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一枝秋(散文)
一
想想有玉簪花盛开的时光,一定好美。如果说春天是春水绿如蓝,是水暖鸭先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是风的柔水的暖。那么秋天呢?就是一枝盛放的素色花朵了,这花不是别个,应该属于玉簪花,此花开时,恰恰是一枝秋。
不经意,随手翻开诗词,会从里面飘出这样的诗句来:花中闲远风流,一枝秋。只枉十分清瘦、不禁愁。人欲去,花无语,更迟留。记得玉人遗下、玉搔头。
这词是金时文学家元好问的,读起来立时口舌生香自不用说,咂摸一下,肺腑弥撒着清芬,清清凉凉,透骨,香彻。仿佛间看到清瘦的花儿,早已不禁愁。
想来,这季节轮转,这时光如水悠悠,转眼已是秋天了,就要离别了。在这秋风里,在这秋雨里,花儿也无语凝噎,多想留下来,哪怕是一时一分一秒。
然而,在萧条秋气中,总是有一些离别要生发,有相思要生发,有一些分开要起步,不走也得走,走也得走。有一些相思,想不相思也得相思,想要忘记偏偏就想起。
滴滴秋雨,飒飒秋风,好似那催促离开的鼓点越加催的急促,眼看着这一朵玉簪花,玉洁晶莹,却要凋落去。真是欲说不尽,又欲说还休,那么就请一定记得不要落得太快呀,趁着没有凋落,一定要插到那心上人儿的发鬓上,然后抻平一下衣服的褶皱,再回过头登舟而去,沿水路悠悠而远。给离去后的相思,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留出一个相思的路线。
也不知为什么,想到此时,总是稍稍有种惆怅的。低头之间,或是抬头之时,也总是让诗词里那流水浮光的萧瑟时光,渐渐浮泛出日子的葱茏或枯萎之水面上来,扩散到诗词以外,飘散到时光的浮光掠影里演绎着无尽痴缠,任其浮动,挥洒着浓郁的别离气息。让时日缠裹丝丝缕缕的愁绪,让人儿经受着难舍难离,让那万千不舍之心被揉搓着,欲罢不能。
想必,这就是那一瓣从诗词里飘出的玉簪花所为吧。夏尽秋初,萧瑟秋风里自开的一枝玉簪花儿,惆怅却充满灵性,素白,玉洁,却是水灵灵的,仙子一般,迎着风儿霜儿盛放。如风有痕,如云有型,袅袅娜娜,弥漫着幽婉之气,惹人怜爱,惹人疼惜。
玉簪花,这名字总也舍不得叫出来的,真是怕一出口,就此花儿会融化掉似的,每每在心底反复揉搓着反复再三,怀旧的情绪与宁静,一点点渗透出来,一点点渗透到时光的河流中,回溯到眼前,再次重温那美丽好时光。
呀,那时光,就如浅秋里悄然怒放的玉簪花,崭新的玉色,却是有种复古的凝香,繁华又荒凉,茂盛又荒芜。好似要有意去忘记,却又无法忘记,好似有意要想起,却又不敢触碰。那些陈年旧事,那些离别与重逢,痴缠着,纠结着,纷至沓来,不依不饶的一同揉进了肺腑,慢慢生疼。
二
在秋天里,定会有人在相思,也会有人在回忆。有女孩就在那些玉簪花前,经常的想起他,一个远离她的他,时时想起,时时不肯忘记,时时又真的怕再次想起。
曾经几时,他在女孩窗前,他吹着他的笙箫,一管笙箫里流淌出来的情爱,足将秋色染醉。还记得,月下花前他含情脉脉看着她,多少次他就拾捡起一瓣瓣玉簪花,捧给女孩,簪发或是熏香吧,他说着眼中含满柔情。
然而,他还是走了呢,尽管有好多不舍,可是,留不住的。其实,女孩当时并不太懂得爱情,也并不懂得缘浅缘深,更是不知道聚散总是无常,以为相见就不会再离散,以为爱了就会永远。
月夜秋露里,站在玉簪花前,女孩无力流泪,也无力思念,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的背影,一点点消尽,一点点无痕。心儿生疼,人儿一下子就憔悴,心儿一下子就灰透了。
那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那是无从诉说的,也是无人能懂的。爱情就是不能说的事,一说准错,只有慢慢一个人去消化掉,去承受住,痛苦或是思念,都会在玉簪花的土壤里或花瓣上消融掉。
愿只愿,这女孩不要太过痛苦,而是,从此会更加珍惜情爱,珍惜缘分,对爱情,多一份理解与懂得。
我忽然想起了,这花我早就见过的,只是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呢。想起在家时,还是女孩时,也是秋天,一个个清晨,喜欢一个人坐在庭院里,看着流云飘远,看着鸟儿飞过,边梳头,边看着母亲在校庭院里院外的忙碌着。轻轻地一缕缕香气袭来,袭进了我的鼻翼里,问着母亲:什么香呀,这么剔透,好脱俗呀。
母亲就指着那一丛院子门口的花说:就是那儿呀,快去看看吧,那花已经盛开了,再不去看,就要落了,已经秋天了呀。
顺着母亲的手看过去,一柄柄白色的花儿开在一片绿绿的叶子上,好似一个个小船帆飘在绿色的海洋中,只是这帆要行驶到哪里去呢?
