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苦菜花也有春天(散文) ——----南垣村之十四
春天来了。
满山遍野的野草钻出地面,春雨过后,一天一截蹭蹭窜,它们沐浴着阳光雨露,在春风中摇曳。董庄村北坡底下有大片的盐碱地不长庄稼,各种野菜在这里繁衍生息,青黄不接的季节救过不少人的命。每年春天,这里总有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或挎篮子,或提兜子挖野菜。长得最多的是苦苦菜,俗名“甜苣菜”,这种野菜虽苦但能当口粮,人们非常喜欢它。
不远处,一对青年夫妇在挖野菜。后生一表人才,健壮身材。媳妇儿面容姣美,那双明亮的杏眼会说话,眼神中透着机灵智慧。她穿着宽大的对襟红棉袄,肚子明显凸出,至少有五六个月了。
王家婆婆走过来塞给她一把“甜苣菜”:“俊媳妇儿,家去吧,让进宝娃一个人挖,你腿不方便,小心别挤着孩子啊!”
俊儿笑了笑:“谢婶子关心,家里人口多,多一双手多挖些口粮。一天三顿离不开这甜苣菜啊!”
王婆絮叨着走远了。她自言自语地说:“赵家祖坟冒青烟了,娶到这么贤惠能干的媳妇儿。进宝爹妈走的早,留下一堆娃和一堆债。哎!可怜俩孩子了。”心软的王婆眼圈发红,几欲掉泪。
王婆的话勾起俊儿的回忆:当初媒人来提亲,说这家很穷,父母双亡,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好在这小伙子忠厚老实,体格健全。俊儿娘家光景殷实,生活上没受过屈,况且她是家中最小的,全家人都宠她。爸看着女儿的脸说:“只要缸里有水,瓮里有面就行……。”
俊俏的女儿泪眼汪汪地点了点头,这门亲事算定了。男方家中三个孤儿,彩礼送不起,俊儿爸压根也没有提彩礼的事。过了一个月,媒人拿着块大红纸来“换帖”,上面写着赵进宝的生日时辰,来换俊儿的生日时辰。说进宝在西站干活挣钱,往返十多里路,俩小的没人做饭,赶快娶俊儿进门,撑住这个家。
俊儿闻听要嫁人,哭的稀里哗啦。她高中毕业,刚进村小学当了代课老师,还想转正成公办教师呢,宏图未展,怎么就嫁人煮饭伺候小叔小姑啊!
俊儿哭得眼睛红肿,说了句:认命吧!幼儿时,父母忙碌,下田干活,留下比俊儿大七岁的二姐看妹妹,不小心把妹妹掉到炕下,摔坏了右腿。为了生计,父母总是在忙碌。等到女儿学走路时才察觉,两条腿不一样,赶快找医生看,已经没治了。俊俏聪明的俊儿,右腿永远伸不直,成了残疾人。能找到一个老实厚道的健全后生,父母也放心了。
俊儿从小就爱胡想,当时要有个托儿所幼儿园,也许我的腿不会成这样子。
俊儿模样俊俏,天资聪颖,性格活泼。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唱歌像黄莺,上学时,一直是文艺班长。一位多才多艺的高中毕业生,却要嫁给大字识不了一筐的庄稼汉,这也太委屈俊儿了。
俊儿哭的天昏地暗,最终还是拗不过命运,在那个暴风骤雨的七月天,在老天爷的瓢泼泪水中,要强的,聪慧的俊儿,无奈嫁给老实厚道的农民进宝。
进了家门,才知道婆家有多穷,家无隔夜粮,身无遮寒衣,她无法想像这日子如何过下去。爸说“缸里有水,瓮里有面”就能过,缸里有水,瓮里却没面,巧妇难为无米炊!看着瘦弱饥饿的弟弟妹妹,俊儿流下心酸心疼的泪水。新婚第二天,进宝就端着面盆去邻居家借回几斤棒子面。
天无绝人之路,俊儿幸运遇到董庄村的支部书记,这是一位侠肝义胆的好干部,他军人出身,当年挥杀疆场打鬼子,英勇无畏,军功显赫。回村后带领乡亲搞建设。他同情弱者,关心平民,他看着这个一贫如洗的家,看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答应俊儿进学校当代教挣工分,给这个贫困的家增加点收入。夫妻俩千恩万谢,立志好好工作,不负书记厚望。
俊儿一瘸一拐地走进学校,遭冷眼受歧视在预料之中。她从小被调皮男生欺侮,上学路上围追堵截,喊绰号,俊儿追不上,打不过,常因此躭误上学,她所受屈辱深深刺伤幼小的心。现在能如愿走上讲台,有什么比这更幸运?
