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大观园里的女儿情(随笔)
她们在别人的屋檐下,隐忍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像罅隙中的小花,随时会遭受风雨的侵袭。
――题记
拂去历史尘埃,打开传世巨著,大观园里那些钗群粉黛、烂漫天真的女孩子生动的形象,就鲜活地跳进我的脑海。
她们就是曹公笔下的女性,一群十五、六岁的女孩;她们出身卑微,因家庭贫困被从小卖入贾府为奴;她们小心翼翼、尽职尽责,在别人家的屋檐下隐忍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又像罅隙中的小花,随时遭到风雨的侵袭。
*司棋
司棋,贾府二小姐迎春的大丫鬟,也是金陵又副钗之一;她性格泼辣,敢做敢当,正好和生性柔弱的主子迎春,形成鲜明对比。在《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里,司棋头一回出场,即把自己的泼辣、率性发挥得酣畅淋漓。
此因皆与一碗鸡蛋羹说起。
那日,司棋身子不爽,想吃一碗炖得嫩嫩的鸡蛋羹,便派小丫头莲花儿去厨房说给管事的柳嫂。这个柳嫂正被前日芳官送给女儿的一瓶玫瑰露被牵扯而大不自在;又想托芳官说情,让女儿去宝玉屋里当差,也没个着落,正在发愁之时;这会子一听莲花儿理直气壮地要一碗鸡蛋羹,便没了好话。说年景不好,又说副小姐比正经主子还拿架,一肚牢骚、百般为难。莲花儿赌气返回,添油加醋地说与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带了几个小丫头直奔厨房,进去便喝令小丫头动手。书中司棋道:“凡箱柜所有菜蔬,只管丢出去喂狗,大家赚不成。”顿时,七手八脚抢上去,一顿乱翻乱掷。厨娘们一面拉劝,一面央告,并说鸡蛋已经蒸上了,姑娘不信瞧那火上。
司棋又连说带骂了一回,方被众人好言相劝,这才悻悻离开。柳嫂自知理亏,端了蒸好的鸡蛋羹送去,司棋拿起全泼在地下。
而她这种豪迈、直爽的性格,也间接得罪了一些下人。故绣春囊的出现,或许是偶然中的必然;就此揭开了大观园轰轰烈烈的大抄检,牵扯出来的还有晴雯、芳官、四儿等人。
当藏在箱子里的情书和定情信物抖搂在众人面前时,她和表弟潘又安的私情也大白于天下了。尽管被众人讥笑讽刺,然司棋并无畏惧惭愧之意。不日,便被贾府驱逐回家。
因园里私定终身又怕东窗事发逃跑后的潘又安,得知消息后上门提亲,被姑妈断然拒绝,且出言不逊。司棋蒙羞受辱,万念俱灰,趁人不防一头撞死在石头上,潘又安也随即跟了去。一段情缘就此了解。
司棋敢爱敢恨恨,刚直不阿,最终走的依然是一局“死棋”!
*晴雯
若说《红楼梦》里这些丫头们,论形象样貌,谁也比不上晴雯。曹公对这个形象偏爱有加,是十二又副钗里,和香菱仅有的两个有判词的人之一。书里这样写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把个俏晴雯,率真可爱、灵巧刁蛮的个性诠阐述得淋漓尽致。
晴雯本是赖嬷嬷孝敬贾母的丫头,因娇俏可人,针线活做得细致,便被贾母安排在怡红院伺候宝玉,顺带做针线活。
说起晴雯,最著名的桥段便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和“晴雯撕扇”这两个回目;作者用大段的笔墨着重书写,让读者看见一个有担当,有魄力,手巧心灵的晴雯。
在得知贾母给宝玉的一件“雀金裘”斗篷被烧了一个洞时,她强撑着有病的身子,挑灯熬夜补好了衣服,为的是第二天宝玉穿上,不被人发现。
在第三十一回里,晴雯更是把娇俏可爱、美丽灵动泼洒到极致。有趣的当属晴雯和宝玉之间的交流。用袭人的一句话概括:“你一天不挨她两句刺就不自在”。
那日,因晴雯跌了一把扇子被宝玉数落了几句,晴雯不依不饶还嘴顶幢,还连带讥讽了袭人。宝玉气得要回老太太,众丫鬟一起求饶,晴雯也哭诉,一头撞死了也不出这个门儿。袭人也跪地求饶,宝玉见如此情形,方平息心里的怒气。而后才引发的“晴雯撕扇”这一出。用宝玉的话说:“扇子原是扇的,要撕着玩也可以,只是别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也是这个道理。
