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献上圣洁的哈达(散文)

精品 【丹枫】献上圣洁的哈达(散文)


作者:刘江生 布衣,19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0发表时间:2019-11-04 21:05:03
摘要:刘江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影视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曾在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发表过文学作品,有著作9本出版。主要获奖著作:《感悟情缘》获首届重庆市散文奖;《沉甸甸的果实》获首届重庆市报告文学奖;《21世纪,我们做成功者》获第二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奖特等奖;《寒梅弄东风》获第四届中国报告文学大奖赛特等奖。近年代表著作有散文集《江山生灵》。曾获重庆市“影视文学组织奖”;曾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授予“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大型活动十佳作家”称号。

【丹枫】献上圣洁的哈达(散文)
   “刘叔,赛马的决赛还有两天。明天去观看马上竞技,白玛的女儿会俯首在马背上捡哈达。我参加骑射:用藏式叉子枪打靶。”玉在让风把什么悄悄省略。
   此时的夕阳,比地平线稍稍偏高,这是又一代人热爱和奉献高原的一个理由。
  
   四、穿越荒原的感知
  
   荒原(无人区)是从远离拉234公里桩后的岔口伊始的。超拔和旷远,彪悍和雄浑,就于穿越荒原去体验,一种秘密的呼唤,在于越野车有诗意以致失意的造访了。
   我嘹亮地吹一声口哨,放开喉咙吼了一声:荒原是属于埋藏牦牛和狼的地方,是不长青稞和雪莲的地方,是火的尽头成为灰烬的地方。我们的行为,至少是它们生命深沉的投影。
   司机巴桑驾驶的五十铃在干泥坑地发出“哐啷”、“哐啷”声,被雨水和洪水侵蚀过后被太阳蒸干的荒滩,在让石头向土地传导神秘的承诺;生命之原,真正等待我们去回答和验证什么?
   风干羊肉有的,糌粑面有的,水箱有声响,谈不上自讨苦吃。但不断颠跛的路,让人晕车,想吐。走进一块石头,那才是我的路。不!原始自然充满渴望,能肯定一切也可以否定一切。
   旗的脸孔刚强,有庄严的表情,也乐观健谈,像阳光梳理发光的道路。
   当年,他转业决定留在西藏,只因为冈底斯的黎明,找不到一丝火光的痕迹,寂静能把雪山煮沸,有战友长眠在那里。
   他在拉萨住院时认识了孔繁森,刚好孔繁森生病住院。“老西藏了,要把《逛新城》的藏歌,谱写成为不再久违的风景。”孔繁森读过他的文章后说。
   荒凉,遥远,永远地拒绝喧嚣与虚伪,让人的征服。下得车来,有热风吹起冻沙子,刮裸露的脸膛;可太阳的光芒,仍是吐在地平线的唇边。
   “但愿能光顾到藏羚羊的迁徙。成千上万的藏羚羊,漫无天际,那才饱眼福。”我嚼着风干牛肉,想起曾经有过的地方和时间,把话说得乐观些。
   藏羚羊是草原的流浪者,睡觉也站着,善奔跑,组织严密,每年两次往返迁徙,初夏产羔,深秋交配。
   “神秘的藏地,能让你知道得更多,走得更远。”旗举起望远镜,走来走去。
   交错起伏的车辙像一条迂回发光的河道,让人感到生命跟着太阳走,有着长久的疲惫。我们有时也如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天空。
   “荒原真像天葬台。”我对旗流露出了情绪,因为天空飞起阴冷的细雨。
   “最好的天葬台在羌达尼姑寺,是建在地狱之王的眼睛上。地王慧眼能识别尸体的善行恶迹,马上决定送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旗还满不在乎地说:“那里苍松蔽日,风景优美,才是理想的归宿地。”
   西藏的丧葬方式,最早也是土葬。天葬的由来,想是佛教传入,受佛的“舍身饲虎”故事的影响,也算是人生最后一桩善行吧。求得天葬,有的送死人是翻山越岭辗转而去。