她整天乐呵呵的,坦然面对同事异样的眼光,接受调皮学生各种挑衅。她在教学上舍得下功夫,虚心请教,积极进取。生活中,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乐观豁达。一个学期下来,她所带班级成绩突出,变化很大,俊儿赢得领导同事家长的好评,她在学校稳稳当当地扎下根。
俊儿遭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病痛折磨,经历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困苦,像一棵苦苦菜顽强地生长在颗粒无收的盐碱地,年年岁岁倔强成长。
进宝的父母多年生病借贷生产队数千元,在那个年代,算是巨额贷款,对这个家就是天文数字。
俊儿在学校代课有半年了,进宝在西站干活一年整,昐望着俩人挣的工分年底可以分点红,不再四处借粮。甚至奢望过年吃顿饺子,给弟弟妹妹添件衣服。晚上做梦都是包饺子,吃白馍。好不容易盼到腊月了,队里分红,俊儿催进宝快点去领钱。
俊儿把破家收拾得整整齐齐,白白的窗纸上贴上红红的剪纸,炕上单子洗得干干净净,锅台擦得铮亮,角角落落都洁净如新,桌上不忘插一束黄灿灿的花。一切就绪,就等丈夫拿钱回来,置办年货了。
弟弟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一边帮嫂子干活,一边反复问:“嫂子,你说给我们买布料做衣服?真的假的?我长这么大,还没穿过新衣服呢!”
俊儿摸摸弟弟妹妹的头,怜爱的看着他们天真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等你哥领钱回来,就到镇上给你俩扯布料做新衣。”
“穿新衣喽,穿新衣喽!”兄妹俩像鸟儿一样飞出院门,找小玩伴炫耀去了。
俊儿焦急地在家等待。她在巴掌大的玻璃看着丈夫进了院子,极快地迎了出去,竟忘记了自己的残腿,跳门槛时被重重绊了一跤。俊儿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两眼盯着进宝:只见丈夫蔫不拉唧地搭拉着脑袋,一脸沮丧。他蹲在门槛外,头埋在两只手掌中,像要钻进地底下,泪水顺着手掌流下来,他没法向新婚妻子交代。
俊儿明白了。她的担心验证了,全年挣的工分全被抵债了!这一年又是零收入。借邻居家的粮钱无法还,要强的俊儿无脸出门,怕遭人白眼,再也借不到粮了,离收麦还有四个月,这日子如何熬啊!真是富人过年,穷人过关啊。
“亏户”的帽子像一座大山压得俊儿夫妻喘不过气来。一个工一毛钱,哪年哪月才能还清啊!俊儿靠在门框上,泪水又流了下来。
盼望着,春天来了,苦苦菜探头探脑地钻出来了。俊儿一有空闲就拖着残腿往地里跑,寻找苦苦菜为全家充饥。
开学了,学校幼儿园是县重点示范园,省里要验收,教室小,院子窄,不达标。学校领导一时半会找不到大教室大院子,愁得一筹莫展。召集众教师集思广益找房子。
遇到这种情况,俊儿马上想到自己那条残腿,有多少幼儿需要照顾啊!善良的俊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回家与丈夫商量,厚道的进宝爽快答应,把他们的婚房与大院子腾出来给学校幼儿园用。俊儿爱校如家的善行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许,赢得同事家长的拥护。
他们夫妻带着弟弟妹妹搬到邻居一处荒废多年的破房子里。房子四面透风,最大的一条墙缝可以钻进老鼠。
在这破房子里,俊儿意外怀孕了。唉,这孩子来的真不是时候。别人怀孕是开小灶,加强营养,俊儿家没钱,苦苦菜是俊儿孕期最好的食物。路过小卖铺,看到酸酸甜甜的红果罐头,俊儿挪不动脚了,她馋那一口,小时候吃过。摸摸口袋,俊儿咽着口水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一瓶红果罐头一毛二,俊儿硬是买不起。
感谢苦苦菜,救了俊儿母子的命,只要地里长苦苦菜,孩子就能足月出生。俊儿对着桌上那束黄花,虔诚地念叨着,您是我家的救命花。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儿子顺利降生了!鲜活的小生命给穷困的家带来希望与喜悦。瘦小的儿子皮包骨头,但哭声嘹亮,接生婆说,这孩子底气足,身体没问题,将来一定是俊后生。在娘胎里就吃苦苦菜的儿子,降生到这个穷家,喝的奶水也有苦苦菜的味道。
缸里有水,瓮里没面,进宝又出去借了几斤棒子面。和着苦苦菜给俊儿做了碗玉米面疙瘩汤,这就是第一顿月子饭!吃着碗里的饭,俊儿泪珠叭嗒叭嗒掉。
年迈的娘家妈颤颤巍巍地来了,提着攒了几个月的鸡蛋,进门就放到锅里给闺女煮上。学校同事来看望俊儿,有拿红糖的,有拿鸡蛋的,好心的月梅还背来一书包白面,俊儿感激得泪流满面,雪中送炭啊!那会儿谁家也不富裕,能吃上白面的家户寥寥无几。说实话,如果没有娘家妈与同事们的接济,俊儿的月子饭只能靠苦苦菜了。正式老师产假是56天,俊儿是代教,休息一个月就登讲台上课了。
俊儿是那种干什么都要干出名堂的人。她代的班是全校成绩最好的优秀班,她的课常被评为“优秀示范课”。县里来听课,俊儿讲。邻村学校老师来听课,俊儿上。在众口称赞的好评中,俊儿没有骄傲,她仍然穿着那件用奖金买的蓝色制服,穿着亲手做的布鞋,脚踏实地往返于村中各条小路上,她定期做家访,辅导有病误课的学生,她心里装着全班学生,唯独没有自己的孩子。
不幸的事总是结伴而至,与你加倍努力没多大关系。
俊儿的第二个孩子快要降生了,他们一家还住在邻居的破房子里。
俊儿去找队干部:“学校己经撤了幼儿园,我们的房屋该物归原主了吧!”
