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四年庆】星光不问赶路人(随笔)
从中秋到国庆转眼又将度过一个月时光,回顾这一段时日,有一些事将无法从我的心里抹去,至今仍在我心中游荡。
一、永远的遗憾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早晨,大概在六点钟左右,远方的二叔给我打来电话,敬爱的舅爷爷去世了,我当时哽咽无语。
记得还是小时候与舅爷爷见过面,屈指可算来,距今已有四十七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永久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舅爷爷每年的春节,特别是在喝了一点小酒后,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之时,总要打电话给我问问家乡的情况,问一问亲人的状况;总是关照我好好工作,照顾好长辈,要对父母孝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要舍不得吃穿。那年家乡有人去他那里,他又悄悄给带了钱给我的祖父母;好多次在电话里邀我与父母去他那里走走看看,可总是由于工作忙、路途远等种种原因未能远行。尤其是最近几年,总是好像盼望我去一次,因为舅爷爷告诉我说:他最近腰也不行,腿脚走路也不怎么灵便。我总是告诉他:等我什么时候放长假了一定会去看望他们的。
去年我们单位在他们那边的北方园区要扩建一个工厂,他听说后很是高兴,以为我会去,今年我们单位领导本打算让我去一次,让我坐一下飞机,可又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走不开,我在电话里与他们说:等到这一个国庆放长假就过来,可天有不测风云,谁知没等到十月一日这一天,舅爷爷却不声不响地去了。从此,我再也看不到他老人家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关心爱护的声音。许多往事如云如烟,历历在目,我心中感到无限的空漠,这个空漠我知道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这将是我永远的遗憾,悲伤而愧疚的眼泪不禁流出。我只得给二叔他们发去一简短的微信,现原文摘抄:“惊闻舅爷爷去世,心里非常难过,全家感到悲哀,也十分遗憾。由于路途遥远,不能赶去见上最后一面,是我永久的痛。望照顾好舅奶奶,全家节哀!把舅爷爷后事办好,待来日有时间去舅爷爷坟前拜叩!”
二、观《开国大典》有感
上个星期六下午是单位组织学习日,我们一起观看了《开国大典》这部影片,虽然还是三十年前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老片,可个个看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争的岁月。该片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在观看影片时,有两个关于台阶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蒋介石在撤离南京前,最后一次到南京中山陵,蒋介石在随从的陪同下默默无言,步伐沉重地从中山陵上面沿着石阶走下,慢镜头下,蒋介石面对河山,流露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感和一种凄凉;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在代表们的簇拥下,迈着从容的步伐沿着天安门城楼的石阶拾级而上。这一上一下,充分体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走下坡路;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从胜利走向胜利。如今,又一个国庆节就要到来,共和国走过七十年历程,我们重温这部影片,应该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建设得这样繁荣富强,这是老一代革命家和新一代共和国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战斗,奋斗和劳动的成果,愿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站立起来,到富裕起来,再强盛起来,到再走向新的辉煌。
三、父亲的生日
过完了十月一日新中国七十周年生日后的第三天,农历九月初三是父亲七十九岁生日。早晨,妻子叫我去农贸市场买了一些菜,中午我加班到十一点就回农村的老家,父亲已将鱼肉都烧好了,又炒了两个素菜。父亲见到我回家,感到很高兴。我一边下着面条,一边与父亲谈论着生活的点滴,父亲又用鸡蛋,丝瓜与大蒜叶做了汤。
春去秋来,父亲已年老了,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七十九个风风雨雨,但他仍保持着勤劳而俭朴的生活,给他买的新衣也舍不得穿,仍穿着那简单而朴素的衣服,他说这样做活自在随意。他阅尽了世间太多的沧桑,仍保持着善良而又宽厚仁慈的心,从来不与人家争什么,也从未打骂过我们,总是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左邻右舍,村上组里,有什么事都找他去帮忙;菜地上种了许多菜,果树上结满了许多瓜果,他从未拿去卖,总是送给人家一些,反正是自家长的。父亲虽然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可他一生正气,铮铮硬骨,从不做有背良心的事,也不准许我们做任何违纪违法的事,做人一定要做一个正直,正义,正常的人。
在父亲心里,我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骄傲,但在我们兄弟的心里,父亲永远值得我们自豪而尊敬,他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他总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尽力做完美一些,哪怕是堆一个草垛,总要堆得齐齐整整,忙个菜园,总是方方正正,树木花草,总要修剪得有模有样,家里屋外,总是整理得清清爽爽。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小时候以为父亲忙于做工,对我们不关心,现在大了,越来越知道,父亲是位随和的人,宽容的人,他说:“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一个想用自己的的想法去让孩子们如何的父亲应该是愚蠢的。”今天是父亲的生日,我不禁感觉心中有愧,忽然明白,陪父母过生日,既是孝道,也是一种幸福。
四、再游天宁寺
三十几年来,每年的国庆假日期间,我都要去寺庙游玩一次,以前是去南通的狼山。自从孩子参加工作在常州成家立业后,我就到常州天宁寺去。去年去时,有好多处都在装修扩建之中,今年的十月五日,我邀妻一同前去,她答应了,我非常高兴。再次走进这天宁寺,就有一种亲切可爱之感,此处的一草一木,连踏在脚下的土地,也似乎与别处不同。我每次到这里,都感觉到一种宁静,一种肃穆与虔诚,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而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里的佛,保佑着地方的平安与富裕。
我们来到敬香的地方,满怀虔敬之心,手捧高香向东南西北拜谒,虽然我们看不到神明的面容,听不到佛祖的声音,可又仿佛在我们的头顶之上有神灵有高僧正注视着,好像观察着人间的真善与丑恶,我不由得向天合十致敬,希望保佑人间有爱,一切太平友好。
我们走过大殿,经过经堂,看到许多佛像,神龛,篆刻的罗汉,玉佛,看到许多善男信女在烧香礼拜,看到许多僧侣在焚香静坐,诵经传法。我们走到最后面的天宁宝塔处,华贵简洁,透出一股庄严之气,十三层的顶层上悬挂一口十五吨重的大铜钟,不知用什么方法安装上去的,钟声幽远,福音广布。塔的四周是一千座汉白玉雕刻的玉塔塔林,塔中的大柱,栏杆,吊顶,楼梯,扶手,门槛等全部使用的是楠木;步入塔基广场,抬眼望去,是宝塔一二层间悬挂的“龙城象教”的大匾,塔基四角,全铜铸成的四大天王高大威严,神采威武,分别手持的剑,琵琶,伞,龙四件法宝,隐含着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天王像两侧,分别摆放放着铜铸大象八只;塔的两边矗立着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的两根九龙柱。龙象共聚广场。塔前摆放着迄今全国最大的香炉与一尊巨大的盘腿而坐的弥勒佛。四周有花草古树,到处干干净净。我与妻在塔前让儿子拍照留念。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漫游,才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这举世闻名的古寺。我们只是暂时告别,明年我想还会再来的。
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今日又是重阳,我写下这些,心想:余生不长,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珍惜该珍惜的,放弃该放弃的,这便最好,爱你所爱,别等来日方长,规律的生活,中意的人,干净的圈子把真心留给对你最好的人,人生最幸福的的事莫过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切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请相信: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写于二零一九年重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