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水上行云(电影文学剧本)
1,江畔
美丽的秀春江波光潋滟。
江畔马路上,车水马龙,一片繁忙。
一位少女迎面奔来,在江边止步,发出一声感叹:“啊!真美。”
手提行李包的小梁,气喘吁吁地追赶上来。
小梁:“红梅,你一定要走吗?”
红梅:“是的。我已经厌倦了这种无所事事,靠父母养活的寄生生活。”
小梁:“复习功课,准备高考,怎么能说是无所事事?”
红梅迸发一阵大笑,笑罢揶揄地说:“复习,复习,都已经复习两年了……”
小梁:“你……”
红梅:“小梁,干脆,你也和我一起回乡吧!去那里,我们至少还能发挥一点作用。”
小梁:“不,不,我还要再补习一年。”
县城码头
待航的江轮拉响汽笛。
旅客们通过验票口鱼贯登上江轮。
红梅昂首而立,四处观望。她的画外音:“咦,爸爸怎么还没有来?”
通讯员小罗骑着自行车向码头飞驰。
红梅扬手高喊:“小罗!”
小罗下车,走近红梅。
红梅:“小罗,我爸爸呢?”
小罗:“县委召开紧急会议,赵书记不能来了。他要我给你送来一件礼物。”
小罗将一本精工装桢的日记本递给红梅。
红梅打开日记本,看着扉页上苍劲的几行题词:“溯本返农,宜有作为。”
江轮又一次鸣响汽笛,接着徐徐离开江岸。江轮上的红梅与岸上的小梁、小罗互相挥手告别。
2,江轮上
江轮乘风破浪,飞驶前进。
红梅凭栏伫立,凝视远方。
她的画外音:“决定了,就这样决定了……”
县招生办公室的门口(回忆)
红梅与小梁沮丧地从大门里出来。
小梁:“别灰心!去学校跟老师说一说,再补习一年。”
红梅:“都两年了,真不好意思。”
小梁:“那就要你爸爸给你……”
县委宿舍
红梅走向门口。
门里传出柳姨的声音:“老赵啊,你就去人事局替红梅要一个招工指标吧!”
红梅不觉停步,侧耳倾听。
门里,赵书记摇头说:“不行!现在招工都要城市户口。”
柳姨:“那就给老孙说说,要她给红梅办个农转非。”
赵书记:“人家会怎么议论?县委副书记带头开后门!”
柳姨:“唉!千差万差,就差在当年你不该把嫂子留在农村。”
赵书记激动地站起来:“我们的祖先是农民,我们这些人也大都是从农村来的,为什么她就不能留在农村?再说,她还是个农业劳动模范,那儿有她的工作。”
柳姨:“可就是委屈了孩子……”
红梅夺门而入,喊一声“柳姨”,接着奔入内室,扑倒在床上。
一双大手落在红梅的肩上。
赵书记:“你都听见了?”
红梅默默地点头。
赵书记:“红梅,我早就想跟你好好地谈一谈了。”
红梅抬头凝视着爸爸。
赵书记:“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爸爸接你到城里来读书,没考上大学,又让你去补习,是希望你多学一些本领,去改变农村落后的……”
红梅:“爸爸,你别说了,我,我决定了……”(回忆完)
秀春江上
江轮乘风破浪,飞驶向前。
红梅凭栏伫立,凝视远方。
她的渐次加强的画外音:“我决定了!我决定了!我决定了……”
推出字幕:《水上行云》
主旋律中迭现秀春江壮丽的景色:
波光潋滟的江水。
成群的渔船撒下张张渔网。
网中跳跃的鲜鱼。
江畔一片碧绿的菱田。
采菱船上如花般美丽的姑娘。
小小赶鸭船上手摇双桨的老人。
小船四周似浮云般的鸭群。
一艘汽艇拖着一长列货船。
货船上成堆的粮食、棉花。
江岸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浪。
稻田里挥刀收割的社员。
插上了晚稻秧苗的一片新绿的水田。
田旁欢流的渠水。
波光潋滟的江水。
乘风破浪飞驶向前的江轮。(字幕完)
江轮上依然凭栏伫立的红梅。
江轮鸣响汽笛,在一乡镇码头靠岸。
3,乡村路上
红梅挎着行李包轻快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哼着一支节奏轻快的歌:
行路时,莫彷徨;
生活中,要勇敢……
红梅穿行在树林中。
红梅步行在稻田间。
红梅登上一座高高的石拱桥。
红梅在桥上忽然止步,歌声嘎然而止。
桥下的小河里却飘来另一阵歌声,继续她中断了的歌:
雄鹰逆风暴,
骏马驰疆场,
花开要久长……
红梅喜展笑容,惊呼一声:“老张新大爷!”飞步向桥下奔去。
小河旁
红梅:“老张新大爷!”
