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舞】浅解尧眉八彩(杂文随笔)
三皇五帝都有异相,唐尧在中华是有名的圣君,他勤政爱民,怀仁天下,禅位贤者,是儒家极力崔崇的圣君。后人传颂他生有异相,《孔丛子·居卫》:“昔尧身修十尺,眉乃八彩,实圣也。”《淮南子.修务训》:“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春秋元命苞》:"尧眉分八彩,是谓通明,历象日月,璇玑玉衡。"《论衡·骨相》:“尧眉八彩。”等古籍传承记载,再往下全都是相继传抄。
南朝梁.刘峻《相经》序:“若乃生而神睿,弱而能言,八彩光眉,四瞳丽日。斯实天姿之特达,圣人之符表。”以至于后人星相学解题发挥,神异相传,以作相学引证。
尧真的是天生异相,“眉分八彩”吗?笔者认为不是。有人认为他是八字眉,才称誉他“眉分八彩”,笔者认为不足详细,太过粗疏,只说了一个实像,没有把“八彩”内含之义给透析出来。
笔者认为尧因何被称誉“尧眉八彩”,是实际和他的行政有着极大的关系。
笔者认为,有四条缘故,组成这“眉分八彩”的神奇异相。
一条:是他的治国理民政绩,据《尚书·尧典》载:“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是的“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允恭克让,光被四表,”这两句的光都是尧的言行积累所发出来的光芒。
“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尧对内亲属,不论长幼远近都他和们团结一致,关心尊爱。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内里关系搞好了,获得了支持,外边又施恩惠于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国民受到恩惠政策的优待,都拥护他的英明,传颂他的圣誉,这万国都来结交,黎民相处超出以往的和谐,一片欣欣向荣,太平盛世的样子。这是尧的仁政深得民心,获得的赞美光辉。
二条:尚书·尧典载:“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今本竹书纪年》载:“命羲和历象。”历法的建立,利国便民,黎民晓日月轮回,四季替更,便于农务春耕、秋收、冬藏,有利于百姓日作夜息。兆民感其恩,颂扬尧的丰功伟绩,这也是炫耀夺目的光芒。
三条:《逸周书.佚文》载:“……立敢谏鼓。”《淮南子·主术训》载:“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后汉书·杨震传》载:“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设立“诽谤木、谏鼓”,百姓可以随时自由的向尧提出意见、建议、弹劾和申诉,这是多么民主的政策,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这在黎民百姓心里,无疑又是一道锦色亮丽的光环。
四条:尧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出外巡守,到邦国八方去考察地方诸侯政绩,体察地方民情。
据《竹书纪年》载:“(尧)五年初,巡狩四岳。”;“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水经注》载:“浊水东北流迳尧山东。”《始兴记》载:“含涯县有尧山,尧巡狩至于此,立行台也。”《三齐略记》:“尧山在广固城西七里,尧巡狩所登,遂以为名。”《从征记》载:“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祠,尧因巡狩登此山,后人遂以名山。”
在这里就不再引述,在古籍里到处记载着尧山和尧祠,都是尧巡守到过的地方,数不胜数,在中国各地何止万处。各地都有尧巡守登山的事迹传说,(就连笔者这里也有座尧山,相传是尧来过的地方)有着无数的“尧山”和“尧山词”以及古代县置名也有多处称“尧山县”,可见尧走过的地方有多广,影响力有多大。由此尧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他的炫丽光彩。
笔者认为这就是尧的“眉分八彩”的来历,因为:为何称“眉分八彩”呢?我认为与古语“扬眉吐气”、“眉宇轩昂”、“眉开眼笑”、“慈眉善目”、“横眉冷目”“催眉事贵”,等有关。“眉”代表人的脸面和神质,如“眉”加女偏旁是“媚”,“媚”是:谄、逢迎;美好、可爱,有诱惑、引迷的相关内含,所以,“眉”主人的神气颜色。“彩”是“兴高彩烈”,是荣光和兴奋愉快神色,“尧眉八彩”是在八方都有“光彩”,何谓“光彩”?是好的声誉,才称为“八彩”。要正确理解“尧眉八彩”的意义,不要误入歧途,堕入岔道,沉迷于虚茫中,不知所然。