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神交已久的朋友(散文)
从民族大团结写进宪法以来,涌现出一大批维护民族团结的先进人物。可能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汉族区域,鲜见少数民族。真正维护民族团结的先进人物,我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她们怎么维护民族大团结的,毕竟报道的事情离我太遥远,感觉不切实际。
听说冯莉这个名字,还得从2014年说起。那时候,我在一个QQ读书群,有位群友说,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读书人应该传播开来,她身边就有一位民族团结的典范,叫冯莉。当时,我记得那位群友说了很多冯莉的事,只是我觉得边疆离我太遥远,我没有放在心上。
五年后的今天,我在微信读书群里,偶然遇到一个名字叫冯莉的群友,这个冯莉和五年前群友说的冯莉是不是同一个人?怀着好奇心,点了添加好友的申请。很快,对方通过验证。这样,我和冯莉便成了微信好友。为了表示我的真诚,我发起了视频通话请求。她很快同意。
我冒昧地问:“您好!请问,您是被评为民族大团结先进人物的冯莉吗?”
她哈哈一笑:“什么先进人物?只不过是党给的荣誉罢了。”
我知道我找对人了,就说:“其实五年前,我就知道你,听说过你的事迹,只是不好意思打扰你。”
她惊喜地说:“是吗?我也是好几年前,就听说过你,很想和你做朋友,可是怕自己年纪大,没好意思。今天,我一看到你加我好友,我心那个激动啊。”
“原来,我们神交以久。”我们俩同时大笑,像是久别的故交。
我迫不急待地想知道她是怎么维护民族团结的。
她笑呵呵地说:“别听媒体的夸张,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那一份。”
对冯莉其人,我多少还是有些耳闻的,听说她不只是数十年不求回报地帮助一家维吾尔族人,但凡她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义不容辞。
“我不听媒体夸张,我只想和你聊聊。”我说。
她说:“其实,真的没有做什么,阿不拉他们和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的事,都是应该的。”
阿不拉?我好像有点儿印象,听说冯莉就是帮助他们一家人,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人物的。
“能不能给我讲讲阿不拉?”我问。
“可以,他们是很好的一家人。阿不拉,是维吾尔族人,比我爱人大两岁,是我爱人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他的,应该是1981年,当时我女儿刚会走路。我们认识快四十年了。那时候,他家六个孩子,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家的穷,看着就让人心疼。我决定去帮帮他。这一帮,就成了一家人。”
对维吾尔族,我是陌生的。冯莉告诉我,阿不拉,只是他的名字,他随父亲的姓,全名叫阿不拉·塔里甫。当初看到他家穷,就给他送粮票,送米送面,可是越是了解越是心疼。一家八口人,就靠二十多亩地生活,生活相当拮据。没钱买化肥,到春播的时候,就给他家买化肥。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每年春播的时候,提前给他家准备好化肥;收麦子的收割费用,也提前准备好,这么多年,从未间断过。那么一大家子人,花费多,来钱地方少。而且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汉族不相同,没有积蓄,家里什么事,都得冯莉操心,孩子结婚生子,生病住院,冯莉不光出钱,还跑前跑后,帮助处理。阿不拉说,冯莉夫妇虽说比自己小,但是像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把同龄人比作爸爸妈妈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想,冯莉一定做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冯莉说,真的没有。就是一家人的事,自然而然地做了罢了。然后她又夸起阿不拉来。
阿不拉一家人,都很好,也从不把自己当外人,遇到什么事情,就给冯莉打电话。冯莉接到阿不拉的电话,二话不说就想帮助他。“谁叫我们是一家人呢?”冯莉说到这的时候,又是一阵爽朗的笑。
“说起来,还真是让人感动呢?我爱人生病住院,阿不拉夫妇听说后,要卖掉家里的羊为我爱人看病。我一听气极了,他们家的羊可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卖了羊,家里还指望什么?我严厉地批评了他,不准有卖羊的想法。爱人生病住院花不了多少钱,我们一分钱也不要他的。虽然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们,最后他们也没有卖羊,但是他们的心意,让我特别感动,我帮他一点,他就想倾其所有来回报我。”
“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我说。
“唉,报不报都没有关系,只要他们能生活好,就好。不过,我特别感谢我家女婿对我理解。”冯莉说。
“女婿,也参与其中了?”我问。
“没有,但是他支持我,有了他的理解,让我在帮助阿不拉地时候,没有心理阻碍。”冯莉说。
然后又给我讲了,女婿支持她帮助阿不拉的事。
原来,阿不拉家里种地,没有机器,需要一台拖拉机,可是7000元的费用,阿不拉是买不起的。冯莉得知后,就想给他买一台拖拉机,毕竟是个大数目,需要得到家人的同意。还没有等她和家人商量,女婿因为生意需要一大笔钱,很想得到冯莉的帮助。
冯莉说:“你需要的钱多,我这点钱,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可是阿不拉的需要,我完全有能力解决,与其让你们俩都饿着,还不如紧一家饱。”
“女婿听了我的想法,完全支持我,说他的困难,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冯莉说到这的时候,特别感慨,没有想到女婿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还能这么支持自己做好事。
