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蓉城】朗诵杂谈-1(随笔)

编辑推荐 【蓉城】朗诵杂谈-1(随笔)


作者:孙志刚 布衣,30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3发表时间:2019-11-12 22:17:04
摘要:秋韵诵读班讲义

朗诵杂谈
   主讲:孙志刚
   【第一讲】
  
   朋友们,今天《秋韵诵读班》正式上课了。
   有人要问,朗诵还上课 ?就是,不但需要,而且必须上好。在这里我们一起静下心来,享受文字与声音碰撞后的精彩。
   首先申明我不是专业老师,对朗读只是个爱好者。在这里所说的对与错,大家共勉。
   好了,现在言归正传,开始我们的朗诵之旅。网上有关朗诵的资料并不缺,专家123式的解读,愿意深入学习,完全可在那里深研。我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我愿意在我给大家搭建的这个平台上,直接的和你交流,用我对生活的理解,对文学的感悟,把朗读这种形式拆开讲给你听,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以我的体会及实践,讲案例,使之容易领会,这就行。然后,大家听了,也许要采纳,就会试着做,一而再,再而三,循序渐进,收获不言而喻。
   今天我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普通话。
   朗诵,是一种带有表演形式的行为。你发出的声音吸引了别人,甚至令人家享受了作品,而陶醉其,这就是目的。但你有这个愿望,也读了甚至加了表情,加了力量,但话语出来不标准,满口地域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此地话发音,你再想朗读的好,绝对没人欣赏。怎样做也表达不好作品的真情实感。
   其实,事情简单的很,你有意朗读,但发出的声音不行,出来的声腔不美,即便再好的诗文,通过你的朗读演绎,贬值了,掉价了,没味道可言,真正的糟践了作品,结果只会这样。
   所以,我在这个课堂中,把有关朗读的历史或要点以及等等所谓的重要的章节都放下不谈,着重向大家强调普通话——这个关键的问题,是想从一开始让学习的基础打牢了。你喜爱朗读没问题,但你要说好普通话。
   我从小爱朗读,在学校中表现还算可以,常常主动举手念课文。囿于此地话原因,自觉在普通话的规范上,牵强至极。当然那是孩童时所为,可印象却深深地戳在脑子里,几十年挥之不去。记得我很羡慕那时三中或铁路等有些学校的孩子们,他们在生活范畴中,互相之间就是用普通话交流,不知我们这里宣化的同学们能和我一样回忆起来否?时光在飞逝,我敢说,那时说普通话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或成家立业,或事业发展,无形中,要比说此地话的出彩。也许大家会忽视这个问题,甚至不认同这说法。我却始终坚持我的这种观点,只因普通话在社交层面绝对的占有优势。也正如公司招聘人,两个面试的,谁说普通话,想当然就略高一筹,道理,大家都知道,不用再深究了。
   小例子,大实话。充分说明了普通话的社会功能。接下来,我们把它和我们的朗诵课题衔接,则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从而使我们肯定了它的不可代替,它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我们会关注或欣赏名人的朗诵,只因人家用一口纯正的声腔诠释诗文,给人想象,达到共鸣。因此,普通话为朗读的基石,承载着诵读这座宝塔,岿然屹立,光芒普照之论就显得豪不夸张。
   在这里,我强调给大家这样的观点,希望你们理解和领会。任何以朗读形式出现的行为,若没有标准的普通话支撑,皆为败笔。【说明:在香港及南方有用粤语讴诵的诗会形式另当别论】所以,我们如果有志加入诵读班,想在这里一展美喉,愉悦诗文给人间带来的美妙,以你的音质向人们传达世事的爱恨情仇。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地学普通话,好好地规范标准的字词念法和发声,一点点的学,把它当一回事的学,放下身子请教,以求得字字完美,声声悦耳。如此,你也小有成就,岂不乐之。
   为了使诵读班这个群体,存在得有价值,我们在里面不是为了虚度我们的时光,真正想提高各自的文化品位,热爱朗读,坚持不懈,大家就要努力去做好。
   我希望经过群友们的认真学习,班里的朗读水平,一个比一个出色,我的讲课就没有白讲。谢谢聆听。
   群作业在以后的时间段分别给大家布置,要好好地完成幺!
  
   朗诵杂谈
   主讲:孙志刚
  
   【第二讲】
  
   朋友们,今天上《秋韵朗读班》的第二堂课。
  
   我们在第一课里安排了作业,希望大家自觉去做。我们都是成人,也没有利害关系,你没做,我也不知道,只是下功夫没有,一上台亮相,就一清二楚了。
  
   在这里我强调的是,这么没成本没费用的事,闲暇之时,拿一个本子念念,发一点声响读读,那个字发音不对查查,如此简单的事都不去做,那你可真要落伍了。
  
   我愿意看到大家对一件事的执着,有一种恒心支撑的勇气,不服输,不气馁,将一种小事当成大事去办,把一种梦想,矢志不渝的追求到底,直至成功。
  
   今天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朗诵的感情色彩。
  
   朗读,无管是我们对作品本身的理解,还是再诠释它时的表现,都有一种感情的投入,从美学的角度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色彩。
  
