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采石山水甲江南(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采石山水甲江南(散文)


作者:不舞之鹤 布衣,26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53发表时间:2019-10-11 11:42:58
摘要:之所以说“采石山水甲江南”,还因为有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的广济寺,有掘出采石的赤乌亭内的赤乌井,有李白为其写了六首诗的“横江馆”,有林散之手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的坟茔,我不由地想起了白居易的《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荷塘】采石山水甲江南(散文) 采石公园三面为牛渚河环抱,入得园来,是郭沫若手书“采石磯”的大照壁。足踏卵石铺就的曲径,欣赏着红梅、绿梅,蓓蕾初孕,迎风斗霜,清香欲放,尤显风骨。过了石桥和绿荫游廊就是万竹坞了。这里有庭园观赏竹“金镶玉竹”,有如龙鳞图案的“龙鳞竹”,有形似人面的“罗汉竹”,这些珍奇名种青翠欲滴的荟萃于景区小道旁侧,为采石矶山水增色不少。
   过了万竹坞,途经虞公亭,再往前行就是“林散之艺术馆”。走过百十来米长廊,就到了“李白纪念馆”,门首镶着青石镌刻的匾额,东边是“江濤湧雪”,西边是“山勢凌云”,正门为三层坊式重檐。拾阶而上就是纪念馆正厅,堂上正中悬挂的“李白纪念堂”匾额,为赵朴初题写,字体清秀,禅意幽幽;匾额下方有一瓷砖壁画《李白醉卧图》,远山青淡,近松虬蟠,诗人头戴笠帽、宽衣广袖,前有白鹿挂角,后有童子捧囊伺坐,写意飘逸,让人浮想联翩。
   出得纪念馆向西就是太白楼。太白楼是为纪念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也称“唐李公青莲祠”,后毁于清同治年间。现存的太白楼是光绪三年(1877年)湘军水师总督彭玉麟所建,飞檐重阁,歇山屋面,具有典型的湖南建筑风格。
   前院为太白楼,后院为太白祠,之间由回廊相连。一楼门前横梁上一块“诗冠盛唐”的朱匾,黑字金边,半楷半碑;二楼的“谪仙楼”匾额,黄地黑字,为张恺帆所书;三楼阁檐下悬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匾额,金字红地。
   步入大厅,迎面正中是大幅浮雕“李白骑鲸升天”,滚滚波涛中浮现着一轮明月,诗人骑鲸破浪仰天长啸,表现了对奸佞当道的愤怒,对报国无门的呐喊,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右壁是李白生平简介,有飞天反弹琵琶浮雕作衬,左侧墙壁是林散之八十岁后手书的李白《横江词》,有双凤展翅浮雕作衬。
   顺着山道一路西行直到江沿,只见悬崖峭壁之下凭空横出一偌大巨石,上有一只深的脚印,这便是采石矶上赫赫有名的“大脚印”了,清朝当涂县令李暲曾在采石矶头镌刻了“天下太平”四个斗字,并赋诗一首:“锁錀东南控上游,纷纷争守逐江流。西来帆影三千轴,北拱宸京亿万秋。”采石矶上的“大脚印”,相传是当年常遇春登矶时用力过猛留下的。身临其境,我仿佛见到了常遇春一声大吼,左手执盾,右手举枪,振臂飞身一跃,一脚踏上了矶石……
   从“大脚印”向上攀登,就到了临江绝壁上的“燃犀亭”。“燃犀亭”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其上凹镌“聯璧臺”字样,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空,险峻异常。
   “聯璧臺”东向有李白面向长江的塑像,合金钢铸就,诗人展开双臂前倾临空欲飞。
   再往前行,到了“峨眉亭”,这里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此亭创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69),民国23年(1934)重建,1987年复修。因在此处“前望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宛如蛾眉。”沈括对此地风光有这样的描绘:“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故而,后人在此建亭遂名之“蛾眉亭”。亭中原有珍贵古碑五通,皆为元明以来所鐫,后移至“太白楼”保护。
   由“峨眉亭”向前顺着崖壁往下就是频临长江的“三元洞”。采石矶共有五座天然石洞,三元洞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三元洞亭台楼阁临水而建,洞内的浮雕就是三位秀才在采石矶受神灵指点避风的故事。过采石矶,三位秀才特别喜欢此洞清幽绝俗的环境,遂在洞中置石床、石灶、石几、石凳和石龛,供奉天、地、水三元神,因而得名“三元洞”。
   往前就是披红端坐在石龛里的“望江佛”,这是百姓为祈求出入平安而供奉於江边的神灵。过了右侧碑石隔断,便是同样披红端坐的石矶娘娘佛龛,她的原型是孙尚香——孙策、孙权的妹妹,就是刘备的夫人。今人不古,佛前清冷,其香火早已断了。
   我就此出门,迎面峭壁上有副巨大的浮雕壁画,表现了三秀才高中后头戴乌沙身着锦袍重返采石矶的情形,与当初避风躲雨时的秀才已完全判若两人。
   之所以说“采石山水甲江南”,还因为有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的广济寺,有掘出采石的赤乌亭内的赤乌井,有李白为其写了六首诗的“横江馆”,有林散之手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的坟茔,我不由地想起了白居易的《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共 17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要写好也不容易,作者开头就写“采石矶以雄、奇、秀、险集于一体而居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等“长江三矶”之首,正所谓“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别看翠螺山海拔只有131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下就抓住读者的心,想要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拾阶而上,门首高悬范曾先生“采石山水甲江南”金字墨宝,我们跟着作者开始游览采石矶,翠螺山原本无竹,采石风景区自1981年起,先后从京、宁、蜀、湘、赣、鄂、闽、皖等地,引进竹种,现已达20属127个品种,有美丽的庭园观赏竹“金镶玉竹”,游览艺术馆再到“梦溪”、“圆梦园”,拾阶而上,就是纪念馆正厅,门檐高悬“太白堂”金字大匾;还有太白楼。之所以说“采石山水甲江南”,不只是它以得天独厚的山水驰名中外,而且还因之雄踞长江南北之险,扼守东西咽喉之冲,是古今举足轻重的津梁渡口。这篇散文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篇很好的游记。感谢作者发文,倾情推荐阅读共赏!【编辑:官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官平        2019-10-11 11:44:35
  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集于一体,推荐阅读共赏。
官平
2 楼        文友:不舞之鹤        2019-10-16 10:02:59
  谢谢编辑老师。敬茶!
3 楼        文友:梨园枝        2019-10-16 15:14:50
  今春驱车从合肥前往当涂县城喝喜酒,返回途中顺道游览了采石矶。虽然也参观了李白纪念馆、太白楼,但没有作者引经据典描述的这么认真、详细。拜读了,赞!
往事如烟随风飘远
4 楼        文友:不舞之鹤        2019-10-16 16:40:29
  梨园枝编辑太谦虚了。给您敬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