“买拖拉机的事,让阿不拉全家也非常高兴,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他的种地难题。
“阿不拉,他们生活真的不容易。平时生活很艰苦,我们每次去,爱人都开着车,给他带上肉,清油和生活必须品。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家有水果、饼干之类的零食,以后去的时候,就给他们带上一箱子苹果,饼干面包。有时候,留在他家吃饭,他用我们带去的肉招待我们。我们只是象征性地尝尝,好让他们改善改善伙食。他们偶尔也会来我家,我就带上他们去饭店,多点些他们平时吃不上的大盘鸡、大盘肉、大盘肚、大盘鱼、烤肉,吃剩下的让他们带回去。
“时间久了,阿不拉所在村里的村民都知道阿不拉有这么一位亲戚,只要看到我们的车,都围过来,阿不拉也不小气,我们带去的食品,他分给村民。有时,我也被他感动着,自己都那么穷了,还不吝啬东西。”
我说:“我理解阿不拉,围过来的村民应该都不富裕,好东西也想分享给大家。”
“是的,他们整个村,都相对贫穷,可是我能力有限,紧着一家人饱吧。我是这么想的,所以我的精力都集中在他家,能力有限,顾不了其他家了。”
“现在,我们像一家人一样,阿不拉需要什么,不光我帮助,我家人都全力帮助,打水井,扶贫羊,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只要他们能过好,我们都是应该的。”冯莉说。
“什么叫扶贫羊?”我问。
“就是政府给贫困户送羊羔,但是需要贫困户自己拿出一小部分钱购买。2000元,3000元,只要他们需要我第一时间给送过去。”
“你太了不起了,给买拖拉机,还买扶贫羊。”我真诚地说。
“哪有?都是一家人,应该做的。你没有看到他们家那个穷样,要是你看到了,你也会帮助一把的。他们出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阿不拉媳妇的衣服都是我给她准备。快四十年了,他们还没有脱贫,真心地心疼啊。”冯莉说。
我心理的疑问又产生了,给予他们那么多的帮助,他们不努力改善生活现状吗?
冯莉说:“思维模式定势,民族习惯不一样,生活环境也不一样,我们不应该去苛求他们的。”
“我给他们的钱多了,每次去都偷偷地给三五百,如果都攒起来,唉,不说了。谁没有一个难的时候。我们多理解。”
“不能一味地喂养。”我说。
“没有,每次我们在一起,我都和他们讲,要老老实实做人,要团结乡邻,不和谐的话不说,不团结的事不做,要勤劳不懒惰。孝敬父母,慈爱儿孙。多做好事,善事,听党的话,做老实人。”
“他们做得怎么样?”我问。
“他们做得很好,虽然人穷,但是不懒,同村的人都等太阳出老高才起,阿不拉家人不睡懒觉,每天早早就起床,该干什么干什么,并且很善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惹过事。十年前,新疆七五事件,阿不拉一家人做得都非常好。之前我是在向他们一家人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给他们讲民族分裂的危害性。七五事件发生第三天,阿不拉就带着我和爱人去新河看望他的亲戚,给他们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讲国家稳定的好处,我们所宣传的对象,听我们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后,都纷纷表示听党的话,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坚决不做,而且他们都做到了。”说到这里,冯莉很知足的样子。
我问:“怎么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地帮助他们?”
“都是应该做的。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还要想着他人。其实,我帮助他们一家,报道出来的你知道,对社会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聋哑学校,我也常去。给钱不要,我就给物,请孩子们吃饭,送蛋糕。只要能帮助困难群体的事,我有能力的时候,我就去做。”
好人好事,我见得多,但是事无巨细帮助一家人几十年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想她做这些事,一定有什么原因。
冯莉呵呵一笑:“人活着呀,要上对得起天,下去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善良一点儿,心就安一点儿。”
她说得轻松,可是数十年如一日,中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她自己清楚,我再三问她,有没有什么困难或者想法?
她停下来,想一想说:“我人长得丑,心不能丑。觉得善良一点要比恶一点儿好。我能做的事儿就是我应该做的。”
我顿时捂住脸,我长得这么丑,咋没有她那么高的觉悟呢?她又在视频里发出爽朗的笑声:“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促进民族团结,是我的本份。”
“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想,这个社会该有多么美好。”我由衷地说。
她说:“唉,我也很自私的,没有那么高尚,善良是给自己积福报,啥也别想,做就行了。身体健康是福气,人的美在心灵,你看,我现在比以前漂亮多了。”
我也哈哈大笑:“向你学习,做个善良,也让自己变得更漂亮的人。”
她说,她要照顾92岁的母亲了,我准备挂掉视频,她最后说了一句“心底无私天地宽。”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视频聊天。不过她的话,却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我把上述我们视频交流后写的文字,发给了一位认识冯莉的朋友,得知,冯莉好事做了一箩筐,并且坚持每年义务献血。她说冯莉一贯的作风是低调,不张扬。我这记录的毛病,也只好就此打住。
2019年1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