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三河行(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三河行(散文)


作者:不舞之鹤 布衣,26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57发表时间:2019-10-14 11:34:04
摘要:回到了八卦广场的出发地,结束了这次寻访。我没有看到丰乐河,我想它应该在三河镇的北侧,只有下次再见了。

【荷塘】三河行(散文) 三河镇距今有2500年的历史,古称“鹊渚”、“鹊岸”,明代以后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于此交汇而更名为“三河”。
   我的故乡位于巢湖北岸黄麓镇,对于三河早在儿时就素有耳闻。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是镇上的斗笠、草帽、芭蕉扇等等商货,大多是附近的商贩们从三河一垛垛运过来的,一遇风暴,往往过不了几天,就能听到大人们凑在一起鬼鬼祟祟交谈,又有某某在蛟湖里盆翻人亡了;另一个是庐剧《蔡鸣凤辞店》,又名《小辞店》,在各地热演不衰,唯独三河不准上演。大人们说,蔡鸣凤是三河人,所作男女苟合之事,令三河人蒙羞。及至到了中学,方知春秋吴楚两国曾在此激战,三国时曹操亦将此做过魏军驻地,在太平天国时期,震惊清廷的三河之战也发生于此,我深感此处是英武之地,心乃向往之。
   然而数十年过去了,夙愿未了,对于三河的容颜终不过是个道听途说凭空想象。这次寻访让我能访古寻幽,亲身领略古镇风采,算是凑巧给我填补了一个空缺。
   三河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街面宽整,道旁的垂柳袅娜,映衬着黛瓦白墙的徽式建筑。
   因为汽车站车满为患,只得折回右转弯上了英王路,在大捷门附近的建筑工地下了车。大捷门为四道边门的牌坊,跨街而立,1858年太平天国后起之秀陈玉成率军全歼湘军悍将李续宾精锐部队6000余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三河大捷”,大捷门因此而建,以纪念这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过了大捷门就正式进入古镇风景区。穿过那个八卦广场,眼前是一座青石拱桥,一对石狮目光炯然端坐在桥前迎来送往,桥头两旁的栏杆上各有一只小狮遥相对望,在小狮的背后有一石碑静立,横行铭刻魏碑体阴文“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下另起一行“三县桥”三个大字。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的三县桥。
   沐浴着金色阳光,站在三县桥上,向东是济公桥。此桥建于上世纪上半叶,1944年国民党第六军军长张济公先生探望孙立人将军家属的时候路过三河见此桥正在修建便捐款资助,桥建成后当地士绅即将此桥以张将军之号名之。左面是清一色仿徽式两层小楼,雕花镂窗,简洁明快。右手是鹊渚廊桥,其上有由12根立柱支撑的双檐翘角,两侧是随弯就圆美人靠,既美观又实用。
   三河曾是濒临巢湖的岛屿,传说廊亭之处,是雀鸟经常聚集栖息的地方,后因巢湖下陷遂成陆地。时过境迁,这里现在只是人的居所,鹊巢“人”踞了。
   转过身来向西见一座拱形踏步式风景桥,桥身高高挺起,桥的两边是青石浮雕栏杆,在硕大的半月桥孔上方隐约可见“望月桥”三个楷体红字。传说每到十五月圆之夜,只要站在桥上对月许愿,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望月桥南侧有座高达30多米的七层楼阁,名曰“望月阁”,它朱体黛檐、气势雄伟,与望月桥相得益彰。
   由于没有导游图,为了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我便在八卦广场叫了一辆人力车。从古北街东行,没走多远见到一面灰砖照壁,估摸3米多高十几米长,我从东头的缺口处探首内窥,偌大的一块空地狼籍一片,泥土堆得好似小山,仅仅只是起步刚建而已。