队干部讲:“你们的房屋不属你了!房子做价抵债了,不然,陈年旧债驴年马月才能还清啊!不信你看看……”队干部手里摇晃着盖着圆章,摁着手印的两张纸,俊儿看不清上面写的什么。
像晴天霹雳,击得俊儿差点晕了过去!原来,我们唯一的房子也没有了?
夫妻俩泪眼相对,互相鼓励。俊儿说,我就不信了,咱俩埋头苦干,一天也不休息,只要多挣工分,还能还不清队里的债?
生完第二个孩子,俊儿休息一周返校了。不能回家喂孩子,奶憋的难受,只能让同事家孩子吸吮。她的俩孩子都是拴着绳子长大的,绳子一头系在窗棂上,另一头系在孩子腰间。孩子只能在炕上来回爬,掉不下炕。她顾不上照顾自己孩子,因有更多孩子需要她。只要放学回家,她瘸着腿一路小跑,直到听见孩子啼哭声,俊儿才松一口气,歇歇脚,“我的孩子活着”,这是俊儿最大的心愿。
曾有一次,俊儿回到家,孩子不见了,炕上有扯断的绳头,她发疯地喊,找遍所有地方没有。门锁好好的,孩子哪里去了?她忽然想起,有人讲的孩子爬到锅里,锅盖翻盖上的事故(农村是火炕,坑与鍋台相连一体)。俊儿赶快掀开锅盖,没有。俊儿失望地痛哭起来,儿是娘心头肉,她的心撕裂着,疼啊。哭累了,坐着发呆,炕下面煤炭洞传出细微声响,她冲过去,一把扯下布帘,她可怜的孩子哭睡过去了,满脸鼻涕泪水沾着煤渣,像个大煤球。俊儿把孩了紧紧抱在怀里,啼笑皆非。
学校有了转正指标,俊儿即使工作突出,成绩优秀,因为那条残腿,还是被取消资格,名曰形象不佳,不能登讲台。
俊儿学会了沉默,不能转正也罢,带毕业班,干班主任,多挣工分早点还债。
好景不长,没有几年,恢复高考后招生的师范毕业生扎堆了,教育局压力山大,只好宣布:取消全部代课老师。当听到这个坏消息时,俊儿已没有泪,也没有恨,她出奇的平静:无需辩解,无需争取,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比困难多。
往往事物走到了极端,会出现新的转机。穷则思变就是这道理吧!
几天来,俊儿吃不香,睡不宁。她从收音机里听到襄汾有了私立学校,乡宁有了私立医院。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翻腾,冒出来又摁下去,摁下去又冒出来,她否定多次后终于决定:办私立幼儿园!
这可是董庄村第一家私立幼儿园啊,虽然改革开放有了政策,但淳朴老实的乡亲们,还没从传统观念禁锢中解脱出来,有人在徘徊,无人敢试探。
敢为人先的俊儿,不向命运低头,不给困难让步,她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残疾人。
俊儿找来一块红纸,用粉笔头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各位乡亲们,蓓蕾幼儿园成立了!有报名的家长速来登记。地点:一队庄儿第二排。暑名:王俊。
一队庄儿,与村子隔离很长一段距离,孩子们入园求学都有困难,超龄儿童居多,俊儿抓住这个机遇,大胆地将幼儿园地点选在这里。
趁着天蒙蒙亮,俊儿把招生启事贴在人们上工的必经之路。看到启事后,整个庄像炸了锅,人们议论纷纷:俊儿不教书了,办幼儿园。这可是个好老师啊!
有人疑惑:私人办幼儿园靠谱吗?上边允许吗?能办成吗?犯法吗?
亲戚朋友轮番上门劝阻:咱干点啥不行,非要冒这个险吗?咱村比你精明健全的人多了,为啥没人带头?枪打出头鸟啊,咱可不敢出这个头啊!
善意的担心与劝告,并没有使俊儿退缩,更激励她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她倾其所有,办了各种审批手续。又向亲戚借了钱,买回来桌凳,黑板等教学用品,先把门面撑起来。
没想到早上把招生启事贴出去,下午就有人领着孩子来报名,他们信服俊儿夫妻的人品,相信俊儿的教育能力。陆陆续续送来了三十多名孩子,蓓蕾幼儿园办起来了。没有剪彩,没有敲锣打鼓,俊儿凭着人品、诚信、能力使蓓蕾幼儿园初具规模。

感人励志,
俊儿是个追梦人,在人生之旅,坚信,事在人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生不服输就一定会有苦菜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