河内游鸭成群。牧鸭人老张新将小船划向河岸。
老张新:“红梅,回家过暑假了?”
红梅:“不,回乡当农民。”
老张新:“好!来,上船吧,我送你回村。”
红梅应了一声“嗳”,但临上船时却又犹豫地收回了脚,说:“我还是走路吧,你这船太小……”
老张新呵呵大笑:“还记得小时候,你常乘我这小船的事吗?哪次翻过船?”
红梅:“可是现在……”
老张新:“现在长大了是吧?放心,莫看这船小,两个人还载得起,捎上你也误不了我赶鸭子。”
红梅:“好。”
红梅将行李包往船里一抛,学水乡农民的样子,伸手推开船,接着纵身一跃,跳上船头。
小船猛烈摇晃,红梅惊叫一声,连忙蹲下,双手紧抓船舷。
老张新用桨稳住船,说:“看你,还是那么毛手毛脚。”接着把桨一点,小船立即离岸向河心驶去。
老张新划动双桨,将小船在水上划个弧形,赶拢鸭群,向前驶去。
小河里
清碧的河水映着一轮夕阳,朵朵白云。
一群鸭子游过,划破水中云影。鸭群后紧随着老张新的牧鸭船。
红梅:“大爷,你一个人赶这么多鸭,不累吗?”
老张新:“怎么能不累?常言道:百多鸭宽心赶,二百三百没空闲。这三百多鸭呀,可够叫人操心的了。”
红梅:“那你为什么不收个徒弟?”
老张新:“难呀!有才能的,读书考大学;有门路的,进城当工人;有手腕的,走私做生意;最不济的,也想学门轻巧的手艺,混个半农半工的社队企业。谁还愿意来当这又苦又累牧鸭人?”
红梅双手托腮,陷入沉思。
牧鸭船上(回忆)
幼年的红梅扒在船头,把手伸出船舷,一会儿弄起朵朵水花,一会儿向船旁的鸭子身上泼水。
那只鸭子一下钻入水里,一会儿又浮出水面,抖落头上的水珠。
小红梅:“好玩!”
老张新:“红梅呀,等你长大了,就跟着我来赶鸭子吧?”
小红梅:“好。”
老张新呵呵大笑:“红梅呀,大爷逗你呢。长大了,你应该去读书考大学,当个工程师、技术员什么的。”
小红梅撒娇地:“不嘛,我不嘛,我就是要跟你赶鸭子。”(回忆完)
牧鸭船上
老张新(感叹地):“唉!现在的年轻人哪,眼珠子都生高了。”
红梅静坐船头,托腮凝思。
她的画外音:“我决定了!我决定了!我决定了……”
落雁湖村口
暮色苍茫,屋宇朦朦。
红梅与张大妈相遇。
红梅:“大妈!”
张大妈:“哎呀,红梅,你回来了。嘿!长高了,人也比以前出落得好看了,真像你妈年轻时一个样。”
红梅:“大妈,我回来当农民。”
张大妈:“那好呀。红梅,现在农村可大有奔头啦,你大爷见面就给我上政治课,宣传农业四化的前途……”
红梅指指张大妈手中提的饭篮,说:“大妈,你这是……”
张大妈:“给你大爷送饭去呀。那死老头子,每天看的是鸭子,听的是鸭子,想的也还是鸭子,连晚上也陪着鸭子睡在鸭寮里。我要是不替他把饭送去,等他记起回家吃饭,准得等到半夜去。”
红梅:“大爷工作真负责呀!”
张大妈:“你还夸他呢。我向老支书和你妈提了好几次意见,要他们帮助劝劝老头子,可他那犟脾气怎么也改不了。”
红梅:“我妈在家吗?”
张大妈:“在家,在家。对了!快回去看看你妈吧,她可想你了……”
红梅未等张大妈把话说完,就转身飞跑着走了。
4,红梅家
这是一幢二层楼的旧式住房,房内陈设简朴。
红梅推门而入,激动地喊一声“妈”,接着又推开一扇房门喊一声“妈”,均无人回答。
红梅略略感到一点失望,但随即一笑,惦脚走上楼去。
红梅猛地推开一扇房门,大喊一声:“妈!”
