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画里古城(散文)
上虞丰惠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丹青,铺展于浙东四明山麓。人们就把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魅力四射的千年古城,誉为画里古城。
画是定格的,而古城却是灵动的。
古城在画里,如笔墨写意:青山逶迤成曲线,房屋黛瓦飞檐,修竹与古木勾勒在房前屋后;在山峦虚隐的上空,有留白的蓝天与云彩;时而有飞鸟掠过,留下啾鸣声串串;一条街河,穿城柔柔地淌着……古城便在画里飘逸、鲜活起来。
古城丰惠,就像一艘远古漂来的画舫,停泊在湖光水色中。城西南坤山下的西溪湖,传说是世人尊称“商圣”、“文财神”的古代越国大夫范蠡徙入五湖处,这里鱼肥稻香,盛产四季仙果,尤其是青梅,果大肉厚,色绿味醇,古称绝品,今名神州,远销海内外。就在风光旖旎的湖畔北侧,四十里河蜿蜒东流,分成了两支:一支在城北穿过元贞桥,绕城而去;另一支便是街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与西南门河和城南护城河汇流东去。
有河便有桥,自西门外的西蒲桥至东门外的岳庙桥,长约2公里、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街河上,跨卧着八字桥、丰惠桥、九狮桥等古石桥10多座。这一座座式样各异、结构奇特、功能不一的古桥跨,联络与延伸着古城,既珍藏着江南水乡的柔与韵,又讲述着古城丰惠的灵与毓……每一座桥跨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故事;每一座桥跨都与两岸新老屋宇构成一幅江南古城特有的画图,蕴含着一种璀璨桥文化凝重的历史的美——这种美是由时间创造的。行走在古桥上或街河边的纤道上,您就走进了丰惠历代政绩卓著的名人丰碑的长廊中,您就走进了中国古代造桥匠师用独特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创作的不朽的画廊中,您就走进了丰惠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您就不能不赞叹古城那经久岁月留下的文化与时间的美丽。
丰惠小桥流水处便是人家,白墙青瓦的民居掩映于环城穿城的碧水间。站在古城中心丰惠桥上向东向西望去,只见桥与桥之间、河与街之间都是连排的商家或住户。这些房屋面向大小街而建,背靠河流而筑,楼底下就是水,古老河埠的石阶从楼板底下一级级延伸着。晴朗的早晨,泛舟河面上,那河边的石驳岸里,每隔一段距离,就镶嵌着船缆石,有的形同怪兽,有的状似如意,有的像个朝天的牛鼻,有的似条蹦跳的鲤鱼……象征着丰惠人民世世代代祈祷吉祥如意的纯朴愿望。一个个石砌的河埠凹进凸出,高低宽窄错落有致,犹如一架架古琴,在河的两侧次第排开,弹奏着古城的风情。恰巧,河边一扇推窗内有个穿祺袍、摇绢扇的靓女在甜美地歌唱:“古城丰惠我的老家,街河清清伴我长大,一条条鸬鹚船捕鱼捉虾,河水里流淌童年梦想……”在这悦耳的歌声中,往来的大小船儿合奏起了摇橹划桨的晨行小曲,枕水人家的梦便在街河的浅唱低吟中醒来了。
解读丰惠的历史文化,古老的街巷弄堂是最好的窗口。漫步在青石板铺砌的老巷弄里,会有一种奇特的体验,从那清空的声音中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长弄的两侧,一户户人家木栅花窗,一座座门楼飞檐上翘,一个个院落花园锦簇。忽然飘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隔着院墙的砖格窗,瞥见一位丽人正在情郎面前荡秋千,恰如苏轼的词“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的场景。这时那位情郎正以美声高唱:“古城丰惠我的老家,街巷深深伴我成长,一块块青石板铺到云霞,巷弄里哺育青春年华……”
听着美妙的歌声,轻步走近一座老宅,大门虚掩着,古旧的门环已锈迹斑斑,令人不禁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早前的主人。其实想得再奇也无妨,千年古城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过。推开门扇,跨进台门,里面有门厅、轿厅、会客厅,有内宅、书房、私家膳堂……全部建筑呈纵深型推进,一进比一进美,一进比一进奇,衍伸出长长的一串景深。