   向右一转就到了气宇恢弘的万年台,这个戏台是在以前的旧址上重建的。再往前走就是太平天国当年的战场,现在仅有一段所谓古城墙。城墙的根脚是石条垒就,往上用小灰砖砌成,墙垛上设有小炮眼,那墙立在地面犹若儿戏积木。我实在不太相信,这就是太平军将领蓝成春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率将士所建,当然,或是战事紧急而草草修筑,也未可知。
   登上城头,一切都显得安和祥瑞。过了朝阳门,上了古东街,约莫50米长短,除了两家弹棉花小店再没有什么门面,只有一个土地庙引人注目,相传距今100多年历史。
   跨进土地庙大门,迎面是金身菩萨,正当我满腹狐疑之际,一僧递过一炷香来,我知道这是在向我索费,烧香拜佛。给过钱,我便虔诚地对神灵跪拜,还未及我起身立稳,那僧又往我臂上拴上一道红底黄字的布条,夸我生就一副好福相,硬把我拖向门边另一坐台僧人前。我迅疾扯掉布条,连说不必,而那“和尚”还一股劲拽着我的衣袖不肯撒手,定要替我“指点迷津”,我好不容易挣脱,他请我丢了几个钱给他。
   我逃难似的闪进了后屋,在一个局促的小天井对面端坐着土地老爷夫妇,跪拜之后退出来侧身再看天井东隅的“黄水井”,说的是五代故事,而井坛却是水泥做就的,口沿上生硬地割了几道深深的丫沟。看着那几道深深的伤痕,我的眼睛不由地发涩了。
   出得土地庙,跨过赵匡胤弟兄曾经逃过的“双龙桥”,从北城步入南城。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商业街,虽然街道稍窄,但两边铺面毗连,商货琳琅满目,这里除了刘秉璋的“鹤庐”、展示民俗的“古娱坊”外,还有杨振宁的旧居和“一人巷”。
   出了古南街,从三县桥上又跨过小南河回到北城,沿河往西过了“望月桥”北端,眼前修竹成林,透过缝隙,有一座朱漆廊桥依稀可见。
   过了竹林转弯朝右一拐进了“中和巷”,这个名字儒雅的小巷有50多米长,很快就穿过了,到了古西街。青石板的街面,两旁建筑保存完好,但市面萧条。沿街向东不远就是古中街了,街旁有个“竹苑新村”深深吸引了我。这个社区一幢幢楼房,都同一风格,同一规格。一位老人介绍说,当年的水灾发生之后全国人民纷纷解囊捐款,政府将这些资金聚集起来筹建了新村。看到眼前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我心中的暖意油然而生,56个民族都是一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事不能做成?
   重新回到了八卦广场的出发地,结束了这次寻访。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丰乐河,我想它应该在三河镇的北侧,只有下次再见了。

共 22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河行》这一篇散文,作者以清晰的条理叙述,以游记的文笔,足迹所到,眼眸所视,景物逐一描述,关联故事一一写进,游览的情感,随景而发,此行感触深许,既亲身领略古镇诸多风采,又表达了自己观光三河镇访古寻幽的情愫,且填补了近在咫尺的三河古镇自己就硬是没有到过一个空缺,了结了心愿。总之,文写主题突出,三河行,印象明,景物看,皆融情。欣赏了,力荐赏读!【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9-10-14 11:42:09
  作者观光文写,题表融情强烈。
2 楼        文友:程南        2019-10-14 11:43:00
  问候作者,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
3 楼        文友:梨园枝        2019-10-14 15:45:30
  欣赏了作者的《三河行》,自感惭愧。笔者合肥人,爱骑行,三河古镇常常是周末骑行的目的地。可能是熟视无睹的缘故,常来三河,但对三河并非完全了解。读了《三河行》,增长了知识,受益匪浅。
往事如烟随风飘远
4 楼        文友:不舞之鹤        2019-10-14 17:52:04
  梨园枝老师谦虚,给您敬茶!
5 楼        文友:不舞之鹤        2019-10-14 17:53:19
  程南编辑辛苦!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