房内仍空无一人。
红梅把行李包往床上一扔,在桌旁坐下,托腮凝思……
红梅从镜子里看见她弟弟小松。
小松蹑手蹑足地走向红梅……
红梅猛地转身,大喊一声:“小松!”一把抱住弟弟。
赵嫂倚门而立,幸福地看着又笑又闹的两姐弟。
红梅家客厅
母子三人正在灯光下围桌吃晚饭。
红梅:“……我就这样决定了。”
赵嫂点点头:“上次接到你爸爸的来信,说你这次高考又没有考取,我就想写封信给你,要你回乡来参加农业生产。后来一想,还是让你自已去拿主意下决心更好一些。”
红梅:“妈,我路上遇见了老张新大爷,还有大妈。该给大爷派个助手了。”
赵嫂:“怎么,一回来就向妈提意见了。你放心,会派的,只是一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小松(停下筷子):“妈,我跟大爷赶鸭去。”
赵嫂:“行呀。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去吧。”
红梅:“小松,你不是要去当解放军吗?”
小松:“我先去当海军,放出鱼雷,轰!打沉侵略者的军舰。以后,我就开着军舰回来赶鸭子。”
红梅:“哟,还开军舰赶鸭子,那鸭子还不都让你吓跑了?”
小松:“那就开小汽艇。反正以后实现四化,赶鸭子应该不再用小船了。”
赵嫂:“好了,好了,别光顾说话,看饭菜都凉了。”
小松几口扒完碗里的饭,往外就走。
赵嫂:“小松,哪里去?”
小松(头也不回地):“去荣荣家看电视!”
赵嫂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红梅说:“你早点休息。妈还要去大队开个会。”
红梅:“妈,你跟老支书说说,就让我跟老张新大爷学养鸭。”
赵嫂一怔:“你……”
红梅:“是的,妈,我决定了。”
赵嫂:“不行!这事你还得再考虑考虑。”
红梅(娇嗔地):“妈……”
她一转眼,看到墙上挂着的三张镶着镜框的奖状,奖状上分别写着“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优秀团员”。她快步过去把奖状一张一张地取下来,又一张一张地塞给赵嫂,边塞边说:“妈!爸爸他是……妈妈你是……孩儿我是……”
赵嫂手捧三张奖状呆立。
红梅“噗嗤”一笑,飞跑出去。
路上
红梅边走边跳,嘴里反复哼着“行路时,莫彷徨”那两句歌。
红梅家客厅
张大妈跨进门来,边走边说:“赵嫂,听说红梅去大队要求学赶鸭,是真的吗?”
赵嫂默默地点头。
张大妈:“哎呀,那不是发疯了吗?那活儿又苦又累,哪里是女孩子干的……”
赵嫂默默不语。
张大妈:“我说赵嫂呀,你还不快去把红梅找回来!”
赵嫂把三张镜框往张大妈怀里一塞,说:“大妈,你给我看家!”接着飞快地走出门去。
张大妈措手不及地捧住镜框,“哎”了一声。她一转身,露出胸前奖状上赫然四个大字:“优秀团员”。(定格)
5,落雁湖大队办公室
老支书、副队长大刚、周少福、会计小兰等或立或坐。
老支书:“农村经济政策落实以后,社员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但与此同时,却也出现了一股重副轻农,弃农经商的不正之风,不少青年不安心农村,盲目流入城市……
红梅推门而入,一个立正,大喊一声:“报告!我由城市返回农村。“
老支书等(惊喜地):“红梅!”
红梅走向老支书,说:“我前来向大队报到,参加农业生产,并请求准许我跟随老张新大爷学养鸭。”
大刚:“你……开玩笑!”
周少福:“是呀,县委副书记的女儿……”
红梅:“不!这是真的。”
红梅拿出一封信,递交给老支书,说:“这是我爸爸给大队的信。”
老支书拆信,大声读道:
“落雁湖大队负责同志:
我决定将女儿红梅送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请你们对她多加教育,帮助她更好地成长。在上山下乡早已过时,各级干部想方设法安排自已的子女至较好单位工作的今天,这样做也许有点不合时宜。但这正是我的一点苦心。我始终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若无一个现代化的农业,解决八亿农民问题,振兴中华是根本不可能的……
老支书点点头,对红梅说:“谈谈看,你是怎么想的?”
红梅(边想边说地):“今天回村的时候,一路上见老张新大爷赶着那么一大群鸭子,怪辛苦的。我听大爷说,他先后带过三个徒弟,都是没干几天就走了。大爷还说‘现在的年轻人眼珠子都生高了。’当时我就想,为什么都不愿意养鸭呢?大概是嫌苦,嫌累,嫌它没有前途吧?我爸爸常说,前途,是要靠自已去创造、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