丰惠有的是老宅,有的是台门;走进或两进或三进甚至五进的宅弟,便会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走过曲曲折折的长廊,经过多种多样的门户,站在长长的落地花格窗前,面对栽花种草的幽深庭院,感受到的是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清静、淡泊和安宁,联想到的是一首首韵律幽美、耐人寻味的唐诗宋词。一幢幢久经雨打日晒、饱受风霜磨砺的老宅,无不添上了岁月的包浆、历史的风韵。一门一窗,一廊一柱,一草一木,无不成为古城人家淡泊而宁静生活的象征。
此刻,耳边又飘响起男女声二重唱:“啊——庭院长廊花窗,啊——小桥流水人家,无论身在何方,我都将它深深牵挂,深深牵挂……”
古城丰惠,属越中名城。早在唐长庆二年,即公元822年,丰惠就成了上虞的县城。1100多年过去,这古城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游弋于暮景残阳,游弋于人间风情,也游弋于静谧永恒的遗址古迹。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当年,就在这古城西北角的玉水河畔,才貌双全的祝英台乔妆改扮,去杭城求学;后来,她遇上了如意郎君梁山伯,两人倾心相恋,生死相爱的结果,便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留人间。人们传说,人们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便成了千古绝唱!
“白日忽风雨,洞中别有天。两山空一隙,百道落飞泉。怒起喧如鼓,抛空散作烟。桃源何处觅,至此亦神仙。”古诗所描述的好去处,便在古城东南凤鸣山上。这山上有个凤鸣洞,又称仙姑洞。世界化学鼻祖、被后世尊为“万古丹经王”的汉代丰惠人魏伯阳,就在这仙姑洞修身炼丹,留下不朽巨著《周易参同契》。
古城众多的遗址,是一种象征,它们联接着祖祖辈辈丰惠人的思想和文化;古城赏不尽的古迹,是一种缩影,它们凝聚了古往今来丰惠人的劳动创造和漫漫旅程。如今,古城丰惠有许多东西早已被无情的岁月所抛弃,然而,丰惠人民所创造的历史却冲出了岁月的重围,向现代文明显示着它的骄傲……
古朴与秀美的丰惠,四季叠印在画里的古城!
在丰惠登山临水,徒步访村,有一种久违的惑觉——行走在丰惠,就像走进自然的深隧中,历史的风尘里。在青山里,在古街旁,在纤道弄堂间,在瓜棚豆架下,在不经意中,一棵名木古树,一段残壁断碣,一眼古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遍布古城乡野的遗址古迹、名士府第、民居古建、古洞遗墨,蔚为大观。丰惠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古建筑、古景观、古风情、古文化的“四古风韵”……
千年、百年的历史不回头地走了。那灵性而古朴的山野村落,还是生生不息;那翘起的飞檐,还是高高扬起。
凝望飞檐翘角的屋宇,您就会听到岁月的风铃声。从石库门坊、牌楼门面、门楣与窗棂的“画廊”上,仿佛又见到了归隐的官吏与商贾,仿佛又见到了精雕细刻的民间匠人与荷锄耕种的农人。从疏朗淡雅、精美繁复的木雕、砖雕、石雕上,不仅能触摸到岁月风雨的痕迹,还能感觉到久远的亲情与温馨。从这张岁月的名片上,您会读出丰惠两千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
在丰惠神秘而富有诗意的乡间行走,您的脚步无疑不会走得太重——怕惊扰了那静谧、怡淡的梦境。
朝阳升起,雾霭漫逸。丰惠依山临水的村落,在樟绿枫红中,复印着每一天。良好的生态是丰惠人对自然的一种呵护,绿成了丰惠的主色调——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六十一,在山明水秀、古木连绵的自然保护小区,您还能看到几近绝迹的世界珍稀鸟种。
丰惠不仅四季如画,物产也具有鲜明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兼备,堪称名、优、特农副产品荟萃之地。
丰惠,“中国浙东最美的古城”——现代都市的边缘。走进丰惠,从叠嶂的山峦中,从村落的深巷中,从老白酒与笋煮菜的清香中,您能感受与体味到丰惠的古朴与独特的魅力。
人在丰惠走,如在画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