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韵】临窗读景深(散文)

精品 【柳岸•韵】临窗读景深(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3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73发表时间:2019-10-14 14:13:58
摘要:风景不为奔窗而来,但窗口剪切了合适的风景,入窗的风景才有诗意。怀才抱器临窗得趣,将临窗所得写给读者,希望每个人都在窗口读出风景的含义。

【柳岸•韵】临窗读景深(散文) 柏拉图说:“我真想化作星空,用无数双眼睛望着你。”睿智的哲人啊,直线的思维反而局促了他的眼界。据说他的学生曾经提醒他,找一处窗口,就不必长那么多的眼睛。
  
   一
   我的家乡威海湾畔有一个大大的窗口,正对黄海,取景辽远,永不关闭。一个窗口胜过长无数的眼睛。
   这个窗口就像一个镜框,在威海抱海酒店北首海边的沙滩上,遮不住大海,却将大海截图入目。两只大手紧紧握住了镜框的一边,将浩瀚的大海截取了方方正正的一块,纳入它的视野。万千浩瀚,镜取一面。每看,我只感觉很别致,似乎并没有体会到它敢于取舍的艺术视角的绝妙,身临窗前,无法体验海风透窗拂面之妙,却有收景入怀的博大之感。有时候觉得囿于窗框的剪切,似乎割裂了风景的完整性。不得其解,恰恰是给我入情求意的启发。
   临窗读景深。无遮无拦的景致,难以分辨深浅,临窗阅读,舍弃干扰,取入窗之景,可求甚解,所得并不少于通览。
   威海东临朝韩和日本,百多海里,一水遥见。这个窗口是否是凸显了威海人的胸怀?应该是。打开一个窗口,让我们的视野瞭远,也让海外的人看到威海人的想法和敞开的襟怀。国之窗,之前不敢大敞;如今开轩面海,何等气魄!想想威海弹丸之地,英德殖民者曾据为己有,不开窗也有蚊蝇窥隙以入。如今开窗,放进了新鲜的空气。
   面窗,总有得到。威海滨海小城,拾步美景,巡看皆是。或许这面窗口意在告诉我们,取一个窗口吧,看不尽,可举一二而反三。一个城市的语言,不是张贴几幅标语,而真正的韵味无穷者绝不炫耀,而是给你一个切入,或者暗示。如此,威海人的心思,太富于艺术性了,名片失色,广告苍白。
   就像你去看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的雕塑一样,你会吃惊,也会不解。在那门口的栅栏上,也像窗型,竟然爬着一大群男孩和女孩,他们是很调皮的,也很泼辣,不然雕塑家也不会把孩子放在了栅栏上,放在这样出名的机构那里的,他们爬到了欧盟总部,大大咧咧的,抬头仰天,说说笑笑,毫无顾忌这是一个政治和权力的所在,而且听说至今还在那上面,好几年没有走下来了,也许永远在那上面。不能理解这些,恰好是我们与那个雕塑者的鸿沟。这个雕塑也是一个了解欧洲的窗口,将政治从庄严的舞台上拆掉,留下没有心计争斗的顽皮和无邪。尽管这里没有做成一个窗口,可意义等同于打开窗口,让我们看到布鲁塞尔的风格,看到欧盟选址的趣味。据说,游者在欧盟总部楼下留影,都选在童趣前,用童趣来解读政治,实在深刻,不能视为浅显。
   我常常一整天坐下来,面对威海海滩赏读窗口,凝神瞩目,静心求解,思考蕴意,试图从那硕大的亦窗口亦镜框中,去揣摩威海人的精神世界。
  
   二
   威海是一座新兴的都市,大海三面半环,陆地参差,伸进海中而成为岛屿,刘公岛就是一个例子。没有时间过海登岛,可以选一个市内的山头看岛。其次,市内的山峦河道也很有个性的,仿佛是故意不给人快节奏行看的机会。如何让游客不至于失落?那就要给初到的游客以视觉上的冲击,选取自己喜欢的,不要面面俱到。我以为,就是大城市的人跑到这里来观光,也会像乡下人初到城市一样,眼睛是不够用的,希望有第三只眼睛可以帮助自己,否则,东张西望会让人觉得你太没有见过世面了。威海人很会照顾游人情绪的,饱览可以一览无余,点水可能更有新意。看的人可以自选,不过,巨大的窗口在提醒游客,要懂得取舍。
