其是有了两个女儿之后,他们对孩子的那种如获至宝的疼爱,使得他们彼此发现双方深层次的内在优点都被释放出来。她发现这个男人的心一点不粗浅,她需要生活中的细致,呆子做得格外出色。我们要好的几个同学那时到他家里去作客时,她总是滔滔不绝向我们夸她的男人是如何地了解她,连房间里要留有什么气味她才能入睡他都办到了;他坚持夜间任何时候孩子换了尿布他都是要拿出去的,不让房里留有异味。她不只一次在我们面前颇为自豪地说她的呆子十分珍视她的任何感受,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我们这位可爱的呆子刮目相看了,使我们深深懂得了他苛求的寡妇,虽甜犹苦。
他爱寡妇,首先是疼她,而不是只停留在感官上,否则,无情的岁月将卷走你婚后有情的生涯;所以,在物欲浮躁的婚烟中,要像我的呆子同学那样,怀着珍爱的真情,才能去获得真爱与另一颗灵魂碰出火花来,收获到终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