   山坡和传说,都颤动得厉害。半阴半阳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两道彩虹,在光秃秃的大地和空朦的天际架起彩桥。五十铃追着彩虹走,可它始终保持着距离,等到我们真正接触它时,它便消失了,像一个普遍的真理。
   “西藏宗教源于对自然和人的认识,走向这种认识的深入,其末尾才是宗教的结束。”旗对我谈起人的力量和精神,以及抗争自然的原生美。
   视野里,偶尔也有几只动物出现。一路看到的,更多的是动物的骨头。只有露脸的太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自然界的动物不仅仅是为生存而竞争,也为荣誉和尊严而战,而黄羊之死则并不为领取奖赏,它死得痛快而单纯!
   有着黑脸膛的巴桑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话多了起来。
   他过去爱打猎,枪法很准,但有一次,他却失手了。他藏身打野牛,一枪没打死,让激怒的野牛冲了过来。他扔了猎枪,仓皇逃命,野牛踩他扔下的猎枪,接着踩他扔下的衣服,让他有了逃命的时间,钻进一块大石头底下。野牛顶石头顶累了,悻悻地走了。从此,他也不打野物了,并成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者。
   看来野牛也是打上太阳烙印的人,生存的准则储藏着希望和等待,以及隐忍的性格。
   “老家还有盗猎者吗?”
   “当然有。大马熊就很值钱。”
   夜宿盐湖边,让脚步从容而不敢放纵,远处有了大山与大山的叠映。夜里很冷,风在长吟,有野驴在嘶叫。奔跑的驴群肯定扬起了烟幕般的尘土。
   旗笑道:“我们不是牺牲品,而是享受者;既是苦行僧,又是欢乐佛。我们就要走出荒原了。”
   和巴桑交流也有着不放过月亮的意味。
   巴桑的表兄小时当过小喇嘛,后来当了县长。也有喇嘛离开喇嘛寺,娶妻生子,后来背叛了家人,又回到喇嘛寺。佛是最不好解释的。如沙碛地和盐碱地让大量的土地寸草不生;但革吉的盐湖区就在开发中产生巨大的财富。
   云在天上飘游,从无重复。风在天上飘游,变幻莫测。
   早晨在车子的发动声中醒来,感到有乌鸦的天空,交织着钻石多棱的射线。那些乌鸦在天空摇摇晃晃,像个疲惫的流浪儿,不知道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眼前出现并已枯死的麻柳枝头,好像有着完整的解脱。
   荒原是大自然虚构的河床,从泥盆纪脱颖而出,追戏于这日光变幻之水,没有墓冢,竟在时间之外,接纳和等待,到底要等待什么样的真理永恒的最终出现……
   我只不过是在进行一种浓缩的完整的人生体验。
   离开措勤向西,犹如闯入沙漠地带,“甲壳虫”里更冷,外面风沙很大,夏天也不例外。我吃了点涪陵榨菜,又昏昏欲睡。雨后的天空,更干净。
   旗不时用手护着我的头,怕车一蹦一蹦的,撞伤我。他又调笑道:“严格的天葬仪式,要择定吉日,要请专职天葬师,要请喇嘛念经超度亡灵,一般要念49天。”
   我只好又打起精神来,喝了两口内地白酒。
   窗外有太阳。高原的阳光,让人体会了最温暖最新鲜最深刻的感动,我选择诗笔原来只是为了太阳。
   下车与纳木那尼峰的对视,让人感到那积雪的光,镀铬地为褐色岩石和沟壑,勾勒遒劲的线条。
   爱与神同在,爱因升华后更加深沉,这是悲壮之美,静穆之美,一路珍重。从未相许的是我的太阳,永不失约的是我们的太阳!
   马达和车轮辗碎石滩的声音,引来几只黄羊追赶,与我们的越野车赛跑,这就给了我们独享的风景。
   “不悦吗?旷野的郡主?……前方是乎有村落。”我向你走来捧着一颗真心,走来沐浴着一路风尘。
   很不漂亮的羊粪,骄傲地扬起又黑又黄的脸庞。它的理由,鲜花和牧人都对它投以爱慕的目光。
   屏障式的雪山峰巅,像一幅巨型的风景油画截住在天边。我让哈达飘舞,用双臂举过头顶,只想直到山的颂词,苍劲地透过晚霞,透过茫茫的期待,让天空蓝蓝的眸子阖上苍穹的一隅。
   山崖下的平原上,出现了淡白淡黄星星斑斑的色点,活脱脱的荒原有城市幻影。五十铃也像是兴奋起来了,开足马力闯进密集的星斑……
   狮子河,见到真正狮子的到来;阿里的首府就在前面,让黄昏再重复一次!
  
