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豆腐脑情结(散文·家园)
“豆腐脑,豆腐脑,喝了王家豆腐脑,美味可口身体好!”
小区门口传来了一阵阵悠扬响亮的叫卖声,尾音拖得长长的,仿佛远远地都能闻到豆腐脑的香味。
提及豆腐脑,我的耳边也时常回荡着老家街道叫卖的吆喝声,脑海里即刻会闪现出一只大木桶。当木桶被打开时,平勺把细嫩的豆腐脑一点点舀出来,就像一片片白云轻轻飘进碗里,然后撒上香菜、酱菜和煮熟的黄豆,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豆腐脑好像立刻被激活,苏醒了,豆香和着鲜美的汤汁,味道发挥到了极致,香味儿直冲鼻子,再加一小勺芝麻,滴两点油泼辣子,搅拌均匀,轻轻吸一口,感觉就像秋日里和煦的阳光,口齿生香,暖心暖胃,余味悠长。
豆腐脑,是我早餐食品中的首选和最爱。
妈妈曾经大惑不解,指着我的额头狠狠地说:“你就这点出息,早餐品种那么多,为什么就那么喜欢吃豆腐脑,吃多了不腻味吗?”
“不腻味呀!多香啊!”我眨了眨眼睛,拉长了音调。仔细想想,还真是的,自己对豆腐脑怎么如此“情有独钟”呢?
小时候和妈妈去赶集,坐在妈妈骑的自行车后座上,想着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外加油条或韭菜鸡蛋饼。母亲最懂我的心思,在集上匆匆转了一圈,以最快的速度买完家里需要的针头线脑和其它生活用品,然后紧紧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走,妈带你去吃豆腐脑。”妈妈和颜悦色,我喜笑颜开,一起向集市东南角的那一排小吃摊点走去。
“娘俩儿一块赶集来了,今儿个娃没上学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寻声望去,原来是前面不远处豆腐脑摊点的主人热情和我们打招呼。
“今天是周末,孩子们都回来了,上集来买二斤肉,回去包饺子,顺便给婆婆买一些油糕……”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我就松开她手,目不斜视,急走几步来到豆腐脑摊点前,拉开那条木头长凳安静坐下。这个动作不知道重复多少次了,好像是每个礼拜坐一次。
“这孩子,急不可待了!”妈妈笑着,紧紧跟在我后边,和我坐在一起。
“王师傅,来两碗豆腐脑!”妈妈说完,然后从包里掏出钱。
“放红辣椒不?”
“少放一点辣椒油,我们娘俩不喜欢吃太辣的。”
说完,王师傅动作麻利地调制好两碗豆腐脑,刚一端上来,我就迫不及待的啜了一口。
母亲赶紧提醒:“小心烫着!”虽然有点烫,但热乎乎吃起来,豆腐脑味道似乎更醇香绵长。
母亲又从隔壁摊位买了两个散发着热气的鸡蛋韭菜饼。在我看来,豆腐脑和鸡蛋韭菜饸搭配一起吃,这真是绝配的舌尖美味,营养丰富,色泽诱人。此时此刻,不管谁拿什么好吃的,即使价钱很贵来交换,我也不会答应。
我不太喜欢和父亲出去吃饭,他最喜欢吃羊肉泡馍,不管走到哪里,不吃羊肉泡馍,好像这一趟算白来了。
“娃呀,爸告诉你,出门在外,千万别吃面条或家里经常做的饭;还有小吃摊裸露在外不卫生,爸请你吃羊肉泡。”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我不喜欢羊肉泡,馍多肉少,尤其是闻到羊肉那种腥膻味,我的胃就开始抵触闹腾,马上没有食欲,真心不喜欢。但我不能明目张胆违抗父亲的良苦用心。
高中有一次,我参加完全国英语竞赛考试,父亲直接带我去县城二条街最有名的羊肉泡馍馆,一边走,一边说:“冬天吃羊肉泡对身体很有好处,御寒,不易感冒,而且羊肉营养丰富,肠胃舒服。”
