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为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们说句公道话(随笔)
最近在新闻媒体上得知12岁的男孩跳楼的消息,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了,一点儿挫折也经受不住,父母打骂几下就要跳楼,都是惯出来的“小皇帝”“小公主”。为此我作为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我感觉必须很负责任地向这些人大喝一声:“挫折教育绝不是打骂孩子。”
当前,在国家的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家里的孩子已经逐步由“独生子女”变成了“两个子女”。所谓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里有两个或三个孩子。于是我们教育的重点也要做些调整,不能动不动就说孩子们是“小皇帝”“小公主”了。对孩子们进行挫折教育也日益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了,于是这里我们专门说一说所谓的“挫折教育。”
为了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光明、看到成绩,提高他们的勇气,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绝不能把父母打骂孩子和挫折教育混为一谈。在这方面我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小时候就曾经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而离家出走。
我幼儿时期是爷爷奶奶带着的,他们对我基本是放养的,我的性格比较开朗。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和家务活。爷爷奶奶对我只有爱,从来不打骂我。六岁的那年,我来到父母身边,父母已经有五个孩子,我是大姐。于是帮助父母带孩子、做饭、干家务,我从来没有觉得累。就是遇到困难我也会想办法克服。最让我感觉害怕的是父母亲的打骂。因为他们是我除了爷爷奶奶以外最信任的人,他们打骂我,使我感觉很无助。特别是由于我和弟弟妹妹发生矛盾,他们打骂我,我就会认为他们是偏心,是不爱我。
由于我对他们“爱不爱我”发生了质疑,所以12岁以前,他们打骂我,我都是默默忍受,从不求饶,也不犟嘴,不反抗。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接触到一些同龄的伙伴和同学,他们问:“你爸妈为你学习不好打你吗?”我说:“不是,我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不用父母操心。”他们问:“那为什么打你?”我认真想了想,自己挨打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没有照顾好弟弟妹妹,或者做家务活不符合父母的要求,甚至有时候是因为父母心情不好。
于是,我就想:“如果父母再打我,我就跳井给他们看,我死了,看他们伤心不!”我是想以生命为代价反抗父母的打骂。但是,又一次母亲打我的时候,她一边打一边骂:“打死你就算我没生你,或是生下来死了,你这个该死的,活着有什么用?”这一句话,彻底打消了我对父母的信任。我明白了,我就是跳井,他们也不心疼。根本起不到惩罚他们的作用。特别是我亲眼看见,我的一个小妹妹病死了,他们用一张席子卷起来那个小小的尸体,埋了。日子照常过。
于是我决定,无论如何我要活下去,实在不行的话,就离家出走。15岁那一年,有一天我身体不舒服,肚子很疼。该做饭的时候,发现水缸没水。我叫二妹和三妹去抬水,她们不愿意干,因为平时都是我挑水的。她们一边抬水一边吵架,正好遇到父亲下班回来。父亲对他们吼道:“吵什么?”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大姐不挑水,让我们抬水。”这时候,我正好拿着擀面杖擀面条,父亲一把夺过擀面杖,不问青红皂白,“噼噼啪啪”一顿好打,擀面杖断成了两截。我肚子疼,是因为大姨妈来了,父亲这一顿好打,我顿时鲜血湿透了裤子。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家不能待下去了!必须离家出走!”于是我踏上南下的火车,离家出走了!试想一个15岁的女孩,离家出走会有怎么样的后果?
因此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我不反对“挫折教育,”但是坚决反对“打骂子女”,因为挫折教育绝不是打骂子女。
那么,身为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第一应该让孩子认识挫折的性质。所谓挫折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在追求达到特定目标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他的需求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情绪。挫折教育就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给与适当的鼓励、理解、安慰和指导。
第二应该让孩子认清挫折形成的原因,并指导孩子克服困难,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或者提高自身的能力、克服困难,最后取得胜利。比如出一些比较难做的题目给孩子做,或者教孩子编程、绘画等。
第三家长可以故意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比如让孩子去离家比较远的书店去买书,或者教孩子独自出门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捐款什么的。
第四是利用挫折事件,教育孩子应该汲取什么教训,或者帮助孩子分析挫折事件,驱除心理阴影。比如孩子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家长和他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第五是对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独立面对挫折,从而变得更加坚强。比如对16岁的孩子丢了笔记本电脑,可以叫他自己去寻找。或者叫他们利用周末勤工俭学。
第六应该教育孩子在逆境中奋斗不止,利用挫折,总结教训继续前进。比如孩子遇到学习“高原现象”,教育孩子改变学习芳芳,总结经验搞好学习。或者孩子遇到喜欢的异性朋友,帮助还是正确认识成长中的烦恼,顺利走出困境。
第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心平气和地谈话、和孩子一起游戏、下棋、做题,读书、外出等活动有意思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综上所述,挫折教育是教育学领域一个高端问题,它涉及到教育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等许多学术问题,是值得当代父母和教师们研究的教育学问题。决不能将其混同于打骂孩子,打骂孩子只能毁掉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能叫父母失去孩子的信赖;在挫折教育中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后盾和同盟军,决不能让孩子害怕父母、不信任父母。这就是挫折教育和打骂孩子的天壤之别。俗话说,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给力的父母,加油的父母,而不是拿着笤帚疙瘩的父母。
父母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吧!他们不需要溺爱,同时不需要打骂!


父母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吧!他们不需要溺爱,同时不需要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