   五、视野中的古格文化
  
   数千年来,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延绵起伏的山地,总是习惯于看正午鸟群飞过视线,总是习惯于怀念一只及更多的山羊。
   如今,太阳化了妆,换了一个角度,让一大片房子村庄展现。田野的藏民,在把青稞鼓满满的思绪,捆成份量十足的收成,打上一个结结实实的扣儿。
   发达的旅游业,让我把夕阳和黄昏统统甩在脚下的群峰之下,来到扎布让,来到古格王朝遗址——一座由吐蕃王朝时期创造的辉煌王国的城堡。
   这座千年的历史城堡,依山叠起,至今仍有300米高的土山崖,直上云天;似蜂房密布的残墙断垣,在阳光下呈现出斑斑点点的琦丽光彩,仿佛在失落中蕴含期待。
   梦醒古格,传教士、地理学家、考古者、旅游者和探寻金矿者,都渴望敲开这个神秘王国的门扉,多少年来,但都很少形成文字留下。古格王国的文章应该大气,笔致开阔,目光淼远,语势厚重。
   不远处的普兰国际边贸市场,通商了3000多年,要知道,从普兰到印度和尼泊尔的首都新德里及加德满都,差不多相当于从普兰到阿里土日的距离。西藏,自古就有开放的心胸。
   古格原为吐蕃王朝时雄据阿里一带的地方势力,大约公元930年前后,柯日继父业为王,古格王朝成立,这是企盼中的奇迹。
   古格王国强大起来,修建托林寺,并请古印度高僧阿底峡进藏传教。公元11世纪中下叶,古格王宫和寺院佛堂落成,巨大的释加牟尼铜像搬入佛殿,国王亲自主持隆重的典礼和祭祀活动。此后,佛教深入阿里各地和前后藏地区,因此有了西藏佛教史上的“佛教上路弘传”的史实。
   暮色中,古堡像载满奇珍异宝的沉船,在死海里发出深深的叹息;它的语言起伏在山岗、峡谷、为迷宫、洞穴,也起伏在我的体内。
   太阳高悬于世界之顶,起伏在群山之上,我在继续赶路。古格文化的声音,色彩的旋律,生命的运动,不会被覆盖……会被后人传承得多姿多彩多情。
   进入背靠山脚的白庙。有着红色大头,鼓着怒眼的护法金刚,审视人的心灵,好像任何世道也无法将他欺骗。
   佛母典雅精美,慈眉善目,分明在告诉我们,关于情、关于爱、关于时光、关于道、关于善、关于人。人生是一场天和地奇巧的机缘。
   佛母的五官线条娴熟流畅,是典型的西部风格。衬托佛母雕塑的那些绘满人物及装饰图案的壁画,同样在浓厚的克什米尔风格中,融进尼泊尔的装饰风格,显得既典雅又世俗化。
   白庙大殿深处有一束强烈的阳光从天窗透过,让陈旧而色彩斑斓的壁画活跃起来,使那些独特的立体藻井图案,精巧而见稚拙:坐在莲台上的或骑在马背上的,行于山川和云端的,听法和辩经的,驮物或表演的人物,定格岁月,守住了自己。
   红庙在白庙的上面,座西朝东。人一进入就面朝佛台,恰如置身于佛光的辉映中。
   一派金碧辉煌中,那些热烈的激情和神圣的欢快,摆脱了人间的死亡与恐惧、孤独和迷茫,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极乐世界上最美的,全在心里,比如景色,比如他们。佛的世界和人有着亲近感。
   我给东方“圣母”进香,在于敬畏她的温柔和自信,高雅和端庄,慈祥和内隐;“圣母”温静、善良,有胸怀博大的超脱感。
   不论何种宗教,都是劝导行善的学说,使人达到自我行为的反省、悔悟和约束,寻求个人的解脱,超度众生,以大悲大痛的受难精神换取人类的得救。
   佛在神圣的祭坛上,以固定的模式泰然地注视着人类。
   从佛教的图像仪轨中得知:池塘之上渐生薄膜聚而为卵,孵化成黑白二鹰。二鹰交合生三卵;一白一黑一什色。白色卵迸裂形成神山和神灵;黑色卵迸裂形成黑头红面人;什色卵迸裂形成世间诸生灵……
   这与汉族的关于盘古、伏羲女娲的传说异曲同工。
   红庙东墙北边的壁画,有释迦牟尼成佛和降服妖魔以及涅槃的12个阶段,真是一旦思维动,主观和客观殊途同归。心情的赞叹,语言的描述,都在于让绝伦美景,融入身心,让身心彻底被净化,而臣服其中。
