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路】荠菜:生动的野味野趣(散文)
摘要:想起野菜,马上就在眼前出现了妈妈挖荠菜的影子。最初的生命养分是荠菜提供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忘不了荠菜带来的迷人野味,年老了,将踏春变成了挖荠菜,享受难得的野趣。将诗意投向荠菜诗,仿佛有了与古人同处田野的美妙。怀才抱器写本文,希望给喜欢荠菜野味野趣的朋友一点岁月的温暖感。
【编者按】荠菜,是一种野菜。在那食物紧缺,极其贫寒的岁月里,是荠菜帮“我们”过了难关。本文的“野”是原始的意思,在什么都不能依靠的时候,生活回到了原始。作者回忆妈妈每年春天都釆荠菜来作为食材,拉着高调故作轻松“野味来哦”,似乎挑起“野”的心情,呼出了味,即使没有什么美食给孩子,也想方设法给孩子惊喜,在妈妈的眼里,唯有“野”成了温暖的生活寄托。在饿殍遍地的年代,妈妈带着我走出了饥荒,妈妈让“我”尝野菜根。也许这位母亲是让孩子莫忘含辛茹苦的日子,他给不了儿子珍馐玉食,就给儿子讨生活的启蒙,让儿子今后哪怕有多艰难的环境都能有生存的能力与勇气。通过这些描写,可见这位母亲的智慧与用心良苦的母爱。“我”记住了妈妈的用心,不敢辜负,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上学读中文看到诗就与荠菜挂勾,韩仲止写茉莉花的诗“我”联想起荠菜根。深刻突出了“我”对荠菜的那份爱的份量该有多深!荠菜在作者心中已是信仰,有挥之不去的那份情感。食之甘味,并不是吃得好,是情感因素注入的野味。作者没有痛恨贫寒的岁月,反而庆幸贫寒的岁月让“我”对生活有了真情感悟。每年三月三,妈妈都要采荠菜并晾干,别人要,慷慨施之。体现了这位母亲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想想野菜野味都可抵御疾病,“我”有“野”病,妈妈用“野”治,可见,当初的“我们”不是简单的爱荠菜了,在情感上已经依赖上了荠菜。工作的时候,想“野”也不可。退休了,好好“野”一把,让“我”的生活重新变得有味。文中描写“我”舐碗,深刻突出作者对荠菜的膜拜。买了五把铲子放车里后备箱,突出人物性格,善于分享快乐。挖荠菜,享受着春风、暖阳让脑子清空,虽然荠菜没挖到多少,但已满足,因已有了份闲散恬淡的心情。旷野,也是课堂,通过辨别荠菜,启迪了在茫茫人世间需要区分善、恶、美、丑。荠菜在“我”心中已是风景。谁说荠菜“卑贱”?她是春天的信使,她张扬个性,最微小也要绽放。作者采用了言物托志的写法:哪怕多么卑微,我们都要努力向上,阳光的活着。孩子三姨蒜地里有荠菜,为什么“我”家花池里没有?通过这细节描写,突出作者对荠菜的喜欢。古人也喜欢荠菜,瞧,诗为证。文中妙用诗文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文中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也更突出作者对荠菜的那份爱,可以说爱到了骨髓,不然,肚子里哪有那么多描写荠菜的诗?和妻子一起坐在当阳背风的地方摘荠菜,那是诗一般的生活。文中通过描写收拾残叶菜花,可以看出作者是位心思细腻,爱护环境的高尚之人,值得大家学习。“我”对“吃货”有了进一步的看法,作者写古人喜欢荠菜,我说因野趣和那些诗人亲近了。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荠菜的几种烹饪方法,突出作者热爱荠菜、热爱生活,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可见作者对自己的母亲有着浓浓的爱和深情的怀念之情!饱尝荠菜野味,忆着经典故事,可见作者博古逼今。作者赞扬荠菜的品质,让人生出爱意。自然界很多物种的经历,其实就是演绎着我们人的坎坷。古往今来,众多乡愁、游子们与荠菜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段描写,体现了作者简单乐观的生活态度!本文结尾虽简单一句,却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全文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深度好文,力荐赏读。
【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160004】
1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19-11-16 06:58:43
早晨起来,一口气读完怀才老师的荠菜趣文,洋洋洒洒万余言。我真不知道,矮小弱微并不起眼的荠菜,竟能让怀才老师并发出那么多的野趣,野趣中散发出那么多的野味,让习之仿佛来到胶东怀才老师的山坡上,边读边联想那迷人的小巧玲珑的嫩绿的荠菜,似乎有一种口中生津,垂涎欲滴之感。怀才老师从小生长在广袤的乡村,对那片肥厚的热土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回忆的美好,在怀才老师的心中莫过于从小触摸过无数次的荠菜。荠菜的野趣美味始于妈妈的辛勤手巧,贫困年代妈妈的荠菜佳肴,让怀才老师记住了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怀才老师的文学天赋,在美味色香的荠菜的神韵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发挥。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叶绿根黄色香味,用诗的语言融会贯通,一气呵成,自成华章。怀才老师博古通今,作用诗词歌赋的看家本领,穿越古今,与千古才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学大家,共同玩味荠菜的前世今生,把荠菜描摹的美轮美奂,可谓是暴珍天物,文人分享。用诗的视觉,把荠菜的野趣野味刻画的入木三分。荠菜生长的灵巧,枝叶的嫩绿,色的斑斓,花的星星点点,如影相随,活龙活现。怀才老师把自己切身的感悟寄情于荠菜带来的灵感,从小处着眼,挖掘出人生的巨论。怀才老师的妙文可谓是从一撮荠菜的野趣野味中,深入浅出的阐明了人生的大道理,悟出了人生最朴素的哲理。厉害了,怀才老师!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1-16 07:29:48
荠菜小文,习之美评。好惭愧了,谬赞甚多,不胜啊。谢谢,遥握!