我听了,有点起鸡皮疙瘩。刚进门,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问我喜不喜欢吃,直接叫了两碗羊肉泡馍。我心里虽然有点不愿意,但也不想扫父亲的兴致,我吃得很慢,就像吃药似的。最后,一大碗羊肉泡馍,一半倒进父亲碗里,自己只吃了一半。虽然说羊肉泡馍价格比豆腐脑高的多。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父亲对我最高的奖赏和最深沉的爱。但我还是喜欢和母亲一块出门吃豆腐脑。
外出学习也是这样,每年在咸阳进行暑期培训,可以吃到各种口味的豆腐脑,口味轻重不一,咸甜有别。北方的我,偏爱咸味。在西北地区,还有用瓦罐装做好的豆腐脑,沿街叫卖,那悠长的叫卖声,犹如一声声美妙的音符,飘荡在街头巷尾,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现在的人没有以前那么辛苦,在门店里或固定摊位上可以将豆腐脑卖给顾客。
据说,豆腐脑这道美食和西汉的淮南王刘安有关。他召集门客士术,原本想炼出灵丹妙药,却别出心裁,无意之中,制作出了雪白细腻的豆腐脑……
在陕西乾县的大街小巷,甚至村镇街口,遍布豆腐脑摊位,从早到晚,家家生意红火,顾客络绎不绝。包括慕名而来者、乾陵的游客等等。
乾县人上午把豆腐脑当早餐,下午把豆腐脑当晚餐,一天不吃心发慌,就像一天没有吃饭似的。宁可食无肉,也不能不吃豆腐脑。乾县豆腐脑为什么好吃,有人说和水土有关,因为乾县豆腐脑用的是甘甜的泉水。我想水质固然很重要,最关键的是制作技术和卤汁非同一般,就像羊肉泡馍,山羊肉的品质最好,但烹饪技术更能锦上添花。
老公很喜欢吃乾县豆腐脑,对此赞不绝口,他时不时流露出意犹未尽的感叹:“只有到乾州,你才知道什么是正宗的豆腐脑,它的那种汤汁比较稠,香味浓,吃上一碗还想吃第二碗。不像我们小区对门“姐妹小吃”店里的豆腐脑,清汤寡水,看上去让人没有太大食欲。”
“可‘姐妹小吃’的豆腐脑卖相很好也,一小碗三块钱,也比不上我娘家村里的那一家,两块钱一大碗,而且味道很鲜美,当然农村和城里的人流量不能相提并论,我娘家村里那个摊位也是走街串巷,流动性大,不用掏门店费和其它费用。”我更青睐于老家的豆腐脑,所以并不认为县城的东西就比乡下的好,可能老家的一碗豆腐脑能够勾起儿时的美好往事吧。
无论是南方美食还是北方小吃,豆腐脑很受青睐。只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方人口味不同,豆腐脑的味道也各有特色。南甜北咸在我家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我婆婆是广西柳州人,她不仅喜欢吃米饭,而且喜欢给饭菜里放糖,虽然在北方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一直喜欢吃甜食。
记得婆婆临终前的那天早晨,她说她想吃豆腐脑。老公立刻去镇上街道买了回来,没有放盐,而是拿回来热了,加了一勺白糖。婆婆早上吃了豆腐脑,中午就再也没有醒来。直到现在,每当孩子她姑妈提起这件事,老忘不了说:“婆婆是吃了老公买的豆腐脑才安然离开的。”
那碗豆腐脑,美味浓于情,也印证了那份由衷地喜爱和眷恋。
“这世界,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古有“民以食为天”,今有“舌尖上的中国”,无论你走过多少山山水水,吃过多少人间美味,那刻骨铭心的永远是家乡的味道和亲人的爱……
南北各地豆腐脑的不同风味,咸阳豆腐脑甜咸有别,口味不一,可随自己口味配料来吃,乾县豆腐脑汁稠味浓,吃一碗还不过瘾。
从一家人喜爱豆腐脑情怀里,看到了作者夫妇尊老孝老的思想品质。
从豆腐脑故事传说到豆腐脑生意遍及大街小巷,对有关豆腐脑的人文习俗介绍明了细致。
好文笔,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