我问母亲:妈妈,这是什么花呀,这么美。母亲说:最是这花的名字好,寓意好呢,叫玉簪花呢。
母亲欢喜的摸样,就知道母亲有多喜欢这花了。母亲一直都是非常喜欢花的,家里庭院里庭院外总是载满了各种花儿。这玉簪花还是母亲春天栽上的,想不到当年就开花了。母亲一天到晚宝贝一样的照顾着花儿,只要谁一到家里来,最先夸赞着的就是玉簪花了。一直我都没太在意,这名字还是第一次听母亲说,倒是感觉真美,花一样美的。
我问了母亲后,就开始洗脸梳头,把花的事儿抛到脑后了。可是母亲却捧着几枝玉簪花说:看看花好看吧,要不要也簪一枝呢?这玉簪花,就是女孩儿簪发的,要不咋叫玉簪花儿呢。
说着母亲就给我讲了玉簪花的传说:传说王母娘娘呢对女儿管教的非常严,可是王母娘娘有个小女儿,特别爱玩。
她就寻找机会跑下凡间。王母娘娘知道后,把头上的玉簪扔下凡间监督小女儿,看着小女儿,怕小女儿犯错。一年后呀,那玉簪落下的地方开出了一种花,就似玉簪一样,玉白,鲜润,香气宜人。这就是玉簪花的来历呀。
听了心里异常的感觉到玉簪花的与众不同,就将母亲的一枝玉簪花接来捧在手里看着,小巧,洁净,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恬静,宽和。
三
忽然就喜欢上了这花儿,喜欢上这花的脱俗,雅娴。一路捧着来到庭院外丛玉簪花旁,立在花的面前,立在秋风里,看着这就要匆匆凋谢的花儿,感觉,这花到底与离别有些关联的,不然咋会选择在秋天盛开?
我当时就要离开家离开父母去外地学去了。虽然并不是很远,但毕竟初次离开父母,心里自然有些难舍难分。想想,无论哪一种离别,都是不情不愿的,不禁嘱咐玉簪花,我离开家了,可要好好陪伴母亲哟,不要让母亲太想我了哟。
现在想来,依然感觉这花不俗。这秋天也到底是一枝玉簪花似的,痴缠,难舍,总将离别写在眼底眉梢。
如今人儿早已愿离开故乡,去了一个个的远方了。他乡也有玉簪花的,也是在秋天盛开的。于是去探究一下玉簪花的来处,玉簪花,百合科植物,其色洁白,而得名曰“白萼”。
还因其形如鹤如仙,称之“白鹤仙”,“玉簪”之名,和我们的字面理解一样,由于它那洁白如玉的花朵,极似我国古代妇女发髻上的簪子的缘故。又因这花朵在未开放之时,犹如白玉搔头一般,又得一芳名为“玉搔头”。风情雅致的很。
于是继续翻开诗词,呼啦啦许多诗词飘出:有明代李东阳《玉簪花》吟咏的到位:昨夜花神出蕊宫,绿云袅袅不禁风。妆成试照池边影,只恐搔头落水中。显然在诗词里李早已把玉簪花比成花神,盛妆的花神,水边窥影,仙姿美态,娇俏出尘。
又有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的《玉簪》:“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玉簪坠地无人拾,化作东南第一花。”也许令诗人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玉簪花,不仅是在江南,在大江南北都在盛开,都在飘香。
还有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说道:“花之极贱而可贵者,玉簪是也。插入妇人髻中,孰真孰假,几不能辨,乃闺阁中必须之物。然留之弗摘,点缀篱间,亦似美人之遗。”可见,玉簪是古人常见之花。
原来这玉簪花被不断吟咏着,我却又一次想起那句:花中闲远风流。一枝秋。此花一开,万物凋零,秋气萧飒。然而却是一种从来未有的清新脱俗,无争与恬静。
哦,玉簪花,从不贪恋红尘的冷暖,也从不对爱拖泥带水。于是,又想起那女孩,想起她的忧伤与痛苦,其实,懂得了,就不会再担心什么了。不要惧怕别离,不要让别离的痛苦掠夺快乐与幸福。
因为说不定有一天,那离去的背影会沿着那花的幽幽香气,原路返回,回到你面前,再次吹起爱情的笙箫,再次为你折一枝花儿,与你,共赏一枝秋。让等待不空付,让时光不虚度,给你暖,给你一生一世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