   威海人从不排斥域外的人,很随和,随和得让你很想与他们坐下来闲聊,甚至明知路怎么走,也要问问当地人,喜欢他们的纯粹的方言味道,还有那种不厌其烦地指示你如何去行走,就是你车上载了GPS或者北斗,也想那样去问问,尽管自己知道这是多此一举的,可就是想享受那种风情。也许,或许这是窗口的含义不断扩大的结果,每个人都成了威海文明的窗口,或者就是威海人骨子里就有着纳客容人的气度。在威海,遇见威海人,不是与陌生碰面,仿佛是与曾经的相识再逢。海边巨大的窗口,又成了威海人端正自我风貌的座右铭,甚至是他们的图腾,尽管窗口无言无语。
   后来我终于发现了这个海边建筑的设计意图了。不是威海人太小气,大海就是他们的胸怀,你可以舍了镜框去面对大海的无垠,但那只是一种磅礴,之后你会失落的,因为你没有看到那些足以唤起你喜爱的细节,所以它就无声地告诉你,你截取一个片段,一个局部,一个细节,一个惊喜,细细地观察感受,可能你获得的会更多。莫贪心哦,慢慢看。无声的语言,温馨的提示。每一处街巷,几步就可以走到尽头了,若忽视了细节,就不是一个懂得欣赏的游客了,拂去周围的干扰,就拿一个镜框,去取你感兴趣的部分,暂时舍了那些干扰与多余。为什么?过去的威海很小,有人做了这样的形容:“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就那么大,怎么办?所以威海人不服,就给了你那样一个建筑,提醒了你,莫以为小巧就没有看头了。威海,等着你临窗细看,走马观花,会错失欣赏威海的韵味。
   在威海,读到的是精致,如放大镜下阅读核舟记上描写的微雕。
   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掏出相机吧,取一个感兴趣的瞬间镜头,按下快门,留一段永恒;现在手机方便了,可连续摄取,不能一览全局,就是局部也好,拼接起来,那就是音像连贯的底片。
   如果仔细揣摩,马上觉得那种透过镜窗读风景的一些道理了。如果你也去握住那镜窗的边缘,那就煞了风景,无异于没有镜头的猎取,变得十分茫然。你可以随之与镜窗越来越远的距离,去选取你觉得最重点的画面;如果站在镜窗前,就可以适时地捕捉到那些可能转瞬就失去的珍贵——一艘游船并没有进入你的镜窗,但那游船冲击的浪花就像犁地的犁耙一样,将沃土翻倒在一边,推着那白色的浪花扑向横着的远方,那浪花波及进了你的镜窗,这是序幕,游船虽不在镜窗里,但可以舍弃它的存在,用生动的想象力,在心中勾画一艘破浪的游船,那种无胜过有的感觉,只有用心的人才可以体会得到。一阵海鸥或者水鸭子从镜窗一侧款款地飞进了视线,收取无遗,令人惊喜,那是无尽的感觉,是有序的体验,此时,可以以最缓慢的心态去观察每一只的不同,若是你没有了镜窗,那只能是没有视点的散看,就像一堆珠子,失去了被贯穿的情趣。或者是远处的点点渔船平静地靠近你的镜窗,没有半点动感,一旦抓取了这样的远景,就会按捺住怦动的心,一直在等待,等待,等待船儿正好被镜窗“围猎”的瞬间,此时可以按下快门,咔嚓咔嚓……此时的满足感是从来没有过的。
   无论大小情趣,在这个窗口里都可以得到满足。单纯的赏景者有了异于他人的情感安放。我曾经听一位朋友说游威海的感受,说,每一个景都可以拿来读。是啊,他懂得了临窗读景的微妙。
   一切可能都有。如果你喜欢船钓的画面,也可以等待。阳光可以整齐地铺洒在你的镜窗之前,一直射到你的眼睛,一只垂钓的小船突然未经你的允许闯进了铺着阳光的水域,那是金丝线织就的海网,逃不掉的,那鸭舌帽,或者是草帽,被阳光拉长了原来的样子,渔人手持着钓竿,成为一个永恒不动的雕塑,因为太远。这样的画面,就是在你几年再没有到过这个地方,也没有看见这样的浪漫,凭此,都会重新勾勒出崭新的“船钓图”,令你去浮想,可以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要在建立的视觉背景合适的基础上想象,对接很容易;你可以去想“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莫管有没有酒樽,有没有曲赋,你可以凭了想象;你可以走进那独我入镜的天地,“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野烟漫拢,飞桥退却,此时,你虽然是坐在家里,或者是倦倚沙发,也可以随了缓缓的画面而跌入浪漫……