   所谓感情色彩揉开掰碎便成了理解中的喜怒哀乐等行为。一篇文章吸引了你,故事带着你翻山越岭的穿梭,细节让你顾不得吃饭也要知个结果,这是什么?这就是被感情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瘾了,迷住了。同样,读一首诗,正好击中了你的要害处,好的,像吃了甘蜜似得甜,美的一蹦三高;坏的,如吞了砒霜,不死也要躺一阵子。当然,此说夸张点,但古来例子多得是。我们无非就是重申感情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分两步说朗读过程中的感情问题,第一是作品对你的感染力。记得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除了教学中书本上的课程外,有时间,给同学们读点课外文学作品,老师的初衷很可贵,在那种文革年代,偷偷地叫学生们多些文化素养,举动已难能可贵,这一点令我感激至今。那天他给我们朗读的是诗人蒋光慈的一首长诗【写给母亲】,哎呀,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课堂里学生们鸦雀无声,只是老师在座位道中走动着,尽量声情并茂地念着,直至完毕。当时,我们的情绪整个被诗的语言所调动和控制,被诗者的思想所震撼。孩子们完全被拖入一种布尔什维克分子,舍家投身红都的革命理想情感之中,久久缓不过味来。此事,我情有独钟,记得我还特意和老师要了那诗,抄了整整一本。还记得一事,那是刚上班的二哥,【此事至今没问过】不知为什么,突然对朗读有了兴趣。下班有空,就学打快板,完了,就在我家小房桌前,正襟危坐开读。我当时还上学,一旦回家,就听小房中传出二哥朗读文章的声音。我本身在学校爱读课文,自觉还不差,心里不服不忿的讥笑他,念得大公鸡打鸣般光吼叫了。后来,逐渐的发现不一样了,人家抑扬顿挫起来了,读得有板有眼,绘声绘色,玩起感情来了。别说,几个月下来,真令我刮目相看。有回,二哥朗读完了,我进小房,见他眼红红的,一问,被文章感动的。我的天呀,这功夫下得,就像报考广播学院似的。
  
   上面举的两个例子,主要说明朗读中,作品对你的影响力,也是作品里的感情输出是否被你接受的过程。朗读的作品,一旦将朗读者成功的【俘虏】,此作品可以说有其魅力所在,大多会受到喜爱。
  
   第二我们谈谈你怎样用感情去诠释作品。去年,一种文体很流行,我的------什么什么,像我的家国情怀,我的家风,我的城,甚至我的手机。形成一系列的正能量文化驱动。记得是一篇好文章【我的河北】,作品古今穿梭,劲风浩荡,大气磅礴,充满激情。在媒体上各路名家纷纷亮相,把它渲染的很到位。甚至激发了许多朗读者在网络平台上尽显能为,绝绝地漂亮。我也曾聆听了省委常委,省宣传部田向利部长的深情演绎,对此感受颇多,一篇好文章绝对有宣传鼓动的效应。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旦作品触碰了你的心灵,你能不能将此也用自己的感情驾驭,把它的主题思想或内涵向社会或者听众传送,而且催人振奋,起到再传颂的作用。前一段时间,我在柳川之声艺术团年会上和阳光歌舞团年会上,都朗诵了《那片白桦林》。虽然背景音乐也没配合,但我觉得朗诵过程全然在感情的控制范围内,也知道自己的表现笨而拙,但节目效果还说得过去。我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朗读自己作品时的感情投入。要知道朗读者在朗读自己作品时,我总觉得如抚摸亲子般的美好。尽管它不俊,没多少人欣赏,但我的心却豪情激荡,想用毕生的情感去呵护它,极尽所能哺育它成长。这种体会,大家在以后的时间里一定会遇到,那时,你再回味我曾告诉你们的这种感怀,兴许你们真得会感谢我。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大家要记住,感情是朗诵者的灵魂。你对文章或诗没有一种爱,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倾慕,没有一种只有大声地吟诵出来才能一慰吾心的愿望,那你真成不了朗读者。
  
   我依然希望群友们自始至终的参加课程学习,想想,你不花钱,我在这里喋喋不休地给讲,为什么?还是愿意和大家分享一种生活的美。机会难得,可要珍惜幺!
  
   群作业在以后的时间段会布置下去,大家一定要跟着做。
  
   2018年.1月.15日作
  

共 33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普通话的普及其实已经很多年了,但是那是从娃娃开始抓起,也就是说从育龄幼儿班,可是对于有些中年人来说,由于在小时候入学的时候条件有限,有的人可能也上学不多,加上一些地方的老师本身也带着地方的方言在教学,导致大部分中年人的普通话都相当的差,这是非常可见的,除了北京东北一带的普通话标准而外,其他的省份普通话,好多地方都是相当差的,有的地方中年人的普通话差之又差,但随着网络的发达,社会的对外交流与经济的融通,很多人突然警醒普通话是直接交流的最好方式,如果在面对一个客户和一个商家,连最起码的普通话都讲不好,那怎么来洽谈?所以此篇讲义我觉得是一种正能量的体现,非常值得和弘扬。感谢老朋友赐稿支持蓉城,祝创作快乐,冬祺安康!(责任编辑:上官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19-11-12 22:18:08
  所以此篇讲义我觉得是一种正能量的体现,非常值得和弘扬。
2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19-11-12 22:18:59
  感谢老朋友赐稿支持蓉城,祝创作快乐,冬祺安康!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