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余味无穷的启迪(散文)
10月19日,我有幸参加广安区作协举办的中篇小说《独占鳌头》改稿会,获得了余味无穷的启迪。
这次改稿会,由省作协会员、广安区作协主席李逢忠主持,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市作家协会主席邱秋,省作协会员、市作协副主席、邻水作协副主席冯宗凡,省作协会员、市作协副主席、武胜作协主席高其友,省作协会会员莫为、陈智敏、涂加,市作协副秘书长、前锋作协主席宋小平,市作协会员夏孟珏、曹文芳、戴其林等受邀参加会议。
改稿会上,作者戴其林介绍了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充分展示广安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以石笋镇鳌山村为背景创作中篇小说《独占鳌头》的经历。
邱秋主席客观、公正、坦率地肯定了中篇小说《独占鳌头》创作的成绩,对22个章节逐一进行点评,借用《水浒传》逼108将上梁山,在“逼”字上做足文章;赏析以及省内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列举农村题材的小说《艳阳天》,仅有10天的事,作者一环紧扣一环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同时,他还结合自己创作电视剧本《少年邓小平》的实践,在创作前做的准备工作,收集了广泛的创作素材,并将每个人物及性格特征,专用一个本子备注,随时对照,小平同志的父亲之所以送他出国深造,因为他也是博学多才,才有此远见卓识,没有小平同志出国深造,就没有他未来的成就。他又从小说创作艺术的角度,把创作小说当成讲好精彩的故事。并结合在农村采风所见所闻,就如何将笔尖用在讴歌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呕心沥血地带领班子成员撸起袖子加油干,迎合时代的主旋律,践行农村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拓展精准扶贫的新篇章,而不是把主要人物当成一个串台听故事的角色,把像珍珠般的故事连接在一条主线上,要提炼讴歌主人鲜明的个性,掌握技巧提炼对话语言,创作出精美的精准扶贫故事,吸引读者的胃口。
省作协会员、市作协副主席、邻水作协副主席冯宗凡指出,《独占鳌头》一些情节首尾没有连贯的问题,侧重指出修改的方向,围绕创作小说如何挖坑与填坑精辟地讲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参加改稿会的作家们,还对小说一些故事情节有悖精准扶贫的政策规定、情节违背社会伦理,以及作品如何以精准扶贫为主线,用脱颖而出的招术,既要有接地气的贫穷,又要有现代思维描绘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鼓励作者把小说创作与现实工作、生活、信息时代接轨,突出通过信息时代主新潮流;在刻画人物的鲜明性格下功夫,要讴歌第一书记的领导艺术,驾驭能力,以及与时代接轨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理念。讴歌如何用好第一书记的权力,与村班子成员融为一体,问诊把脉贫困原因,破解精准扶贫难关,走出一条不拘一格的发展农村经济之路;在创作方式上要把口水话提炼成通俗易懂的农民语言,把生硬的词汇提炼成优美的小说用语,让阅读者享受读散文和讲传奇故事的美感。要修改创作提纲,确立故事线条,多少章节,每个章节多字,故事合理布局,铺垫的故事不能喧宾夺主,围绕王利民这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篇章下功夫。
此次改稿会虽然只有半天时间,各位本地著名作家精心准备对《独占鳌头》的点评久久在我脑力回荡。集各位广安著名作家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我最大的启迪和收获是:创作一部小说,要有吸引读者的好题目,创作大纲要主题鲜明,没有明确创作大纲,创作人物的构想,创作所需要的素材,就不能动手创作;创作要精心设坑和填坑,要有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故事;背景描写、人物活动细节、人物对话要精心提炼,伏笔巧妙、前后连贯,表达的方式既要通俗易懂,还要接地气;要突出鲜明的人物个性,时代特色,接驳时代主旋律。
文艺作品创作的路还漫长,心灵贴近时代,讴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代主人翁,将成为未来创作的灵感支柱,核心理念。
我的微信号:TJ57340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