   突然我喜欢上了窗子,这是为眼睛架设了一个取景的镜头。取舍里有着太多的学问,俯仰之间藏着多少难得的诗趣。文字可以读,窗子里没有文字,也可以读,景就是全卷书。《文心雕龙》说,惟景藏诗。因窗子,我理解了这则文论的要义。
  
   三
   我老家房子的窗子是旧式的,根本不能妄想打开窗子,窗棱都是密密的,窗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防盗系统,所谓“破窗而入”,在那时简直异想天开。窗子的功能在于透气,采纳阳光,为此,在窗棱之间贴上白色的窗户纸,阳光可以投些光线,影影绰绰的,并不直射,想亮堂一把,只能待年底换上新窗纸。有时候,用一个手指头沾了唾沫,轻轻润湿一片纸,往往被妈发现,一顿教训,词儿就是——败家子,换一张窗纸多少钱!但那种习性不易改,主要是太封闭了,我想看外面的小世界。其实,如果关了街门,摄入眼中的风景只有一片栀子花,特别是雨天,你将雨搭子撑开,挡住了飘向窗户的雨,去看,在雨中,那摇曳的栀子,被雨点打着了的花儿并不惨败地落下,我想,是不是就是为了我的观赏。也不必担心了,一切都是设计的氛围与背景一样,我自得趣味。这样的窗子,这样的风景,已经是做了很大的努力才有的。还有那棵孤单的柿子树,秋天冷了,风嗖嗖地戳进了窗户里,若是捅了一个眼,怪冷的,但那诱惑不能不看,满树的柿子挂着,半片叶子也没有了,是干净的油画。当然你不必担心街邻来摘了柿子,他们也喜欢看那秋末的一抹橙黄。
   因窗子,我读出了小小的诗意,不在诗句里,而在童年童趣中。
   封闭的窗子,局促的空间,挡不住渴求外面风景的眼睛。我不认为那是小农的眼光,那个年代,自闭是唯一的选择,放远面对着危险。热爱的情感里不能没有风景,一院一景,撷取的毕竟也是生活的况味。当逼仄的窗口碍了视线,才想到找一处明窗,窗口给了诱惑和启迪,让我们放远眺望。读懂生活,参悟人生,少不了窗口,无论大小敞狭。
   最好是将街门也一并打开,这是经过了过滤的双层镜头,取景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不能随意,内心不甘。街门外就是一个粪场,猪粪都在播种的时候推到了田里,于是,这里又容纳了大大小小的草堆,如果是小伙伴们在那里“趴猫”(捉迷藏),我一览无余,也不能顾及风景了,便窜出去,加入了他们的游戏,成了乡邻眼中的风景,沿街的窗口传出笑声,有的指手画脚,示意谁藏在哪个草垛,谁匿在哪个旮旯。推开窗,外面就有风景。从小,我就悟彻了此理。
   没有镜窗的功能,那就是封闭小孔,窗子的完美在于容纳,也给了我们放飞心的可能。很多东西你是在比较之下才有了某些满足,所以我格外地珍视那些曾经坐临的窗户。
   其实有了窗子,我们才有了满足。卞之琳说:“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管不了我们在别人眼中是否是梦,但至少每晚的明月会成为不速之客,岁月静好,若没有窗子,岁月也不知投向何处啊。
  
   四
   那日,成都的一个文友“寤君”给了我一幅雪景图看,我说那有什么可看的,还不是大同小异,雪在我们北方就像春天随时可以用手抓住的柳絮。她说,不喜欢就可以删掉。但马上让我有了一种诗意的感慨,千里外的景致,可心的分享,我怎么可以忽略对方临窗所见呢。每个人都有一面取景的窗口,遥远对看,也是心的交流,如此,那窗口便是心窗了,不会欣赏她的窗口,就不会有达心的交流。
   整个儿画面是一面窗子,不像儿时所见的密致窗棱子,古色古香,雕龙画凤,有粗壮的立柱,间以条木;有的如梅花瓣装饰,打破了规整,漾着主人灵动的审美情趣,总是想打破单一,而又讲究规矩,这也许就是主人的性格表达,我竟然可以透过窗子看出了主人的这些,甚至是一览无余,透进了她的骨子,若她不想保护隐私,我宁愿去好好欣赏。想到她的文章,仿佛看见她执笔临窗。
   窗子外面是一条不宽的马路,因为高大的树木从墙垣顶处斜伸过来,如果不是树木上擎着朵朵白雪,怕是要伸进他的窗户里,想一探主人?一角有泛黄的灯光,它想借着幽光看主人是否入睡?还是想叫主人一声:快来,这里的风光与彼时大不同了!