12 楼 文友:罗莲香 2019-11-16 20:33:20
荠菜,一种野生野长的菜,果真充满野味野趣!作者由菜及人,回想起母亲的一份对家庭的默默付出,把清贫时光调理成有声有色的野味,一如荠菜的清香回甘;想起孩子们的童趣,荠菜生长也如孩子捉迷藏般悄悄滋生;想起自己挑芥菜,多带几把铲子,以送给路过的人,铲走野味,分享美味,那份古道热肠亦如荠菜的朴实生香吧!老师的文字里,恣意纵情散发荠菜之美味,散发对生活深沉的哲思和体悟!拜读受益,问候老师初冬祥瑞!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1-16 20:38:06
罗老师磨目了,谢谢。怀才是想用荠菜串起自己的常常时光,其中包含着很多复杂的情绪,爱在其中。罗老师层层剖析,鉴赏小文,言简意赅,是很好的指导。谢谢罗老师。遥握,温暖冬暖,期待您的佳作。
1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11-17 07:18:26
一个野字令人神往。荠菜我们这儿叫地菜,野趣好像很渺远了,田埂上少了,大棚的多了,味道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欣赏老才老道的文笔,问好,冬福!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1-17 07:23:49
若海老师说得对,现在野菜少了,野味没有了,野趣更难见了,所以我们性格里的“野”就不足了。在胶东半岛,也有大棚种植荠菜的,但很多人还是保持踏春挖荠菜的习俗。谢谢若海先生留墨鼓励,遥握!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1-20 06:54:52
西鋂铃铂老师始终关注鼓励怀才抱器,谢谢。正在研读老师的佳作,汲取养分。谢谢老师的呈现。
15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19-12-30 01:10:29
怀才老师真是大手笔,一味寻常的野菜竟谱写了一曲七个乐章的大型荠菜交响乐。当荠菜花开的时候,怀才老师是不是该现场弹奏《野蜂飞舞》钢琴曲了呢?文中引用的描写荠菜的古诗词引起了梅骨的极大兴趣,百度后才知晓,荠菜原来萌芽于严冬,繁盛于春天,是春天的使者,是寒门的最爱。有诗为证“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宋.许应龙)。还有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的《东海渔歌补遗鹧鸪天.荠菜》:“溪上星星小百花。也随春色斗豪奢。绿波渺渺无边水,细草盈盈一寸芽。 春有限,遍天涯。千红万紫互交加。野人自有真生趣,桃叶携筐亦可夸”。顾太清文采见识,非同凡响,与纳兰性德齐名。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心有所动,不吐不快,梅骨不惜班门弄斧,写来与怀才老师共享。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2-30 07:21:59
很感谢梅骨君到访留墨啊。怀才抱器特别钟爱野荠菜,喜欢挖,喜欢吃,喜欢因她而生的诗,梅骨君将精美的荠菜诗挂在小文下面,好精彩。非常感谢。期待梅骨君佳作早出,为2020年添彩。遥握!
16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19-12-30 05:22:30
早起打开老师的文集,还真有一篇本篇的姊妹篇《槐香静等老朱来》,但那不是野花和野蜂。当荠菜花开的时候,怀才老师还得用文字演奏一曲《野蜂飞舞》的华丽乐章啊!至于那两首古诗,是梅骨百度来的,有班门弄斧的嫌疑,请老师见谅。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2-30 07:23:06
好啊,有音乐的日子,都是快乐的。我也在等待梅骨老师来。遥握,拱手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