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走近国清寺(散文·家园)
2019年10月23日两部旅游大巴,带着小区业主直奔台州国清寺。
三个小时后我们双脚站在了,始建于598年离我们一千四百年前的千年古刹。我们一行带着一份神奇与好奇,坐上了开往景区的电瓶车。眼前一副厚重的图卷进入了我们的眼帘,错落有致金灿灿的稻田,古刹两旁林木茂密,依山而建的佛塔耸立在山林间,在隋代古刹照壁前我们停下了脚步。站在古刹前我有很多疑问,这座一千四百年的古刹什么时候来在到这里?它经历了什么?
导游解说声在我耳边响起,国清寺是屡毁屡建,它命运可以用坎坷二字来形容。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大唐到清朝雍正这880多年间,大唐李世民灭突厥,征西域,灭吐谷浑,灭萧铣……连年战火,国清寺几度毁于战火之中,一场暴风雪国清寺被自然灾害摧毁,武宗灭佛国清寺难逃一劫,北宋宣和二年国清寺又遭厄运,直到宋高宗建炎二年也就是公元1128年,虽然这一年金兵南下,宋高宗还是下令国清寺重建才得以修复。天灾人祸国清寺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不断屡毁屡建中,掩盖不了国清寺的光芒,这时的国清寺已挤身于“五山十刹”之列。清朝雍正十一年皇帝亲自下诏将摧毁后的国清寺重建,到了清末与民国时期,国清寺国家又拔银两增建。国清寺每次重修,寺宇规模在一次次增建中面积不断地发展扩大,寺院位置由原来三面环山的谷地,越来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旷之地。我们现在所看到是1734年清朝雍正年间重修的,它坐落在“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世外桃源式的地理环境之中,据说寺院“国清寺”这三个大字是雍正皇帝所赐。
当时的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名气之大连杭州的灵隐寺、嵩山的少林寺都望尘莫及,当年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为中国寺院四绝。国清寺培训出来的和尚,是到全国各地寺院担任方丈的,可见国清寺在我国佛教地位是相当高的。站在国清寺前,我深深被寺院褐黄色的山墙《陏代古刹》四个字所震撼,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寺院前有溪、有石、有古石桥,桥下溪水缓缓流过,溪边古木幽深,溪水清澈,不由让人感觉这里的历史厚重,不由让人放慢脚步、沉淀下心情。据说文革期间国清寺受到冲击,扫“四旧”再次被毁。1973年在时任总理周恩来的关心下,1975年前完成了国清寺的修复工作,周总理特地拨款30万元,并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国清寺,如今现在这些都是国清寺的镇寺之宝。众所周知那个时期我们刚刚渡过苦日子,刚还清苏联的逼债,国库还不富裕,那时候的3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工人一个月工资18元可以养一大家子。因为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上,与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这里曾有不少名望高僧: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都出自于国清寺,可见台州国清寺在世界上佛教地位之高,在周总理心里的位置也非同一般。
我们去台州国清寺正值秋天,也正是收割稻谷的时候,国清寺外一大片的稻田归寺院所有,春天寺内的僧人种下稻谷,辛勤劳作后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割下来的稻谷挑回来用竹制的大席子晒着,我们来的这天阳光正好寺院内晒满了稻谷,寺院僧人口粮全来自寺院稻田自给自足。国清寺不收门票,寺院开销主要来源于香客惠赠。
跟着导游脚步进入国清寺,从导游口中得知,当年国清寺创始人智顗他一直想建一座寺庙,苦于手中没有银两,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智顗大师临终前写下遗书托人带给当朝隋晋王杨广,“不见寺成,暝目为恨”。杨广看到遗书深为感动,决定成全智顗大师遗愿。特委派寺马王弘监造国清寺。初建的国清寺寺址选在我们现在大雄宝殿位置后面八桂峰前山坡上。“寺若成,国即清”,这就是国清寺名字的由来,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的美好愿望,希望国泰民安。
国清寺大雄宝殿左侧有一颗“隋梅”,据说是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所植,它是我国现存的四大古梅之一,杭州超山大明堂的“唐梅”、超山报慈寺的“宋梅”、湖北黄梅江心寺“晋梅”人称四大古梅。1949年前僧人靠着寺前的稻田苦苦渡日,无心照料隋梅,隋梅曾数度枯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僧人们过上了安定生活,再也不用担心战火烧到寺院,并精心照料打理隋梅,此后隋梅转青开出花来,饱经沧桑的千年隋梅终于苍老挺拔起它的新技高踞墙头!现代诗人邓拓《题梅》是这样颂梅的:“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文革期间曾经有人想置于它死地,因为“朽木不可雕也”而幸运地保留了下来。这株苍老遒劲、冠盖丈余的千年古梅,仿佛告诉人们岁月的苍桑,一千四百多年隋梅它的每一片树叶,如同染上了一千四百多年的经文、一千四百多年的香火,它见证了千年时代的变迁,它告诉人们只有坚强不屈,坚持信念才能笑到最后。国清寺有不少人文墨客留下不朽名篇,如人们所熟知的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都有他们的墨宝。
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它的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故事。隋塔就在寺外不远,我们沿着石板小路拾梯而上,佛塔耸立在山林间,近距离地站在隋塔前,导游告诉我们这座隋塔为隋炀帝所建,当年相当宏伟,随着岁月的变迁如今仅存塔身,出现在我们眼前的隋塔斑驳残破,塔身攀满了青苔和藤萝,让人看起来朴素沧桑,更显得隐世古刹的冷僻风范。唐代诗人李白为国清寺作了一首名诗:“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举唐游,于中更无别。枿木划断云,高峯顶积雪。”寥寥数语把国清寺的景与神刻画得相当传神。1984年国清寺恢复了停办多年的“天台宗佛学研究社”也就是现在的天台山佛学院,全国各地的佛家弟子来到这里培训,国清寺又回到了佛教界独点鳌头的地位。2006年对国清寺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它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国清寺的一草一木都是不可移动的文物。
我们来国清寺这天旅游团队不多,走近大雄宝殿看到满腹心事的香客,一脸虔诚拜倒在佛像前,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佛主保佑平安,并为家人在佛前点上三柱香,燃上一双烛,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为的是心灵的憩息和宁静。国清寺有太多内涵,它的历史厚重,虽然它比起其它寺院历史悠久却显得低调而幽静,国清寺甚至没有灵隐寺那样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在我看来国清寺是一个值得看的寺庙,它能给你带来厚重的历史,也能告诉你前进的道路尽管是充满了荆棘,只要敢于与厄运作斗争,只要承受得住各种灾祸,终归能在厄运中坚强地活下来,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光芒。
感谢老师赐稿分享佳作,期待更多精彩。老师创作辛苦了。
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