   朋友在她的窗口下敲了一行字:葱茏的树,擎着寒冷,树还是温暖的。为什么?我想是否是窗口有一双眼睛在欣赏这道风景。
   往年,南国少见有雪,撒下几片雪花就是莫大的气度了,现在居然可以张扬地挂在枝头,这是奇遇。那翠绿的松柏树上,努力撑着,不让雪落下融入了尘埃,好像觉得是圣诞老人冒雪来看望主人,还不出来迎接?我都为主人惊喜了,可惜我不知道主人知道不知道我的急躁。
   马路对面也是一个窗子,黄色的灯光吐着窗的颜色,似乎要穿透夜幕,穿透被松柏挡住的视线,但窗子的光没有想法,只能是一成不变地散着。可惜对面窗户下没有它的主人,与这里的窗子的主人对视,要不,每个人或许都成了彼此的风景。窗子所辖的风景再没有什么了,但你可以去联想,想什么随你自己。有句云,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是的,那么繁的景致,你是永远不能看过来的,取景给自己的窗子,这是艺术,也是满足,别的都可以舍弃,我只取其一,在别人看来,那只是平常,在主人看来,可能就是他是日的发现,不然,他为什么要摄取一窗的景致来挑起我的冲动与思欲呢!她告诉我,她在这处窗口下有一张写字台,每周要工作两个夜晚,写作教育随笔,很多发现和顿悟源于窗口外的所闻所见,所以,她想把这份秘密拿来与我分享。

共 1005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在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手法中,有一种处理手法叫做“框景”,就是希望观景之人通过窗户等能够看到半隐半现的窗外之景,能够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氛围。因此,多让临境之人发出“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的感慨。作者在读景方面有惊人的造诣,他说:“风景不为奔窗而来,但窗口剪切了合适的风景。”似乎一言说尽了威海湾畔大窗的心事。威海东临朝韩和日本,百多海里,一水遥见。这个窗口凸现了威海人的胸怀。如同放大镜一般,这扇窗截取了威海一个片段、一个局部、一个细节,或者是一个惊喜,站在窗口仔细研读透过的风景,你或许能够读到威海的精致。由此,作者揣摩透窗读景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有倾慕的风景,一艘渔船、一阵海鸥、一群水鸭……这扇窗都能让它们成为永恒,就像照相机一般。其实作者的心里是有一扇窗的,循着记忆,作者看到了老家窗户上的窗子。这扇窗留下的记忆是温暖的,有妈妈的身影、有一些顽劣的事迹……作者因这扇窗读出的诗意是童真的。感悟,岁月静好,若没有窗子,岁月也不知投向何处啊。然而,作者透过窗口看到的风景还远不止于此。透过一幅画,作者感悟:我们所见的往往是窗口的风景,却忽略了站在窗口的那个人,那双眼睛,还有怦然为之心动的声音。也赏秦淮河景象,坐在平民化的窗前,感悟:风月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一颗诗心跃然纸上。窗子是一条界线,窗内是流淌的诗心,窗外是游荡的风景,凡是能够入窗的风景,都是最美的精致,作者似乎为众多诗人钟情窗子找到了理由。这篇文章覆盖面极广,作者善于举一反三,谈古论今,由一扇窗解读更多的风景。这正体现了作者的一颗慧心,他把一扇窗户看成一部相机,定格在窗框内的风景洋溢着诗意,更洋溢着诸多的思考。欣赏学习精彩散文,编者也以这篇文字为窗口,希望能够看到文章内更深的风景!【编辑:醉里清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01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19-10-17 15:09:25
  一直佩服怀才老师独到的见识与思考。一窗一世界,正如一叶一菩提。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一双慧眼和睿智的思想,去感怀尘世的冷暖,追溯自然赋予的七彩,人性的善良美好,过往、现在于未知的明天,其实都被收纳在你眼里的一扇窗乎里。学习祝老师快乐,敬茶。
小小莲儿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0-17 15:40:08
  怀才抱器一直以得莲儿老师玉评为满足,不仅仅是眼力透背,更是情动字间,提携鼓励,是一个人的人性的理解都显得肤浅,我以为是包容的大德。怀才抱器写临窗所见所思,原本就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取景生活的出口,写着就收不住笔了,有些拖沓,莲儿老师看出,还是包容了,就像看小学生作文,见有点新意被拿疵瑕为玉石了。谢谢莲儿老师对本文的精彩批语。得一言而暖心,莲儿老师语是也。要我,谨祝秋祺,奉茶问安。
12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10-17 16:32:20