晴雯眼里不揉沙子,看见偷懒耍滑不听使唤的,不管是丫头婆子,她的爆碳脾气就显露无意;又生得标致出众,伶俐了些,更遭旁人妒忌愤恨。故大观园的抄检,晴雯就成了王夫人指名第一个要办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用她的话说,她不能容忍这么一个狐狸精似的人围在儿子身边。
晴雯死得冤!白白担了莫须有的罪名。她不服!临终前索性脱下自己的小袄,和宝玉互换;又剪掉两根葱管似的指甲送与宝玉。她说:“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
若说大观园里,也只有晴雯和黛玉敢和宝玉斗嘴贫舌,使脾气,耍小性儿。这两个人物性格如此相像,所以也就有了,晴雯有黛玉的影子这一说。
《芙蓉女儿诔》看似曹公借宝玉之手送给死去的晴雯的。然,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的时候,大家行酒作令抽花签,黛玉抽的恰恰是芙蓉花,这应该是作者有意而为。因为黛玉死的时候,宝玉已丢了玉,性灵已失。有天他说:“如今一点灵机儿都没有了。”故《芙蓉女儿诔》悼的是晴雯,也是黛玉,是整部书的才气之作。里面不仅有赋体,而且还有《楚辞》的骚体;极具抒情,又有神话意境,是整部书的才气之作。
晴雯最后化作宝玉梦里的芙蓉仙子,飘然离去。
*鸳鸯
在整个荣国府里,鸳鸯的角色不容小觑;她虽是丫头,却是贾母最贴心可靠的人。老太太的饮食起居、穿衣服饰都是鸳鸯打理;就连金银细软、珍馐美物也由鸳鸯保管。她在整部书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鸳鸯在某些时侯就是贾母的代言人。因从小伺俸,深知老太太的喜好。比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那一回,鸳鸯和王熙凤为了使贾母开心,一拍即合,故意整蛊刘姥姥,闹出多少啼笑皆非的故事,这一回目也是《红楼梦》里最精彩的部分。其中鸳鸯的聪慧利落,王熙凤的巧言戏谑,刘姥姥的憨厚狡黠,众人的表情言语;以及关于“茄鲞”的让人如听天方夜谭的做法,都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开在读者面前。就连那骨牌副、词牌令的用意和解读,也是迄今为止文学作品里很少涉及过的。
鸳鸯的聪慧伶俐众人皆知,也让贾府大老爷贾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不便自己行动,就指使自己的太太邢夫人去和鸳鸯说媒,要娶鸳鸯做小妾。这个邢夫人是个怕老公的主,又不得主意,便去和自己的媳妇王熙凤商量;凤姐一听便知不妥又不能认真说服,就见机溜走。邢夫人又去给鸳鸯的哥嫂说,这俩见钱眼开的夫妻只有欣喜的份,巴不得一槌定音高攀了这门亲事,遂赶忙说给鸳鸯。岂料被鸳鸯劈头盖脸骂了一通,最后闹到了贾母处。趁着姑娘们都在,鸳鸯拉着嫂子,跪在贾母身边,哭诉着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跪地发誓:“一辈子不嫁人!若死在老太太后,或是一刀抹了脖子,或者当姑子去。”说着从衣袖里拿出藏着的剪刀,散开头发咔嚓一刀剪下一楼头发。众人唬得赶紧抢去剪刀替她挽好头发。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颤,不管不顾狠狠地发了一通火。她嫂子早臊得低下头,恨不得钻进地缝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贾府大小姐,皇帝的宠妃元春的离世,更有官员诬告谗言,荣、宁二府遭到了灭顶之灾;抄家、发配、定罪、流放。贾母在悲愤中仙逝。一家人正惶恐不安时,鸳鸯道:“老太太疼我一场,我跟了去。”大家以为她说气话,并没人在意。鸳鸯趁人不备,走到空屋子里,一条汉巾吊死在房梁上,竟真的随老太太去了。
所谓树倒猢狲散,大厦一刻倾。欠泪的已还完,续缘的无缘定。“三春去后逐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最后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