   红庙大门东墙有10米长的古格王朝的鼎盛画面:从驮运贡物的牛羊和人,敲锣击鼓、鸣号起舞的仪仗队伍,到排场的礼佛行列,就把王臣后妃和贵胄、僧侣商贾和宾客百姓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天堂和人世的交融,历史和现实的驻足,是在被眼睛中的眼睛,层层解密。
   古格遗址的壁画艺术,被国际学者冠以“古格画派”。似血的红艳是古格艺术热烈的象征,是“绿”和“蓝”的灵魂,这种融印度、克什米尔和尼泊尔甚至是伊斯兰风格为一炉的西部绘画风格,成为西藏艺术独特的一派,足以与新疆克孜尔的龟兹艺术和甘肃的敦煌艺术媲美。
   艺术永恒,在承前启后中发扬光大,人们对和谐富足,对高雅艺术的幻想,对古格文化有着超越内心的体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拉萨的布达拉宫,就和古格文化一脉相承,而达到高峰。
   尘归尘,土归土。托林西北的香孜城堡遗址,是当年古格王的夏宫。一座窟穴似蜂房密布的土山和建筑废墟群,使人感到如释迦牟尼所说:不空,不净,不明;无常里,有空、净、明,常有你。东侧有卡尔普遗址。东嘎乡还有上皮央遗址;香孜区还有江当遗址……
   “死于流水。”真理的骨灰散发了丁香的气息。我发现象泉河流域的几乎每一个乡、每一个村,都傍依古寺、古堡或洞穴古崖;都美丽得古朴而神奇,神奇得苦涩而欢乐。生命是暂时与虚幻的,而灵魂却是生生不息,能够如此,对人生的苦难也就淡然了。
   “活于流水!”注入流水最后的坚硬。又一座寺院,就在山上,马在山上,想起这些,辉煌的名词又在心中:我生命的能量在突破习以为常的极限,在吸收数倍于日常的光和热,但前面究竟有多少神秘的古国和古村寨?有多少寺院?
   我在路上看到一位瞎子,弹着三弦,边走边歌颂这个秋天。这让我想到西勒,他总是要给见到的瞎子施舍一点钱。
   江孜的白居寺拥有众多佛塔,被誉为“西藏塔王”。寺内的壁画总观结构连贯,局部看自成一体。雍容华贵的各类佛像和菩萨像,构成一片斑斓绚丽的色彩;尤其是天顶,在尘封中与世隔膜的飞天,以它的宁静、泰然和永恒的美俯视人间世俗的风云……

共 1443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文笔厚重,佛心明净,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了拉萨之行的见闻和对佛教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汲取了很多有相同爱好朋友的探索精华。全篇文字精炼,理论高深,引人思索,耐人品味!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06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11-04 21:07:53
  全篇文字精炼,理论高深,引人思索,耐人品味!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11-07 17:11:38
  恭喜老师又获精品一枚,祝写作更上一层楼!
梦锁孤音
3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19-11-08 22:54:05
  先看的编按,余光看到作品第一页结尾,很惊异:“灯火栏lan栅zha处”,虽然原作被精品了,也只能让我看这五个字。也可能是一种创新,故意有别于“灯火阑珊处”,管不了了,我只剩挥手了。很抱歉,可能连带着也对不起编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