  这篇文章有点倾向这首诗歌的意境,卞之琳老师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可能理解不够透彻,还望老师见谅!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0-17 16:37:16
  谢谢峙榛起航到访留墨。写本文的时候是寒冬,我凭窗而想,有了取景生活的想法,就那样随笔以记,最近翻出来润色。卞之琳的短章精粹,怀才只是想做生活的诠释,通过本文。谢谢起航老师美评。磨目了,问安。
13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10-17 16:34:50
  文中的几处引用,可谓是与文字的主题相得益彰!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0-17 16:38:43
  谢谢起航老师首肯,写作的时候,跳出,便留在文中,可能有不妥的之意,未深究。谢谢起航老师这样关注,给怀才写作的力量。谨祝创丰,怀才一直关注起航老师的佳作。
14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10-17 16:38:51
  另外,不得不说老师您是个毅力非凡的人,因为我曾看见您的留言回复,那个时间段不能弄虚作假的,现在的人已经大多没有了早起的习惯。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0-17 16:42:51
  谢谢起航老师这样关注怀才。怀才有早起的习惯,将读江山视为自觉的生活了,感觉不错。写文章本来就是悦情的事儿,起航老师坚守江山也是我的榜样,我们一起,共同爬坡。遥握!
15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10-17 16:42:15
  最后,老师曾经说过文字就是修心,在您的一些文章里,确实已经体现出来了!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0-17 16:44:31
  谢谢起航老师的首肯。文章之用已经不像过去的时代了,现在,为文应该是借以修养自我了。认同。
16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10-17 16:49:59
  最最后,老师的社会阅历比较丰富,或许从您经历的那个时代算起,一直到现在,那些所见所闻都成了您笔下的一行行字,一篇篇文,一首首诗,甚至可以说是一曲曲不老的歌谣!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0-17 16:53:46
  也是,怀才的经历在同龄人中可纳算是曲折的,也有过牢骚,但更多的是精思之后的沉稳了,我们可以给我们的后代的不是我们那些破烂的情绪,应该是谨慎的濡染,所以,我始终严谨对待文意,尽管做得不好,但怀才努力了。情怀老师的文章我之所以很青睐,关键是真,可以读出一个人的身子骨。遥握,一起努力。
17 楼        文友:菁茵        2019-10-27 18:07:48
  怀才老师的散文,一如既往的行云流水,威海是个好地方,当年同事回来后赞叹不已。而您,情感笔触是如此丰满,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丰饶美丽的威海。由大海这个大窗口,延伸到各种各样的小窗。其实,窗户很多,关键在于是否发现。一支笔,巧妙地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串连,形成了动人的篇章。文笔厚重,不落俗套,写出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和味道,欣赏学习了~~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0-27 18:56:35
  谢谢菁茵老师对威海的评价,威海人是一面出口,但愿给菁茵老师美好的印象,怀才是想从窗口感悟生活,写的冗长了。菁茵老师能够耐着性子读完并留墨,实在令人鼓舞。谢谢,遥握!
18 楼        文友:东方玉洁        2019-11-05 10:44:52
  窗口的框景,有漏景之效,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加一个框,景色就不同。我亦曾以此为题而作《窗口的风景》。
   此文以城为窗,以海外为景,极目远眺,风光无限。
   读书窗下,框景多变,动态发展的,难怪寒窗、西窗这么。我也很是奇怪,为什么要开西窗呢?
回复1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1-05 11:10:56
  谢谢东方老师到访留墨。窗口,给我们很多不一样的发现视觉。怀才到时候读读你的窗子。谢谢美评。遥握!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